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苏联,有的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议,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教育的形式是:把学生按住宅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五个学生,分别由五个家庭负责。家长们在业余时间里轮流将小组的五个孩子叫到家里,或带到其他活动地点,进行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例如,当工人的家长教孩子们熟悉并掌握劳动工具,然后教师让孩子们维修教室里的门、窗、课桌、椅子等。任图书馆员的家长把孩子们带到图书馆去参观,孩子们回到学校里,教师又组织他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江新军暑假来了 ,孩子们这个暑假怎样过 ,是家庭、学校、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长沙市一些单位、学校和家长 ,给孩子们一个丰富多彩并寓教于乐的暑假生活 ,成了大家都关心的话题。教育部门不忘做好引导长沙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力求使学校教育有力地渗透到暑假生活中。市教委6月28日为此发出了《关于安排好学生暑假生活的通知》 ,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放假前 ,召开一次专题行政会议 ,对学生的暑假生活进行认真研究 ,精心安排 ,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休整 ,过一个愉快的有意义的暑假。“通知年年…  相似文献   

3.
教育界对家庭在儿童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早已达成共识。为此,学校往往有要求家长配合,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签字”的做法。这种做法虽然强调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却将家长视为被动合作者。即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力量,家长则成为辅助人员,被动参与学校要求的各项教育活动,按照学校要求完成有关任务。家庭关于儿童教育的观点和做法得不到充分尊重,其在儿童教育中的优势也难以发挥。 事实上,儿童教育或干预方案的成功均离不开家庭内外的协同合作。为使教育干预系统的效果最大化,必须将家庭(而不是儿童)作为教育干预系统的核心。这是教育理论界关于家庭中心服务认识上新近所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学校应该成为学生掌握本领的地方,这种本领就是创造性地了解周围世界. 对于准备生活在明天世界里的人,现在应该怎样培养呢?今天在很多家庭中,从孩子生下来的第一年就在“设计”孩子的未来,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了,这就意味着将要强加给孩子们的,是家长自己认为未来所必须的那些教育标准。那些习惯技能。昨天,家长们曾经只是教孩子们演奏钢琴,今天,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学生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之一,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在学校接受老师和集体的教育外,还受到家长和家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玉香 《山东教育》2003,(28):10-11
棋盘街小学是济南市历下区一所普普通通的小学。这所小学无论从教学环境、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还是学校名气,都远远称不上一流。我们之所以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因为他们发起的“在校好学生,在家好孩子,在外好少年,我能行”活动以及争做“好家长”、“好教师”活动,引起了广大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这一活动不仅将育人工作从学校延伸到了家庭和社会,还将“教育对象”从学生扩展至包括老师和家长在内的每一个相关的人,使之真正成为了一种“大教育”。 教育反思: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棋盘街小学校长于冠军,从事小学教学与领导工作已经多年了。…  相似文献   

7.
半年来,我校三班五年级在家长工作方面作了一些努力,摸索到一些经验。及时和经常地进行家庭访问学期开始,我们就把访问工作订在班务计划之内,每周访问学生家庭四家至五家,目的在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中的生活、学习情况,和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方式;同时也搜集家长们对学校的意见和要  相似文献   

8.
裴鑫 《考试周刊》2023,(40):1-6
成功的教育并不是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就能够达成的,还需要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这就意味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多孩家庭的初中学生教育问题上,学校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主阵地,需要发挥表率作用,自主搭建家校有效沟通的桥梁,基于此,学校要建立家校沟通的平台,利用教学活动以及信息技术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从家长的口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并且要帮助家长树立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知,让家长认识到实施家校共育对学生成长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鼓励家长自主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让学生能够在家校共育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2005,(Z1)
法国中小学生的假期很多,学校和学生家长都十分重视学生假期中的生活和玩耍,旅游是学生暑假生活的一个重要项目。 学校和家长组织孩子们旅游度假十分注重教育目的,而不是仅仅  相似文献   

10.
家庭、学校、社会三合一是教育的最理想的境界.想让家长别输在品德与生活的起跑线上,主动的不是家长,而应该是学校.学校必须全面了解家长的特点,采取家长学校等措施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杜绝各种借口,帮助家长克服共同教育中的困难,让家长把对子女品德和生活教育作为一种责任,养成一种习惯.如此,《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有效实施才能在家校联系中得到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1.
性格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性格是苏维埃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要顺利地做好这个工作,只有和家庭密切合作。孩子们的性格特徵入学前就已在家庭里打下了基础,这在他以後的学校和生活中表现着很大的力量。小孩子的性格特徵不是天生成的,它们也不是遗传的。这些特徵首先为我们、母亲们、父亲们和其他的家庭成员们所养成的,它们天天在影响着孩子们的行动、习惯、观念和兴趣等。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们——儿子和女儿有这样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家访是班主任了解学生、转化学生、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是与学生、家长架起的联系与沟通的桥梁,也为家长与教师共同教育学生搭建了平台。做好家访工作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是家庭和学校形成有效的教育机制,共同教育好学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除了孩子们每日完成功课以外,听写、陪读、检查、订正、签字等"功课"成了小学生家长乃至初中生家长的"捆绑作业"。我们知道,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有共同的、最基本的责任:保护和教导年轻一代如何生活,教会他们为自己、为他人和为世界的延续和幸福承担责任。这种同源性,使家校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统一性和互补性,因此,不管是在家庭中继续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还是在学校中用家庭经验、个体经验来解构和还原知识、发展和锻炼技能,都是极有裨益的。但是,  相似文献   

14.
小学假期生活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互相融通的重要时空,是学校生活的一种延续.假期生活的变革对家校社资源融通的提出是衔接教育时空和丰富孩子发展的需求,具有多元性、开放性、整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假期生活变革中家校社资源融通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成长,而且促进了家长、学校、社会的发展,其实践路径可分为前期的策划支持、活动的资源支持、中期的动力支持以及后期的项目升华支持等方面,家校社资源融通为假期生活的变革提供了组织、制度与经费保障.  相似文献   

15.
陈芸 《中国德育》2013,(11):34-37
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同样也是家长的事,这早已成为一种共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内容包括学校的管理、教学、活动等层面。值得一提的是,家长参与学科教学,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是单纯地随堂听课,也不是课后监督孩子完成家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新时期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对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学校、教师和家长统一认识,协同步调,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产生最佳教育效果。但在教育现实中,我们却发现了许多不良现象和问题:有些教师、学校,不重视家委会建设和家校沟通;有些班主任、学校,虽然也组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却往往浮而不实,机械应付,重形式而轻内容,只是班主任把学生在学校的信息单向传递给家长,而不是家长对学校和班级教育的内涵性介入,而这些信息也往往只是针对孩子的课业分数,很少关  相似文献   

17.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指联合学校和家庭两个社会机构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互相支持.共同努力,使学校能在教育学生方面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的支持.使家长能在教育子女方面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的指导.并对学校教育管理献计献策。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是我国学校教育从封闭式办学逐步向开放式办学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在优厚的物质环境和家长的保护圈中,他们是温室里的花朵。学生最终要独立面对社会,独立面对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人难免会碰到失败和挫折。作为学校、家庭有时让孩子体验一点失败、挫折的滋味未尝不是好事,可以以此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孩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9.
《湖北教育》2013,(8):49
对中国学生来说,暑假是一年中最长的一个假期。如何合理安排才能使这两个月过得有意义呢?不妨借鉴一下国外学生是怎样过暑假的。法国:参加工业游,学做葡萄酒法国中小学生的假期很多,学校和家长都十分重视学生假期中的生活和玩耍,旅游是学生暑假生活的一个重要项目。学校和家长组织孩子们旅游度假十分注重教育目的,而不仅仅是考虑消遣和玩耍。近几年,法国各地兴起了工  相似文献   

20.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呼声由来已久。早在1899年,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中就指出,所谓理想的学校,就是“一种更系统、更扩大、更加明智和更适当的方式去做大多数家庭由于各种原因只能以一种比较简单和偶然的形式去完成的工作罢了”,学校的任务,就是“加深和扩展它关于与家庭生活相联系的价值的观念”,在他看来,没有家庭及家长的参与,要实现青少年“自由,圆满的生长”则几乎是天方夜谭。时至今日,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仍更多地局限于单向度地对学校教育的服务,参与的层次低且大多流于形式。认识是实践的先导,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合理性的认识是超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障碍、建立良好家校关系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