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锐 《军事记者》2008,(11):53-54
自从2001年“人肉搜索”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已历时7年。综观对“人肉搜索”的评价,欢呼者有之,认为人肉搜索是网络舆论监督的新方式,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一些事件背后的真相,维护社会道德秩序;谴责者有之,认为“人肉搜索”无异于网络暴力。那么“人肉搜索”与网络舆论监督、网络暴力的关系到底如何?认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把握“人肉搜索”的实质,引导“人肉搜索”的走向,规避“人肉搜索”固有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李亚玲 《新闻界》2008,(5):141-143
本文从现有的“人内搜索”现象中抽象出其传播模式,在对其传播机制进行剖析之后,乐观地指出从暴力的“人肉搜索”到友善的“人机搜索”实现跨越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黎明 《新闻传播》2009,(8):106-106
近年来,“人肉搜索”日益成为社会焦点问题。本文从“人肉搜索”事件出发.梳理引发“人肉搜索”的主要公众议题,由此分析“人肉搜索”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4.
传播学视角研究下的“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独特的网络传播现象,兼有网络传播的一般特点,如信息传播的交互性、海量化、去中心化等,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点。而“人肉搜索”产生的原因、传播机制与流程以及传播意义也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人肉搜索”是科技社会发展的产物.在规制、引导“人肉搜索”发展的研究中,“用刑法限制人肉搜索”是当前法学界热议的问题.本文从从刑法学角度对“人肉搜索”的法律运用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人肉搜索”是近些年来引起普遍热议的一种互联网新现象,它是试图通过网络来影响现实社会的一种搜索方式,“人肉搜索”由于它搜索对象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意义,它的弊端引发了一些社会失范行为,引起了人们的误解和恐慌.本文力图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人肉搜索”现象,通过对“人肉搜索”的起源、含义、类型进行探讨,充分研究“人肉搜索”的社会效果及其合理性,旨在揭示“人肉搜索”的弊端,并对其规范方式进行思考,从而希望推动网络“人肉搜索”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曲扬 《大观周刊》2011,(33):66-66
“人肉搜索”已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在受到追捧的同时也遭受着强烈的反对。随着越来越多“人肉搜索”案件的产生,关于这种搜索方式的讨论也日趋激烈,它所带来的重大社会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人肉搜索”的性质分析,总结目前对于“人肉搜索”问题的争议,探讨“人肉搜索”造成侵权问题的法律救济途径,并提出对现有规制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娟 《新闻界》2008,(5):144-145
本文就“人肉搜索”的定义、起源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威 《东南传播》2010,(11):19-22
本文通过对古代“侠客文化”与现代“人肉搜索”的比较研究,以“人肉搜索”的传播主体为视角,总结了人肉搜索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了人肉搜索发展到现阶段的特征——影响政府形象、挑战官方话语。  相似文献   

10.
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人肉搜索”正在奥运期间的中国互联网上发动,北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手枪冠军郭文珺,在赛后透露,希望寻找消失了10年的父亲。随即,此项“人肉搜索”迅速在互联网上拉开.  相似文献   

11.
“人肉搜索”的出现彰显了网络的巨大价值与它的“双刃剑”特征。“人肉搜索”出现和流行之前,人们主要依靠搜索引擎单向地搜索和获取网络上的已有信息。而“人肉搜索”主要依靠网民的人工参与,  相似文献   

12.
《视听界》2009,(1):11-11
有“网络暴力第一案”之称的王菲诉三网站案,日前一审宣判,两家网站被判侵权,一家网站免责。这是网络上流行正盛的“人肉搜索”首次推向司法领域。所谓“人肉搜索”,就是网友参与提供信息,借助网络传播信息,查找某人身份、追寻某事真相的“网民行动”。海外媒体对“人肉搜索”的直接描述是一个新造短语“中国特色网上追捕”。  相似文献   

13.
我对互联网"人肉搜索"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引发"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当事人姜岩的"死亡博客"在网上激起了网友对其丈夫王菲的公愤,网友对王菲展开"人肉搜索"."人肉搜索"在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同时也侵害了王菲的隐私权和其他正当权益.因此,如何发挥"人肉搜索"的正面作用,约束不当言论和行为,让"人肉搜索"能够通过互联网健康、规范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位人大代表主张将“人肉搜索”纳入刑法管辖范围,立即引起了媒体的躁动,很快立法提议人出来解释说,他的提案是针对个人信息保护,而不是“人肉搜索”。一场争论将要平息,但在笔者看来,不管“人肉搜索”究竟该不该入刑法,在网络时代如何保护个人的隐私,是我们的立法者必须思考的一个“前沿性”问题。而“人肉搜索”却正是一个恰当的样本。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引擎是近年来在互联网兴起的一种资料搜索方式,广义的“人肉搜索”泛指将Google、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与人工搜索相结合,一切由信息“征集者”提出问题,信息“应征者”回答问题的信息搜索与提供方式.  相似文献   

16.
网络“人肉搜索”是一种新型的搜索方式,它是依托广大网民自发、集体完成的搜索行动,“人肉”二字主要体现其与传统的机器搜索的区别所在.有网民形象地比喻道,“人肉搜索”就是“一只老虎,N个武松”.当你在网上发布一个问题时,会有很多人进行回答,最终你会判断出一个最合理的答案来,依靠大家的力量把一个事情的方方面面搞透彻,这就是“人肉搜索”.  相似文献   

17.
试从网民心理角度论“人肉搜索”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网络社区“人肉搜索”登场以来,在我国网络信息传播领域,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信息传播的奇迹。从本质上讲,人肉搜索是一种人际传播,不仅是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信息传播,更是网络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对于这一现象,学界更多地是从法学的角度对“人肉搜索与公民隐私权”、“人肉搜索与网站法律责任”以及“人内搜索与舆论监督”等方面加以研究。在本文中笔者另辟蹊径,试图从网民的心理角度对人肉搜索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肉搜索体现了网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人肉搜索使用不当容易引发网络暴力等社会问题.对于人肉搜索应该不断进行规范和引导,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加强网络立法,依法治网,提高网民媒介素养,从而使人肉搜索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早年的互联网上有句名言:“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如今,随着“人肉搜索”在超过2亿网民中飞速发展,这句名言也到了改变的时候了。“人肉搜索”是一种深层的、真实的、高效率的搜索方式,“网络天下之力,穷尽天下之事,探寻事实真相”是今后“人肉搜索”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袁铮雪 《新闻传播》2009,(6):108-108
近年来.“人肉搜索”频频吸引人们的目光。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与争议,特别是最近出现的云南“躲猫猫”事件,更是将“人肉搜索”推向了风口浪尖。在“人肉搜索”出现的这几年里,随着它的发展,其特点不断清晰明朗,并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