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对慢性副鼻窦炎的诊断价值,分析各副鼻窦慢性炎症与窦口鼻道区病变的关系。方法:对近两年收集的101例患者的CT资料就副鼻窦炎症的轻重程度、位置分布及范围大小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全鼻窦病变17例(16.8%),单纯上颌窦慢性炎症33例(32.7%),上颌窦 额窦 筛窦前组18例(17.9%)、后组筛窦 蝶窦13例(12.8%),单纯筛窦炎症15例(14.9%),其他改变5例(4.9%)。 结论:鼻旁窦窦口鼻道区的解剖对鼻窦炎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有密切关系,是炎症的易发部位,亦是使各副鼻窦产生慢性炎症的初发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后组鼻窦及开口处(后组筛窦及蝶窦)感染的细菌分布。方法:选择23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采集后组鼻窦及开口处(后组筛窦及蝶窦)脓液标本,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在230份脓液标本中,蝶窦和筛窦标本的细菌培养阳性率:蝶窦为29.1%(67/230),筛窦为68.3%(157/230)。需氧菌检出率:蝶窦为20.4%(47/230),筛窦为61.7%(142/230),厌氧菌检出率:蝶窦为12.6%(29/230),筛窦为11.3%(26/230)。检出的病菌类别两个部位无显著差异。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后组鼻窦及开口处(后组筛窦及蝶窦)感染的细菌主要是革兰阳性球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首位,蝶窦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筛窦,其厌氧菌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真菌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病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真菌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5.1-2005.8月在我科住院48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真菌过敏原皮试阳性9例;鼻分泌物涂片嗜酸细胞阳性31例,真菌阳性13例,鼻窦CT窦腔实变,呈云雾状或有散在钙化点6例,其中1例上颌窦腔扩大,窦壁骨质吸收;病理检查均证实鼻息肉诊断,真菌阳性6例,变应性真菌性粘蛋白阳性4例,组织内均无真菌侵袭。所有48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有效率为93.8%。结论:真菌是鼻窦炎鼻息肉的致病因素之一,术前确诊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huoqiaoxuan@163.com问:我的孩子4岁,拍片显示右侧上颌窦均匀性密度增高,左侧上颌窦黏膜增厚,筛窦蜂房模糊,额窦尚未发育完全,骨性鼻中隔居中,据此医生诊断为副鼻窦炎。到现在,他流鼻涕并伴随咳嗽已经有1个月的时间了,依旧不见好转,起初吃的鼻炎颗粒,后来又吃的护彤和头孢。请问,对于这种情况,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  相似文献   

5.
40例慢性鼻窦炎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利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40例。结果 40例患者中治愈28例,好转12例,效果满意。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微创,可视,手术边界清,减少损伤,彻底清除病变,疗效确切。今后应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过程中向微创、无创精细程度上发展。  相似文献   

6.
“实性”头痛属中医外感头痛、鼻渊眉梭骨痛等范畴。其病因主要是感受外界六淫邪气,其中以风热湿邪为主。其病位在鼻和脑窍。病机环节在于风湿热毒内侵鼻及脑窍,血及其气血、壅脓为液以致气机不通而致头痛。将窦性头痛分为风热表证、鼻渊热毒、气滞血淤、阴虚内热四型。临床急性副鼻窦炎和慢性副鼻窦炎急性发作多表现为风热表证和鼻渊热毒型;慢性或卡他性副鼻窦炎多见于气滞血淤和阴虚内热型。本组男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CT检查在真菌性鼻窦炎病变中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其诊断价值,以提高真菌性鼻窦炎的术前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CT表现特点。结果单侧发病17例,双侧发病3例;上颌窦发病20例,累及同侧筛窦4例;多数窦腔病灶部位可见高密度不均匀的钙化影,多为斑点状、棉絮状、条状等,可伴有局限性骨质吸收破坏、增生硬化、窦口扩大等表现。结论窦腔软组织内散在的不均匀高密度钙化影是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主要的CT征象;多表现为单侧发病,上颌窦最易受累;CT检查对于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诊断、病变范围以及受累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慢性鼻炎(在此仅指慢性单纯性鼻炎及肥厚性鼻炎。)慢性付鼻窦炎(仅指慢性上颔窦炎),中医谓之“鼻室”、“鼻渊”,是多发病,常见病。有些手术治疗后仍可复发,近年来考虑鼻炎和付鼻窦炎在临床症状上有相似之处,在病理上互相影响,试用穴位贴药、针刺、针灸结合进行分组治疗,现将1986年至1987年治疗期满一疗程以上的4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分析鼻内镜手术技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5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90例上颌窦囊肿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鼻内镜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柯—陆氏上颌窦囊肿摘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鼻内镜组的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反应小,并发症少,效果满意。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治疗上颌窦囊肿中,鼻内镜手术摘除上颌窦囊肿是首选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常见病,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此类疾病常用的有效手段。医护人员在术前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健康教育。通过剖析目前鼻内镜手术前教育的方式,提出多媒体健康教育系统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儿童鼻后滴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总结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选择咳嗽持续时间超过3周患儿,确诊为慢性鼻一鼻窦炎的患儿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的则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存在鼻息肉等解剖结构异常的行鼻内镜手术,对伴有腺样体肥大者行腺样体切吸术,伴有慢性扁桃体炎者则行扁桃体切除术.结论:儿童鼻后滴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别于成人,但一经确诊并经过系统,规范的药物治疗或酌情行鼻内镜手术,仍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眶筛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4月-2014年9月就诊于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资料完整的64例面中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按Hopkins分类对鼻眶筛骨折进行分类.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后比较术前术后面部外形和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结果:64例NOE骨折中HopkinsⅠ类43例(67.2%),HopkinsⅡ类14例(21.9%),HopkinsⅢ类7例(10.9%).鼻骨骨折者51例,眶内壁骨折者49例.64例患者术后有58例(90.1%)面形恢复情况满意,7例(9.9%)仍有轻度面部畸形.结论:鼻眶筛骨折主要为HopkinsⅠ类骨折,开放复位固定术是治疗鼻眶筛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该病某些特点易与鼻窦恶性肿瘤相混淆,已引起鼻科医生的兴趣.随着临床检查手段的丰富和医生对该病认识的不断加深,使该病的确诊率较以前大为提高.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2000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7例真菌性鼻及鼻窦炎患者.本组  相似文献   

14.
慢性副鼻窦炎大都是由急性副鼻窦炎转变而来,是北方地区常见病和多发病。但本病的误诊率较高。本文就笔者近5年来对门诊100例慢性副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原因做一分析,以吸取教训、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求一种微创手术有效治疗上颌窦粘膜囊肿,解除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所带来的创伤和可能带来的后遗症。方法对CT检查发现上颌窦粘膜囊肿并有相应症状的28例患者行鼻内镜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上颌窦根治术治疗30例上颌窦粘膜囊肿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粘膜囊肿优于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结论上颌窦粘膜囊肿应首选鼻内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护肺先清鼻     
季玉光 《老年教育》2008,(10):56-56
作为人体肺部“空调”和“过滤器”的鼻腔,在防止病菌进入人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实践证实,鼻腔一天24小时不停地累计呼吸15000升空气,极容易在鼻腔黏膜和鼻纤毛上沉积大量污垢和细菌,易引发鼻炎、鼻窦炎等炎症和过敏性疾病,并且使感冒、哮喘、肺炎等流行性疾病病菌得以顺利侵入人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种正规、有效且高质量的内镜鼻窦手术的局部麻醉方法.方法:对100例内镜鼻窦手术病人(均为双鼻)的鼻内途径和鼻外途径两种局部麻醉的麻醉效果和手术中出血状况分别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甲组麻醉成功率76%,乙组麻醉成功率98%.两组出血状况:1级~3级比率在甲组为65%,乙组为81%.结论:鼻外途径局部麻醉操作,不受鼻腔病变程度的影响,麻醉操作都能顺利有效进行,麻醉效果满意,这对于病变位于鼻腔后段、后组筛窦、蝶窦的病例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手术中4级~5级出血情况的发生也大大减少,使得一些原本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手术发生改变,成为能够完成甚至高质量完成的手术.  相似文献   

18.
成年人若患鼻窦炎,往往出现鼻塞、流涕和头痛等症状,使得患者烦躁不安,痛苦不堪,因而就医心切,容易得到早诊断和早治疗。那么儿童是否也患鼻窦炎呢?答案是肯定的。资料表明,在新生儿期就有可能患筛窦炎,到了幼儿期还可能患上颌窦炎,有时筛窦和上颌窦还会同时发病  相似文献   

19.
自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1年 6月 ,笔者采用我院自制的鼻窦炎合剂 ,配以 1%麻黄素氟美松滴鼻液点鼻治疗慢性鼻窦炎 10 0例 ,并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作对照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在我科就诊的鼻窦炎患者 2 0 0例 ,排除有鼻息肉和严重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10 0例 ,男 5 8例 ,女 4 2例 ,年龄 11~ 5 8岁 ,病程 2~ 30年 ;对照组 :10 0例 ,男 5 4例 ,女 4 6例 ,年龄 10~ 6 0岁 ,病程 1~ 30年。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1.2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体征为 :流涕、鼻塞…  相似文献   

20.
《父母必读》2022,(3):34-35
腺样体肥大的原因 引起腺样体肥大增生的主要原因包括鼻咽炎及鼻窦炎的长期刺激,呼吸道传染病,过敏性体质,慢性扁桃体炎,外界环境因素等. 腺样体肥大可导致鼻塞,张口呼吸,出现黏液脓性鼻分泌物,打鼾,可能还会引起睡眠呼吸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