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同时,教师研修模式也发生着变革。本文探索通过"教学现场"的教师研修模式,以具体学科教学课例为载体,组建由导师和参研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开展一系列临床教学研究式研修活动,引导教师在观摩、反思、行动中应用教育教学理论诊断、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实践性思维能力及专业成长内驱力。为此,要了解参研教师实践性知识水平,提高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素质;努力追求研修目标"求同"与"求异"之间的和谐;以"开、示、悟、入"理念设计研修活动,促进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相似文献   

2.
教师学习和研究的真实情境是课堂,"做"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开展课例研修活动。以《市场配置资源》一课的课例研修活动为例,在研修活动的准备阶段,通过聚焦和分工协作,使研修活动有效开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三次课堂观察促进教师在真实情境中研究课堂教学、累积专业经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以及知识的共生共享。  相似文献   

3.
课例教学模式,要求学员:根据已有理论与经验,撰写课例教学设计;通过系列理论讲座及名师教学观摩与评析活动,进行理论引领与教学示范;通过小组说课、全班片段教学展示与评析活动以及同课异构教学观摩与评析活动,进行名师指导、同伴互助与实践演练;通过校本研修阶段,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及其研究,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再一次得以消化,进一步有组织地客观化、合理化,并重新面向教学实践、面向个人。课例教学模式深受参研教师欢迎与好评,创设了分享、创生、验证、建构、转移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平台,有效地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螺旋式循环上升,有利于学员更新教学理念,拓宽视野,创造特色教学、出色教学。  相似文献   

4.
二元五次课例研修通过"任务教学合作研讨——首次实践同伴观课——指导反思优化应用——优化设计再次实践——再次反思优化提升"五个环节,两次观课,将培训的主体交还给教师,使培训形式回归教学本质,培训内容贴近教师需求,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立足于常态课,建立研修分享平台,通过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5.
课例研修反思是分析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的重要依据,基于学生活动进行反思可以提高课例研修效果评价的针对性。学生活动的效果反馈是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能够帮助教师提高研修的针对性,挖掘适宜的教学策略,并根据生成性活动细节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教师研修的弊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性知识特征和教师共同体建设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五环节"常态课校本研修模式。该模式包括以常态课"教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为载体、"1+1+1"异质教师共同体的创设、多样化评课单策略等基本做法。实践证明,该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未来将进一步促进研修成果转化和创新研修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课例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以《泊船瓜洲》一诗的教学案例为研究对象,经过不断地教学—反思—教学,由最初的教师"把控知识"转向"放手活动",由最初的"浅尝辄止"转向"体验文化",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经历真学习的过程。同时,在这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梁友明  王陆 《电化教育研究》2022,(9):98-105+113
组织中阻碍深层次协作的关键因素是缺乏组织结构的支持,知识治理能为教师反思提供组织机制保障。为了探讨循证课例研究中优化教学反思的知识治理路向,研究以靠谱COP项目的四个循证课例研究小组的教师集体反思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的资料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循证课例研究中的教学反思过程包括教师个体反思、组内集体反思、组间集体反思、大学研究者介入的U-S协作反思四个环节。教学反思转化为教学改进的过程中会面临多重的矛盾与冲突,故需引入目标机制及疑惑消解等知识治理机制,促进个体反思与集体反思之间的融合;其次,引入组间汇报分享机制及组间互评机制,推动组内反思与组间集体反思之间的转化;最后,引入三级沟通机制及元反思机制,以缓和大学研究者与研修教师之间的话语冲突,提升研修教师的元反思能力。通过引入适切的知识治理机制,有效提高了教学反思转化为教学改进的效率,促进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培育及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一课研究”作为教师研修主题,与教师的教学生活息息相关,能使教师更好地建构实践性知识,成为教师混合式研修的新路径。在研修框架建构中,其对研修对象的需求分析使研修更聚焦教师的专业成长,表现出研修课程结构更合理、研修设计更贴近教师等特点;在研修策略上,其研修理念由知识灌输走向课堂实践,研修方式由主体参与走向情境体验,研修考核由终结评价走向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基于多年的课例研究实践,提出了“课例研修”这一概念。本研究具体阐述区域开展的课例研修与其传统的课例研究的区别、课例研修的意义价值以及北京西城区在区域层面开展课例研修的实践路径。区域层面的课例研修赋能教师自我成长,提升了教师群体的素养和学科育人品质,为促进新时代教学方式的变革寻求了一条可行之路,并在学理上丰富、创新和发展了传统的相对单一的课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