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是崇技尚德,它深刻展现着劳动价值观。践行工匠精神可以使劳动者深入理解劳动的本质,充分体会与理解劳动的价值,培养正确的劳动观与社会价值观,为劳动提供强大驱动力。工匠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张从曲折分析和质量分析两个维度客观而理智地认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遭遇的各种困境,直面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困难事实。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困难事实与资本主义危机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的曲折是实践方式的曲折。在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不仅占据着世界文明的重要地位,而且成为资本主义文明发展的重要智慧资源。没有社会主义的存在,资本主义不会出现今日这般繁荣。在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中,不仅过去和现在而且未来,都不同程度地吸收着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芒和社会主义的成果资源,社会主义以其独特的方式深刻影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往所有进步思想的集大成者,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一切具有全人类价值的进步思想都得到最彻底和最科学的价值转换。在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主义精神质量还将继续转换出巨大的能量,并成为未来人类智慧的主体因素。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如影随形。不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无从科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通常叫做“资本主义”的东西 ,其本质是“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影子 ,它与哈耶克“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下的三个命题是相互对立的。然而现实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不同的关键在于它不是资本主义的影子。理解现实社会主义的关键在于从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机遇看问题。从历史演变的角度看 ,现实社会主义只能理解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种模式和道路。传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争论的核心问题 :是资本雇佣劳动还是劳动雇佣资本 ,是资产阶级主导社会还是无产阶级主导社会等 ,正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而逐渐淡出。 90年代以来 ,虽然社会主义再次成为知识界的核心话语之一 ,但人们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当人类社会的制度和文明形态处在巨大的变迁与转型之际 ,现实社会主义不再是资本主义的影子 ,而是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制度安排和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和制度逐步建立起了一套与旧中国和资本主义社会完全不同的经济道德体系。社会主义经济道德以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尊重劳动为价值核心,以典型式教育为实践基础,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也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其中包括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把个人与集体、国家有机地统一起来,尊重劳动,倡导平等、互惠的劳动理念和坚持典型式教育,将广泛性与先进性结合起来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大学校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1.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相同大学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属于文化的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校训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和办学风格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师生的共同行为标准和核心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大学校训是社  相似文献   

6.
一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突破了资本主义体系,首先在地球的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从它存在的那一天起,就在各方面——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物质生活到文化生活,从国内政策到外交政策——显示出它在本质上跟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别。在外交政策上,苏维埃国家一开始就推行着和平政策。谁都知道,它在外交政策上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和平法令”。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与我们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面对的现实情况有很大不同,必须加以区别,并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生态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社会主义者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的生态危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有进步意义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主张,并深刻认识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片面发展观是造成世界性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实现自然与人和谐发展的惟一出路,但生态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其理论基础、理想目标、策略主张等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两种基本类型。从自主劳动这一判断标准来看,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正在丧失文明领先地位。国际垄断资本集团不断制造新型话语工具为自己辩护,更加突显了其掩盖野蛮、佯装文明的本质。与之相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确立"自主""和谐""包容"的核心话语,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服力、感召力,推动社会主义中国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10.
民主社会主义是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行社会改良的思潮,尽管它与科学社会主义存在着某些共同的价值取向,但是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是有原则区别的。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指出了其哲学前提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定位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各种价值观选择、价值理念、意识形态、和谐社会文化中的科学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对国际社会建立共同价值体系具有突破性意义。共同价值观体现人类文明自觉,是全球治理的价值导向。从生成维度看,共同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从意涵维度看,共同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延伸,也是超越西方价值论的价值体系;从价值维度看,共同价值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和精神动力。深入研究全人类共同价值观体系,为辨清普世价值的虚伪本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引世界未来发展方向提供重要理论基石和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试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强调劳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不过年轻的马克思关于劳动的本质界定也具有理想化成分。目前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应从中吸取教训 ,以避免走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老路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动词“培育”来规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一种态度:尊重和包容.这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表现,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改革攻坚期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社会主义的,但并不必然拒斥资本主义的某些东西,也不仅仅是一种话语方式.作为核心价值观,必定是一种能够高度凝练社会主义本质、站在人类制高点上的东西.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开放的过程,是凝练的过程,是发展的过程,是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异质性的现代化实践路径,中国模式的实质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其精髓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中国的崛起,既要有经济上、政治上的准备,更要有文化上的准备,而文化准备的一个最重要方面就是要构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在国家核心价值的构建问题上,既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普世价值论",同时也要警惕"中国特殊论"。符合世界文明大势、成为人类共同追求,又能满足中华民族需要、具有广泛号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应确定为富强、民主、科学、公正、和谐、自由。它们彼此依赖、互为前提,是中国走向文明崛起所必须确立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美?美的根源在那里?这是历来美学都在寻求解答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探求从方法论的区别上来看,大致走着这样几条路:一条是从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特征中去探求美的根源,最终把美归结为物的属性;另一条是从人的精神中探求美的根源,最终把美归结为精神的表现.这两种美学,虽然对美的本质的理解都作出过不同程度的贡献,但也都遇到了本身固有的难以克服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美学主张从人类的劳动实践中探求美的根源,认为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都是在人类劳动实践中创造的,劳动创造了美.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我想首先就应该对人类劳动的性质有所理解,然后再理解劳动如何创造了美,进而理解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面临多元文化主义挑战,历届政府发起或支持课程改革,试图制定和实施全国性的统一课程标准,以维护美国的共同文化与核心价值,呈现出新保守主义趋势。与国家课程改革相呼应,美国教育新保守主义者也主张美国社会应该共享共同文化,并与政府取得联盟,积极推动国家课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也是商品生产,那么,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个矛盾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有重大区别,即前是有着本质共同点的非对抗性矛盾,而后是有本质差别的对抗性矛盾。这就意味着,社会主义商品生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文化本质,以人为本是其共同的价值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其共同的价值指向。这一共同的文化本质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合理定位在于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塑造,价值实现的基础在于坚持政治性与文化渗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的社会财富观看劳动价值论(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社会财富观具有丰富的内容,可将其归纳为社会财富要素多元论或使用价值要素多元论,具体到商品经济条件下,就是商品使用价值要素多元论。本文认为,从劳动价值论的学科对象来看,商品价值劳动一元论和商品使用价值要素多元论这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组成完整的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从劳动价值论的目的来看,二者互为补充,只有把二者统一起来,才能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秘密;从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而言,二者是不可或缺的。文章提出,科学地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要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他所持的世界观和社会哲学观区别开来,要把商品价值劳动一元论和商品使用价值要素多元论统一起来,要以尊重为前提来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