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华家教》2011,(3):23
Q编辑老师:您好!我家女儿从小就刁蛮、任性,这些都不算什么,严重的是她一点爱心和同情心都没有。邻居家生活条件要比我家差些,我经常给他们家孩子一些零食,有次正好被我女儿看到了,她硬是从我手里把食物抢了回来,说不给别人吃。我说这些都是你不喜欢吃的,孩子竟然说她不喜欢吃也不能给别人。真没想到孩子会这样,我现在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呢?A家长:您好!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常常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各种要求。一些家长由于自己幼时家庭清贫,不希望孩子再像自己的童年一样,于是在物质  相似文献   

2.
保育之窗     
勿以自己的情绪为转移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态度经常以自己的情绪为转移。心情好时,对孩子有耐心。当看到别人家的同龄孩子活泼聪明、口齿伶俐或听到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孩子的缺陷时,往往会对孩子火冒三丈,大发雷霆,甚至大打出手。这样,孩子会变得胆小,看成人的脸色办事,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  相似文献   

3.
我们经常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很多父母也越来越注重自己孩子的独特性。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孩子与孩子之间在学习和思维方面的差异开始明显,而这个时期又是关乎孩子的勤奋与自卑发展的关键期。父母往往会做比较:我的孩子怎么不如别的孩子呢?其实,孩子的独一无二性有严谨的科学依据,需要家长认识和接纳孩子独特的智能,对孩子的发展进行恰当的引导。  相似文献   

4.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家长都会给一些零花钱让孩子自己支配.什么时候给孩子零花钱,给孩子多少零花钱,这些问题对于家庭条件比较宽裕的家庭来说,好像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也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管理比较严格,觉得孩子年龄还小,或者想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极少或几乎不给孩子零花钱,将孩子所有的日常花销都掌控在自己手里,这也是不可...  相似文献   

5.
要使孩子更聪明,家长从小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下面列举了10种比较容易操作的思维训练方法,家长们不妨选择其中的几种,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续编故事结局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以有意不将故事讲完,而让孩子自己续编故事结局。这样,就给了孩子一个思考的余地,因为故事有趣味,孩子会乐于积极地开动脑筋。看图改正错误家长可以随  相似文献   

6.
与家长的一次交流引发的真实感悟 “我家的孩子怎么这么笨”,这是我在与家长的一次交流中听到的第一句话。凡是在农村小学任教的教师对诸如此类的语言应该习以为常了。仔细品味这句话,还真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家长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表现了对孩子的不满意,  相似文献   

7.
冯国强 《顽皮娃娃》2009,(2):I0009-I0009
2.5-5岁,是孩子开始建立规则意识的一个关键期,给孩子讲道理,坚持原则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家长要控制自己的行为,“身教胜于言传”在这个阶段对孩子尤为重要。万一家长不小心说了不好听的话,或者偶然对孩子“动粗”了,家长就必须向孩子道歉,而且要有“利益损失”,要补偿孩子,那么孩子也会以此为模板衡量自己的行为和得失。  相似文献   

8.
偶然在网络中看到一家长专门为孩子写的成长日志,有几句话印象特别深刻。他说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和孩子在一起成长,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何不放平心态,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其中成就的,又何止是孩子?说得真好,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把孩子培养好,首先家长要有自信心,要充满成功的信念。家长对孩子抱有更多的信心时孩子也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就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对孩子充满信心,期望值不能太高,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标准,会使孩子屡战屡败,信心受挫,从而也使家长自己对孩子失去信心。缺乏自信的家长,往往对孩子也不抱太大的期望,几乎放任孩子,而采用的手段往往粗暴武断,这种消极的期望往往会成为现实。要让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多体验、多尝试。不要老是对孩子说:“不可以”、“你还太小”、“我已经说过好几遍了”,应多鼓励孩子:“我相信你”、“你能帮我真好”、“我知道你会…  相似文献   

10.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一)育儿观的偏颇中国的一些家庭育儿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基于这种企盼,多数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好。孩子成长中能给他们多少幸福就给他们多少幸福。有的家长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孩子的身上,他们对孩子成长的期望近乎变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未竟事业的载体,想让孩子出人头地,那就必须好好读书、上大学,一句话,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为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为使孩子好…  相似文献   

11.
<正>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的教育往往会决定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家庭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一、以身示范,了解孩子,做好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楷模。家长的一言一行将深深地印在孩子的心中。大家也许看到过电视广告的宣传片:一位母亲给她的婆婆洗脚,而这位母亲的儿子也蹒跚着端来水给妈妈洗脚。这是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所以,家长的语言不要粗鲁,对孩子不要张口就骂,抬手就打。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好  相似文献   

12.
很多家长都认为表扬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方法,于是“,我家宝宝真能干”成了很多家长的口头禅。这种赞扬式的语句的确在一定时候会给孩子极大的动力,使孩子获得很高的成就感。但经常使用这句话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孩子对家长的赞扬变得漫不经心,使表扬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而且经常使用这句话还有可能导致孩子不恰当的自我评价,因为家长一直把孩子捧得高高的,孩子也就会盲目地以为自己真的很了不起,他们不愿再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做事情,变得不求上进。那么,到底怎样表扬孩子比较合适呢?笔者认为家长最好是在具体的情境中,针对孩子的具体行为…  相似文献   

13.
1.对孩子要求过高、急于求成的家长与这类家长沟通时,教师应多向他们解释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其明白过高、过急地要求孩子只会适得其反,使幼儿丧失自信心。如,不少家长问“孩子念儿歌时总是手舞足蹈,怎么办”。我便对他们说:“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需要用动作来帮助自己理解儿歌内容,这是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的。”同时我告诉家长,这还是一种很好的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式,平时给孩子讲故事或描述事物时也可采用这个方法来帮助幼儿记忆。2.对孩子期望过低、任其发展的家长与这类家长沟通时,教师应客观地评价孩子,既有横向比较,又有纵向…  相似文献   

14.
万吉 《教育导刊》2006,(3):63-63
新西兰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教育方法给孩子带来了非常好的影响。做事做人要有规矩新西兰的孩子做人做事都比较守规矩。他们都知道,不可与家长无理取闹、发脾气、耍赖,不能顶撞老师和长辈。即使孩子觉得自己有道理,也会很有分寸很有礼貌地与家长和老师申辩,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和习惯。如果哪个孩子不懂规矩,对着家长、老师大吵大闹发脾气,那么他(她)就会面临被其他孩子孤立的威胁。因为,所有家长都不愿自己的孩子和那些不懂规矩的孩子玩,所有的孩子也不愿与那些没教养的孩子为伍。新西兰的孩子也爱看电视,但有一条规矩:每天晚上9点…  相似文献   

15.
许多家长朋友跟我说:孩子决定着家庭的气氛,孩子争气,家长就没有什么大的烦恼,就算自己在工作中有些不愉快,但争气的孩子会给家长带来心灵的慰藉;如果孩子不争气,家长就不会有好日子,好心情,心里总有阴影掠过的感觉。是啊!我们中国人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事业成功的家长希望子承父业;事业不成功的家长则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圆梦人。但这只是家长的一相情愿,家长忽略了孩子同我们一样具有独立人格,他们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应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让他们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刘艳兰女士和她的爱人对孩子可谓费尽心思。为了给李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他们严格要求自己,规范着自己的言行,这的确是很正确的教育方法,效果也不错。但在李涛升  相似文献   

16.
甘波 《基础教育论坛》2015,(Z1):108-109
任何家长,不管其素质高低,一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农村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有时有些家长显得手足无措,或者当看到孩子遇到困难或调皮捣蛋时方式简单粗暴,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农村幼儿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人格放在首位,这才是孩子将来发展的先决条件。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  相似文献   

17.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句话充分地告诉我们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良好的阅读会给孩子以后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对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一定的作用。所以作为老师家长的我们有责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8.
眼看高三过半,孩子的成绩依然起色不大,测验成绩不佳,想到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不少家长不淡定了:对孩子的风吹草动关注异常;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唠叨不休;借故对其他人发睥气;自己吃不好、睡不好、心事重重,整天顶着一张"高考脸"……这些都是高考引发的家长焦虑。家长的焦虑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负担,影响高考备考,这是考生和家长不愿看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家长和许多家长一样,年年都给孩子过生日。但是她发现这样过生日,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孩子并没有得到有价值的体验。有时快到生日了,孩子甚至还会神气地向家长不客气地发问:“这回生日给我怎么安排的?”看到家长辛辛苦苦准备好的礼物,只是淡淡他说了句“还可以”。说得家长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这位家长认真地做了另外一项工作——带着孩子为自己的父亲(孩子的姥爷)准备生日礼物。  相似文献   

20.
临近期末,让我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写学生的评语了。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各方面都很重视,孩子的评语,家长不光看,仔细推敲琢磨的也不少呢。稍一疏忽,哪句话写得不合适了,不光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就连家长也会对老师有看法的。这班孩子我已经教了四年,评语年年写,又不能年年重复,这可真是一件难事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