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研究对"生命"和"生命教育"严重缺失,语文教育由于应试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失去了鲜活感和生命感.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策略:唤醒生命意识,构建回归生活的语文课程生态观;唤醒课堂情绪,构建自主建构的语文课程学习观;倡导"生命关怀"告别"宏大叙事",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观.在语文的阅读、写作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路云成  刘雅敏 《文教资料》2014,(32):161-162
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人文教育,在以生为本的人文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已成为现实需要。这种生命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对改变今天存在于青少年学生中的漠视生命现象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标背景下,基础教育更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在小学阶段众多学科中,语文是生命教育开展的载体,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是学生探索生命的重要渠道。众多语文教材都体现了生命情怀,将生命平等放在重要地位。但不可否认,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关于生命教育的实践体验不充分等。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为例,深入剖析小学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生命,已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在语文的写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以期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与生命教育紧密相连。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有对生命的关注、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对生命价值的提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生命教育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在综合性学习中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6.
一、语文新课程呼唤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倡导关注学生整体生命发展,它是指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培养对自然、社会及他人的关爱,使学生在人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热点话题而引起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不仅承载着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任务,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品格的重要使命。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现状,提出了生命教育开展不足、教育形式单一和教育内容笼统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入手,促进小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为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土壤,是体验生命律动、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活动,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发展是它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作鲜活的生命体来进行教育,以哺育学生生命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为教学宗旨,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使他们自觉地认识并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自我生命辉煌的实现。在语文学科进行生命教育理念的实践,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在课外教学活动中大放异彩,因为课外活动为师生交流生命体验、共同成长提供了更为宽松舒适的环境。语文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好途径。通过有效的语文活动课程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意义与乐趣。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语境下的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文新课程呼唤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 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倡导关注学生整体生命发展,它是指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培养对自然、社会及他人的关爱,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实现个人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语文生命教育的主体是个体的人,其终极目的是促进人全面、主动、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以人为本,语文学科又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因此,语文教学应关注人性的完善,关注人的生命。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以帮助学生形成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正确判断,切实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教育。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以达到让语文走进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关注人性之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王慧 《现代教育科学》2015,(2):44-45,58
中小学的生命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的教育。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应该从理念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首先在理念层面上让学生了解生命、感知生命;其次,在实践活动层面上注重学生的体验,设置生命教育的专门课程、展开生命教育的学科和管理渗透、开展相关生命实践主题活动以及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并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个角度促进生命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赵炜霞 《现代教学》2007,(12):42-43
学校教育应在各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学科最有可能也最利于凸显生命教育,应该义不容辞承担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责任。体育、生命科学等学科贯彻生命教育,较多侧重生理和生物方面的关注;而语文学科则是从精神上、灵魂上关怀生命个体。下面我结合自己和语文教研组教师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校语文教研组在进行生命教育过程中的探索实践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流动的生命,语文课堂要体现的不仅有知识的授受、智慧的开启,而且应该有对学生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教师应依靠生命化语文教育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命体验,对生活的关注、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珍视,最终实现师生的互动发展。本文从课文教学要用真情关注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深入挖掘教材,实施生命化语文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实施生命化语文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意识的课本资源,创造性地进行生命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注生存危机,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使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钱军 《文教资料》2010,(17):48-49
语文教育充满着生命的因素,极富弹性和张力,理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本文从分析教育现状入手,对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认为语文教育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让学生尊重、敬畏生命,同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体验生命。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关注鲜活完整的生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语文在人文和教材方面的两大优势,我们找到了在语文教育中实行生命教育一些途径,希望通过这些探索,能够对语文教育和学生的发展起到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但目前语文教学仍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模式,使语文教育偏离了本质的目的。要使语文教育回归本原,就必须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教育的功利化使得中学教育缺少了人文关怀,缺少了生命教育的渗透,因此生命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的现象有哪些呢?①功利化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②以"教师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③封闭性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限制了学生生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潘海生 《考试周刊》2013,(96):33-33
生命教育已更多地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关爱中体味生命哲理,应在初中文本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在语文课外阅读中丰富生命教育的情感,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生命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