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坐在行进的列车上,看到身边的景物向后运动.这个典型的相对运动的实际例子。是以运动的列车为参照物的.  相似文献   

2.
本章阐述的是力和运动的初步知识,但理论性较强,在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注意纠正以往的一些错误经验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如果一个物体在运动时不受推力作用,那么它最终将静止下来.似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我们看到的运动物体最后会停下来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为(阻力)的作用.实际上,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就一定要施加力的作用.二、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是物体惯性的必然结果物体不受外力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p.324第7题;有时在较暗房间里可以观察到射入屋内的阳光中有悬浮在空气中的小颗粒在飞舞,这是布朗运动吗?为什么? 教材中没有答案,而很多中学参考书中都有此题,答案一致认为不是布朗运动,理由是气流引起小颗粒在飞舞.但本人做了一个实验,把一个密封的玻璃容器放到较暗屋内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发现小颗粒飞舞的现象并未停止.所以气流引起小颗粒在飞舞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如果真是小颗粒在气流作用下飞舞.应看到的是小部分气流中的颗粒定向运动,而实际看到的是单个单个的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教材…  相似文献   

4.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运动是宇宙间最普遍的现象,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在描述物体运动时,要以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再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若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下面举例分析.例1在~架直升飞机中的乘客看到高楼顶端竖直向下运动.乘客选择的参照物是:A高楼顶端B.直升飞机C.地面的树D.天空的云在本例中,观察者是飞机中的“乘客”,被研究对象是“高楼顶端”,运动情况是“竖直向下的”…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提出 布朗运动是建立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实验基础,它对于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一理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该实验并不能直接观察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是用显微镜观察花粉微粒在液体中的无规则运动,从花粉微粒无规则运动现象着手,分析其运动的原因,从而得出液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该实验可以清楚地看到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相似文献   

6.
《英语辅导》2004,(7):37-39
我们也许会以为冲浪是一项年轻而时尚的运动,但其实它在夏威夷群岛上却有着悠久的历史。那里古老的石刻记录着在500年前就已经有冲浪运动了。早在1779年.库克船长的手下就成为首批看到夏威夷人冲浪的岛外人。到达夏威夷时,看到年  相似文献   

7.
Ⅰ试题精选一、填空题1.我们生活中常说“太阳东升西落”,这样说是以为参照物的。(91年四川省)2.有一种通讯卫星叫同步卫星,它静止在天空不动,这是以为参照物来说的,坐在直升飞机上的人看到高楼的楼顶竖直向上运动,以高搂为参照物直升飞机运动。(93年河北省)3.自行车在路面上以5米/秒的速度向北行驶,若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路面是以的速度向运动。(90年广东省)4.两辆汽车同向行驶,坐在甲车里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后退,乘客以为参照物来说的,这时两车相比较,车的速度大。(92年河北省)5.一列火车匀速通过1000米长的隧道,用…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2008,(1):7-11
一、“动与静”的哲学思想 动与静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对重要范畴,关于两者关系的探讨,最早见于老子哲学.他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认为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循环反复的,事物的发展必然要走到自己的反面,这就是“道”的运动.诚然,老子把静看成是绝对的并不正确.但他看到了动和静之间的关系不是截然对立的,而且,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辩证揭示动静关系的思想家.事实上,对动和静的辩证把握,正是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之一.  相似文献   

9.
暑假很多同学天天收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看过后,无不称赞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本领.然而,扮演孙悟空的演员真能腾云驾雾吗?当然不是.原来这里面利用了我们所学的一些物理知识.我们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我们认为不动的参照物来说的.如果你在一艘关闭了门窗的平稳的轮船里,你就无法判断轮船是否在航行.只有打开窗子,看到了岸上的树木、建筑物,有了参照物,才知道轮船是否在运动.孙悟空腾云驾雾就是利用了运动的相对性拍摄的.例如孙悟空“腾云而去”,是先分别拍摄好天空和孙悟空站在云朵上的静止镜头,然后把…  相似文献   

10.
郑英元 《数学教学》2009,(11):49-49
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几何学上的图形,大多是从现实世界小的物体或其运动轨迹,通过归纳抽象而得来.比如人们从太阳、月亮的形状而认识圆.图1及其边纸告诉我们贝壳上的纹路与椭圆的一致性.螺旋线顾名思义来自于螺壳上的纹路(图2).图3是太空中星球运行轨道,这里有抛物线、圆和椭圆等等.  相似文献   

11.
孔庆江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4):38-42,60
例1 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汽车都相对于乙车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北运动。关于这三辆汽车行驶的方向,正确的说法是( )  相似文献   

12.
贺玉生 《物理教师》2001,22(8):32-33
平抛运动分解的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实验实物演示时问极短,不便观察,定性分析缺少生动性,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我用Authorware把实验的过程模拟出来,当学生改变“平抛运动”的各种条件时,得到不同形状的轨迹,并能看到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该课件程序的组成模块如图1所示,实验效果如图2所示,具体制作如下.(本课件中,g=9.8m/s^2)  相似文献   

13.
该课件是在几何画板4.04中制作的,其最终效果如上图。点击“抛射”按钮就可看到抛体的运动,点击“返回”按钮,抛体立即返回到起点。双击三个标记(加速度、初速度、抛射角)中的任意一个,可改变初始值。  相似文献   

14.
速度的分解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涉及速度分解的问题,感到比较难以掌握,解题的错误率比较高。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分不清是合运动,还是分运动在对物体的运动进行分析时,往往只考虑物体的一个分运动而忽略了另一个分运动,因此错把分运动看成合运动。例1.用绳跨过定滑轮把湖中小船拉靠岸(如图1),已知某时刻绳的速度为V,拉船的绳与水面成θ角,求此刻小船的速度。一些学生看到地面上的水平绳速度为V(如图2),从而把V沿水平面和竖直方向分解为V1,V2,认为船…  相似文献   

15.
在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动态型问题已成为中考试题的一大热点题型,而且常常作为压轴题出现这类问题以几何图形为载体,以运动变化为特征,通过图形在运动中产生的函数关系问题和探究几何图形变化规律的问题,考查学生对图形的直觉能力以及从变化中看到不变实质的数学洞察力.  相似文献   

16.
皇室运动     
李曼 《海外英语》2014,(7):38-39
对于许多英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去赛马场更享受的了——惊险刺激.美食和饮品.户外的一天,独特的氛围.为最爱的骏马投上赌注。英国有超过六百万的人喜爱这项运动。一起来看看令人兴奋的赛马吧!观看人群下次你到英国去的时候.建议你去看一场赛马。这是一个观看人群的绝佳机会。你会看到各种各样有趣的人物.更好的是.还能看到形形色色与众不同的英国人。  相似文献   

17.
王忠安 《中国考试》2004,(10):56-58
也许是知道中国今年是“金”猴年.九大行星之一的金星特别“活跃”.5月21日傍晚发生了“月掩金星”后,紧接着6月8日金灿灿的太阳脸上冒出粒“黑痣”,“沉默”了122年的天象奇观——金星凌日,准时开演了.所谓金星凌日是指当金星运动到地球与太阳之间,三者成一条直线时,金星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人们就会看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高速运动物体视觉象发生畸变的一个方面,--沿运动方向的前侧面被提前遮挡,后侧面被提前看到,并且给出了物体以不同速度运动,处于不同位置前后侧面被看到的具体条件。  相似文献   

19.
用头发丝衬托布朗运动郁其凤(江苏省通州市海晏中学,226334)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实验证据.做好观察布朗运动的实验,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布朗运动,是上好“分子的热运动”这一节课的关键.为了让学生能使用显微镜观察布朗运动,达...  相似文献   

20.
月光如流银一般倾泻下来,一古老的木制栅栏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啃咬过的痕迹.唾液还在上面,有腐烂的气味,弥漫着氤氲的屋子:潲水的味道让我的胃做了几次翻搅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