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在《南齐〈吕超墓志〉跋》一文中写道:“吕超墓志石,于民国六年出山阴兰上乡。余从陈君古遗得打本一枚,以漫漶难读,久置箧中。”他在此处所说的陈古遗,当指陈国惠。陈国惠,字伯翔,号天籁,古遗是他的笔名。浙江绍兴阮江人。阮江在民国初年属兰上乡(后改华庆乡),现在浬渚区解放公社境内。陈古遗生于一八七四年二月二十九日,早年是前清第三名优禀生。十八岁左右,他先后在孙端、瓦窑头等地坐馆教书。其  相似文献   

2.
鲁迅到北京后,曾对绍兴的碑刻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写出了《会稽禹庙窆石考》和《南齐“吕超墓志”跋》等文章。成为鲁迅考古著作中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城绍兴历史悠久,从越王勾践七年(公元前490年)在会稽山麓沼泽平原上,利用八个孤立小丘建立山阴小城算起,也已有了二千四百多年历史。由于其历史的悠久,绍兴古代碑刻不少,当时较集中的有三处:绍兴府孔庙碑林、兰亭和禹陵。此外,还有下方桥石佛寺和柯岩的石刻造像,以及卧龙山、望仙桥、跳山等处的摩崖石刻。  相似文献   

3.
本文择取166篇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为研究对象,在整个文学理论研究的视域下,对其138篇诗集序文、38篇诗集跋文的内容进行详尽梳理、归类,可知序文内容要么说明、论说,要么叙事、抒情,跋文内容或评价、鉴赏,或感想、考论,通过归纳总结,可知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文具有学术性、文学性,且具有写实性的“诗性境界”。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碑志文学的产生由来已久,然而成就卓异者当推宋代古文家欧阳修。方苞云:“退之、永叔、介甫,俱以志铭擅长”。①方氏将欧阳修与韩愈并提,说明欧公的碑志创作足以引起我们注目。欧阳修一生所撰碑志甚丰,《庐陵欧阳文忠公全集》中《居士集》有墓志六十九篇,墓表十四篇,碑铭十一篇,墓碣二篇。《外集》有志  相似文献   

5.
<正> 《三闲集》是鲁迅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二九年的杂文集,一九二七年作八篇,一九二八年作十四篇,一九二九年作十二篇,末附一九三二年作《鲁迅译著书目》一篇,一九三二年编集时作《序言》一篇。 鲁迅在《序言》中说,“这集子里所有的,大概是两年中所作的全部。”即指一九二八、二九年所作二十六篇。这比一九二七年的《而已集》、一九二五、二六年的《华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乣邻墓志》(即契丹小字《耶律仁先墓志》)碑刻的原石拓片为据,抄录、校正墓志全文;为存志文原貌,另成校勘记一篇,附原石拓片照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全宋文》所载五千余篇的宋人墓志,辑录出543例有明确记载初婚年龄的资料。通过比对分析,我们发现宋代男女普遍趋向晚婚,不讳言晚婚的实例记载说明时人对此的开放心态,这一现象的出现也与宋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敦煌写卷安雅《王昭君》是历代昭君诗中独具特色的一篇诗作。关于安雅,之前仅发现一条墓志资料。通过中古时期安姓来源的梳理以及临淄安氏与粟特胡人流寓关系的考察,确知安雅为昭武九姓粟特人。结合安雅所撰《罗炅墓志》和《王昭君》,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安雅生平事迹,尤其是他与开元、天宝之际诗人可能有交往。安雅《王昭君》的直接艺术渊源为杜甫《咏怀古迹》等前人的昭君诗,诗中昭君形象的原型为乾元元年出嫁回纥的宁国公主,汉元帝的原型则可能为唐玄宗。与此前昭君诗相比,安雅诗在思想主题上表现出了独特的一面,这可能与其粟特族裔的身份有关。安雅的诗作是唐代粟特文学的典范,显示了敦煌文学的多民族性。  相似文献   

9.
民国间修撰之《兴化县续志》载录了元人王道生所撰之《施耐庵墓志》,该墓志提供了《水浒》作者施耐庵行状之确切证据。但是,因该墓志面世时间远离作者的时代,由此质疑之声不绝如缕。本文就反对者提议的"质疑"点一一辨析,借助语源和典章故实等佐证该墓志文本并无违背其他文献史料之处,反证《施耐庵墓志》之可信无疑。  相似文献   

10.
鲁迅和嵇康     
<正>一、1940年,郭沫若先生写过一篇《庄子与鲁迅》;1947年,许寿裳先生写过一篇《屈原和鲁迅》;——这对于发掘鲁迅和古典文学遗产的继承关系上都是饶有意义的。很久以来,我却想写一篇《鲁迅和嵇康》,这是因为,在我看来,鲁迅对嵇康那么爱好,嵇康和鲁迅在思想上以及在风格上又有那么些相似之处,发掘发掘是尤其值得的吧。  相似文献   

11.
黄延勇 《山东教育》2011,(25):32-33
【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上承五年级上册"走近毛泽东"的人物专题,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他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这样就可以使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中的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论鲁迅》一文,选自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这是他在一九三七年延安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经历了四十五年后为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五周年才正式发表。这篇讲话的纪录稿,曾经编入一九三八年出版的阿英主编的《文献》、卷之二,编入解放区出版的纪念鲁迅专集(如《鲁迅论》、《鲁迅新论》、《鲁迅研究丛刊》第二辑),现在又编入《大学语言》课本,编入从一九八三年开始使用的全日制中学《语文》课本初中第五册。学习毛泽东同志这篇讲话,能使我们  相似文献   

13.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取学名周树人,鲁迅是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时始用的笔名。鲁迅好友许寿裳曾于1920年年底当面向鲁迅问过"鲁迅"这一笔名的寓意。鲁迅的答复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相似文献   

14.
邵建新 《现代语文》2003,(11):47-47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有名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文中着重回忆了他在日本学医的一段生活经历。该文发表在1926年12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上。人以文传,这篇中学教科书选用了数十年的传统篇目,使得藤野严九郎这个普普通通的日本人,因这篇名文而走进了亿万中国读者的内心世界。他的正直热诚、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读者。并由此演绎出一段文坛佳话,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1934年,日本《岩波文库》准备出版增田涉、佐藤春夫合译的《鲁迅选集》,译者请鲁迅对所选篇目提出意见,鲁迅回信道:“《某氏集》(指《鲁迅…  相似文献   

15.
纳兰容若的妻室与子嗣,碑铭墓志记载各异。近年为了弄清这一问题,已见二三子论述,颇受启发。就现有材料看,可断定容若有妻妾四人、子三人、女四人,但各属何氏所生,则较难说清。本文试作探讨。 卢氏与官氏,在徐乾学、韩菼、姜宸英所撰之碑铭表文中均出现过。一为原配正妻,一为继室。堂堂正正,似乎不成问题。但在子嗣问题上,这二位问题最大。 先说卢氏,有《皇清纳室卢氏墓志铭》全面详述其为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卢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卒,春秋二十有一,生一子海亮。 可是,以下诸记载均无“海亮”之名。福哥、永哥,遗腹子一人。”(徐乾学《纳兰墓志碑铭》)  相似文献   

16.
张立霞 《小学语文》2009,(10):16-18
在中国的语文课堂上讲鲁迅、读鲁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让鲁迅进人小学语文教材,是我们教材编写者的夙愿。与鲁迅相关的课文,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主要有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有的人》。这几篇课文是分散安排的,前两篇在教科书同一册次的不同单元,后一篇编排在另一册。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中,则专门编写了“初识鲁迅”专题,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篇课文外,新编入了《一面》。  相似文献   

17.
明代第一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五世孙、嗣魏国公徐俌及其妻朱氏二人的墓志,于1977年出土于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达家族墓地,但考古简报对徐俌夫妇墓志内容的探究失之疏简。徐俌墓志系南京兵部尚书乔宇所撰,犹存录于明隆庆五年刊梓的《乔庄简公集》,出土的徐俌墓志原石对于修订《乔庄简公集》中的墓志文本具有重要价值。同出亦为名臣王恕撰写的徐俌夫人朱氏墓志,对于补证明代中叶的徐达家族史事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论鲁迅》是毛泽东同志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九日在延安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篇讲话是当时陕北公学学员汪大漠同志的记录稿,最初发表在1938年3月出版的由胡风主编的《七月》刊物上(参阅《人民日报》1981年8月19日唐天然《〈毛泽东论鲁迅〉发表经过》和《人民日报》1981年10月12日胡风《一点回忆》两文)。在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的前夕,《人民日报》于1981年9月22日,重新发表了这篇重要讲话,它与原来发表的记录稿略有不同。毛泽东同志当时所以要发表这篇重要演说,其  相似文献   

19.
荆有麟光先生在《鲁迅回忆》中讲到,鲁迅曾说《过客》一篇,在他脑筋中酝酿了将近十年。这仅有3000字左右的一篇散文诗剧,竟是作者酝酿十年的心血结晶,这启示我们,对《过客》的深邃内涵,仍需我们深入地探讨。目前,研究者们对《过客》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鲁迅在这篇散文诗中赞扬了“过客”不顾劳顿,艰苦跋踄的探索精神。但也有人根据散文诗的气氛和形象,认为它表现了作者的彷  相似文献   

20.
文学史家严家炎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鲁迅的小说,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顶峰。苏教版《短篇小说选读》选录的《在酒楼上》,是一篇意蕴丰富、曲折幽深的文本。周作人认为,在鲁迅的小说中,此篇写得最好,是一篇"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最富鲁迅气氛",就是集中表现了鲁迅思想的复杂性、深刻性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