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某队伍长120m,通讯员从队尾赶到排头再返回队尾,这时,队伍前进了288m,问通讯员共走了多少路程?(设队伍前进的速度和通讯员速度大小不变).  相似文献   

2.
在运动学习题中,有一类题目是不能将物体看成质点,需考虑物体的大小的,如运动中的队伍、火车、铁链、长直棒等.下面举例说明.一、行进的队伍例1一列长100m的队伍匀速前进,队尾的通讯员接到命令,立即快步匀速赶到队前,然后又以同样的速率返回队尾.当通讯员回到队尾时,整个队伍又前进了100m.在这一过程中,通讯员一共走的路程为多少?位移的大小是多少?解析题中行进的队伍不能看成质点.选排头A(或排尾B)作为研究对象,设队伍的速率为v1,通讯员的速率为v2,通讯员赶到排头时,排头已运动到A1位置,所用时间为t1;通讯员返回到排尾时,排头已运动到A2…  相似文献   

3.
席桑田 《物理教师》2003,24(2):22-22
题目 :一列一字形队伍长 1 2 0m ,匀速前进 ,通讯员以恒定的速率由队尾跑到队首 ,又立即跑回队尾 ,这过程中队伍前进了 2 88m ,则通讯员在此过程中所走的路图 1程是多少 ?某刊物载文中论及到本题的析解 ,认为单纯运用代数工具 ,很难找到问题的答案 ,因而给出“简洁直观”的图像解法 :以通讯员从队尾出发时作为时间零点分别以通讯员和队尾那个人为对象作出他们的s-t图像Ⅰ和Ⅱ .如图 1所示 ,图线Ⅰ中OA段是通讯员从队尾开始跑至队首时那段时间内的s -t图线 ,AB段为通讯员回到队尾时那段时间内的s-t图线 ,图线Ⅱ中OB段是队尾那个人在全程中…  相似文献   

4.
胡祖华 《物理教师》2004,25(2):55-55
本刊2003年第2期发表的《此题真的难用代数法求解吗?》一文,原题如下,一列一字形队伍长120m,匀速前进。通讯员以恒定速率由队尾跑到队首,又立即跑回队尾,这过程中队伍前进了288m,则通讯员在此过程中所走的路程是多少?  相似文献   

5.
有些应用题未知量较多,一下子找不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不易列方程.此时,如果巧妙地多选一些辅助未知量,即辅助量,便能迅速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使问题巧妙获解. 例1 一列队伍长120m,在队伍前进时通讯员从队尾赶到队首,然后又立即返回队尾,若这段时间内,队伍前进了288 m,设队伍和通讯员  相似文献   

6.
秦建辉 《物理教师》2005,26(1):60-60
本刊2003年第2期发表的《此题真的难用代数法求解吗?》(以下简称《此》文)和2004年第2期发表的《也谈通讯员所走路程的解法》(以下简称《也》文)都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列一字形队伍长120 m,匀速前进,通讯员以恒定速率由队尾跑到队首,又立即跑回队尾,这过程中队伍前进了288 m,则通讯员在此过程中所走的路程是多少?  相似文献   

7.
本刊2003年第2期第22页载有《此题真的难用代数法求解吗?》一文,读后启发很大,笔者再提供一种更简捷的代数解法。 题目:一列一字形队伍长120m,匀速前进,通讯员以恒定的速率由队尾跑到队首,又立即跑回队尾,这过  相似文献   

8.
2002年本刊第2期《“动”参照物》一文中有这样一道题: 一列队伍长120米.在队伍行进时,通讯员从队尾赶到队伍最前端,然后又立即返回队尾.如果这段时间内队伍前进了288米,队伍和通讯员的速度保持不变,那么,这段时间内通讯员行走的路程是多少?  相似文献   

9.
我在上初二物理《运动和力》一章的习题课中,选择了这样一道习题: 某通讯员骑自行车从队尾追到正在行进的队头去。已知队伍的行进速度为1米/秒,通讯员的速度为2米/秒,队伍长100米。求通讯员从队尾追到队头所花的时间。有部分同学是这样解这道题的。以队头为参照物,那么s=100米,通讯员相对于队头的速度:υ=2水/秒-1米/秒=1米/秒。据公式t=s/υ得t=100米/(1米/秒)=100秒。有没有其它的解法呢?也有为数不少的同学用另一种方法解: 通讯员走100米所花的时间t_1=100米/2米/秒=50秒。在这50秒时间内,队头走的路程为1米/秒×50秒=50米。  相似文献   

10.
在直线运动中,求解最大速度、最大距离等极值问题是常见问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考题型,需要我们总结其解题思路和常用方法,提高解题能力.一、最短(长)时间例1一辆汽车从甲地沿直公路驶向乙地,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运动,途径学校,而经过学校的速度要求不能超过速度v,所以汽车加速后可匀速运动一段时间,然后匀减速经过学校,汽车刹车加速度为a2,甲地到学校的距离为s,求汽车从甲地到学校的最短时间.解析首先画出汽车从甲地到学校的v-t图像,由经过学校速度为v的图1可知:匀速时间越短所用时间越少,所以从甲地一直加速然后立刻减速所用时间最短,由图2可知经过学校的速度越小所用时间越长,由此可得汽车从甲地到学校的最短时间为先匀加速后匀减速、经过学校时的速度为v.解法1设匀加速时间为t1,则匀减速时间为t2=a1ta12-v,最短时间为t=t1+a1ta12-v,匀加速位移为s1=21a1t12,匀减速运动倒着看是初速为v、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运动,则s2=vt2+21a2t22,又s=s1+s2,以上各式联立解得t=(v2+2aa2s1)a(22a1+a2)-av2.解法2设最大速度为vm,由图像可知s=2va2m1+v...  相似文献   

11.
1.以10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加速度的大小为2m/s2,求刹车后6.0s末的速度和位移 错解 vt=v0+at=10m/s+(-2)m/s2×6s=-2m/s. s=v0t+1/2at2=10m/s×6s+1/2×(-2)m/s2×(6s)2 =24m. 分析这种解法错在盲目用题给时间6秒去套用公式.本题中汽车从刹车到停止不要6秒时间,只要5秒时间,有1秒钟是停在原地不动的,解这类题目的一般步骤是: (1)根据公式t停=0-v0/a=-v0/a计算出停车所需时间; (2)比较题目所给时间t与停车时间t停的大小; (3)根据t与t停的大小,确定用下面哪种方法进  相似文献   

12.
两艘潜水艇相距l,以相同的速度v沿一直线航行.后艇的水声定位器发出一声音信号到达前艇并被反射回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v0,求后艇从发出声音信号至收到回声信号的时间.(2000年初中物理竞赛) 解设后艇发出声音信号到达前艇的时间为t1,声音由前艇反射回后艇经历的时间为t2.由题意得v0t1=l+vt1 ①, l=v0t2+vt2 ②由①式解得t1=l/v0-v ③由②式解得t2=l/v0+v ①  相似文献   

13.
在授完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后,出了一道这样的例题:一列队伍长120m,正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有紧急情况需要通知排头兵,一通讯员以不变的速率跑步从队尾赶到排头,又立刻从排头返回队尾,在此过程中队伍前进了288m,求通讯员在此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各为多少米?  相似文献   

14.
1998年4月的一个下午,某市一重点中学物理实验室里,参加全国初中物理竞赛选拔赛的同学们正热烈地争论着,焦点是一道题:“一列队伍长120米,在队伍行进时,通讯员从队尾赶到队伍最前端,然后又立即返回队尾,若这段时间内队伍前进了288米,队伍和通讯员的速度均保持不变,那么这段时间内通讯员行走的路程是多少?”的答案是什么?如何解才对?争论各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意见相对集中在如下三点:  相似文献   

15.
王高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7):40-41
电梯是实际生活中运用得非常广泛的运载工具。同时它也“运载”着很多的物理问题,如:电梯是怎样运动的?它遵循什么样的规律?我们可以利用电梯进行什么测量?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1相对运动问题例1两个人沿着向上运动着的自动扶梯往下跑。第一个人的速度为u,第二个人的速度为nu。第一个人数出梯子有a级,第二个人数出梯子有b级,试计算梯子的实际级数N和自动扶梯向上运动的速度v。解法一设第一个人相对自动扶梯的速度为v+u,从上跑到下需用的时间为t1,而该人相对地的速度为u,从上跑到下需用的时间为t2,显然t1=t2。所以有v+au=uN。同理…  相似文献   

16.
如何准确迅速地求出两个物体发生弹性碰撞后的速度 ,在高中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三种方法 ,简介如下 :一、利用韦达定理法题目 两物体 m1、m2 分别以速度 v10 、v2 0 在光滑水平面上发生对心弹性碰撞 ,求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v1t、v2 t?分析与解 按照弹性碰撞的规律 ,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得12 m1v10 2 + 12 m2 v2 0 2 =12 m1v1t2 + 12 m2 v2 t2 ,m1v10 + m2 v2 0 =m1v1t+ m2 v2 t.为了处理问题方便 ,重新构造如下方程组 ,即12 m1v12 + 12 m2 v2 2 =E,m1v1+ m2 v2 =p .12(其中 E、p为该系统的总机械能和…  相似文献   

17.
题目:甲、乙两同学分别从A地前往B地,甲在全程前一半时间内跑,后一半时间内走;乙在全程前一半路程内跑,后一半路内走,如果他们走、跑速度分别相同,则他们谁先到达B地?[一般解法]设两地距离为S,两人跑和走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v1>v2),甲、乙各自到达B地时间分别为t甲和t乙,依题意解题:对于甲来说,S=S跑+S走和S=vt,得S=v1t甲/2+v2t甲/2,则t甲=2S/(v1+v2);对于乙来说,t乙=t跑+t走=(S/2)/v1+(S/2)/v2=(S/2)×(1/v1+1/v2).再比较t甲和t乙的大小,来判断谁先到达B地,显然用常规方法,无论用差值法还是比值法比较大小过程都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容…  相似文献   

18.
1.(1)组员跳上车的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临界情况对应n个组员跳上车后车厢速度为v0,则n·m·2v0=(nm+ 2m)v0.解得n=2. (2)设第一个组员跳下车后车厢速度为v1,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2m+ 2m)v0=(m+2m)v1+m(u+v1). 第二个组员跳下车后车厢速度为v0/2,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3mv1=2m·v0/2+m(v0/2+u).  相似文献   

19.
下面用数列知识解答二道物理问题.【例1】 A、B两点相距s,将s平分为n等分,今让一物体(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开始向B做匀加速运动,但每过一个等分点,加速度都增加an,试求该物体到达B点的速度.解析:设物体经过第1,2,3,…,n段路程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v3,…,vn则有v21=2asn,v22-v21=2a(1+1n)sn,v23-v22=2a(1+2n)sn,……,v2n-v2n-1=2a(1+n-1n)sn,将上述各式两端分别相加后得v2n=2asn[1+(1+1n)+(1+2n)+……+(1+n-1n)]=2asn[n+(1n+2n+……+n-1n)].上式中的1n+2n+……+n-1n为一项数为n-1的等差数列的和,其和为1n[1+2+……+(n-1)]1n·1+(n-1)2…  相似文献   

20.
一、匀速直线运动:s=vt(1)二、匀加速直线运动:1.位移公式:s=v0t+1/2at(2)2.速度公式:vt=v0+at(3)三、导出公式:vt2-v02=2as(4)四、特征公式:1.平均速度特征公式:v=(v1+v0)/2(5)2.位移特征公式:△Sn=Sn-Sn-1=at2=恒量(6)SN-Sn=(N-n)at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