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秋风瑟瑟,黄叶飞舞,向往已久的研究生生活悄然过去了一个月。在这忙碌的一个月中,我经历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蜕变,其中,更少不了对研途的思索。思索过后,未免产生些许感悟,这些感悟或许是在我读研之前从未想到过的。读研,为何?读研是我在大三的时候决定的,并且得到父母的一致支持。或许我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还不足以让我踏入社会,想利用研究生的两年时间继续充实自己,积累就是财富;或许我在逃避工作,与工作相比,我更倾向于象牙塔式的学生生活,没有太大的压力与责任;又或许我想获取一个更高的文凭,毕业后找到一份更优越的工  相似文献   

2.
201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已经结束,考生人数再创新高——140多万。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考试结束就意味看另一种生活的开始。而注定的是,其中46.5万名幸运者将开始读研生活。他们跨进读研门槛时的心情都是愉快的,但进门之后的心情又将是复杂多样的。从他们师兄师姐们的现在,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他们的未来。总有一些读研者会遭遇研究生“围城现象”:闲的想忙起来,忙的想闲一点”。  相似文献   

3.
2006~2016年进行的三次全国大规模的研究生读研目的调研显示,研究生的专业兴趣增长、学术性与功利性并存,拓展社交圈成为兴趣与就业之后的第三大读研目的。读研目的对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有着重要影响,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应当以研究生读研目的为主要目标导向,按研究生类别与专业进行精细化、类型化的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4.
彭真明 《大学生》2015,(6):74-75
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指未来准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然而,随着我国研究生扩招,读研,已经不再是以往的概念。读研者,抱着不同的目的,有因高考失利导致第一学历不满意而为了圆重点大学梦的、有为了缓冲就业压力的、有迫于家庭压力的,还有为了与恋人同在一个城市的等等。当然,也有一些真正为了以后能从事专业技术而渴望深造的学生。无论如何,读研本身没有错,但到底哪些学生适合做科研,有可能  相似文献   

5.
2007年10月8日,《中国青年报》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共有7730人参与,其中在读或已毕业的研究生共4865人。调查显示,其中52.9%的人认为现在读硕士研究生不值,35.6%的人表示后悔,另有39.2%和25.6%的人分别表示在读研过程中感到迷茫和空虚。这样的调查结果引起大家对"读研无用论"的再次关注。读研到底有无用处?倘若有用处,为何有52.9%的人认为现在读研究生不值?倘若无用处,那么我们这些在读的研究生又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6.
读研的日子     
有朋友经常问我读研究生的日子是什么样的?学友之间也时时在谈论读研的日子应该是怎样的?而我们自己的实际生活又是怎么样的?这三年的生活也许就仿佛弹指一挥问,我们的心态到底是怎样在现实与梦想的游走间成长起来的?为寻找答案,我们走访了研究生同学,他们如是说:  相似文献   

7.
读研不仅需要投资金钱,而且需要投资两至三年的大好时光。那么这种高投入究竟可以获得多大回报?它能为个人未来的成功做好多大程度的准备?在开始研究生生活之前,每位研究生有必要考虑自己读研的目的、研究生期间的规划、未来的职业选择,并在今后付诸行动,通过努力将这些目标、理想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8.
小女子在一所师范院校的文科专业读研,今年研二。读研两年,对女研究生的生活所经、所看、所听、所想颇多,下面,为大家白描一番女研究生的生活。关于恋爱先说说宿舍里姐妹们的感情状况吧。笔者的宿舍有四人,其中三个姐妹的男朋友都在外地,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大部分研究生,尤其是女研究生在读研之前已经有了感情经历,例如我们宿舍的女孩子,她们的男朋友都是本科时候开始交往的,后来由于升学的原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实现由考研者向研究生的转变是摆在每一位考研同学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期关注为读者奉上有关考研复试(面试)、读研前学习准备与心态调整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即将成为研究生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研究生的逐年扩招,当那些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学生在付出时间、金钱读研却达不到预期目标时,很多人自然就会觉得读研不值得,这种"读研无用论"沉渣泛起不值得大惊小怪。而作为在读研究生,没有必要去讨论读研值不值。特别是研一同学,首要关心和讨论的应该是:在这二到三年的时间里,如何使自己的时间价值以及研究价值最大化,以便在毕业时找到好的归属。  相似文献   

11.
考取研究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撰写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学术问题,才是读研的真正目标所在。笔者见过不少闻鸡起舞、挑灯夜读的学子,在过五关、斩六将才获取名校读研资格之后,却全然遗失了当初的激情与理想。如他们所说,读研"无非是再多上两年课而已"。研究生学习阶段成了找工作的缓冲期,研究生学位异变为就业的敲门砖,无可避免地沦为一个纯粹的"job-seeker",甚是可惜!有感于此,笔者根据读研期间的所感所  相似文献   

12.
“留学报国”是新时代赋予留学生的使命,这一使命的发挥与国内劳动力市场对留学者的评价有密切关联。本文基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数据,讨论了本科生出国读研后回国学生与本国读研学生的就业起薪差别问题。利用OLS与Heckman两步估计方法,发现出国读研学生的就业起薪比国内读研学生高约25%且差异显著。揭示了国内外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差距是解释出国留学工资溢价的原因。本文首次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利用追踪数据实现了对出国读研教育收益的准确度量及机制解释;得出的结论对我国加强“留学报国”的倡导,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提高国内研究生教育质量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出国与就业》2008,(11):23-24
国内的考研热正在降温,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国外留学读研究生。国外研究生教育的含金量高是吸引国内本科生出国读研的重要原因。留学专家介绍,出国读研的学生大部分是考虑到国内本科教育日渐变得"大众化"。不断地扩招导致学生能够享受的教师和各种学习资源越来越少,能学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读研过程中欠缺的本科知识,科学、有效地弥补不足,促进研究生专业知识与本科专业知识的衔接。基于专业教育的特点,本文分析了跨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由于本、硕知识脱节造成的读研过程中基础的认知结构和专业思维能力欠缺的情况,以及在此基础形成的读研与补本的冲突,指出应从核心课程的功能,本、硕课程的衔接,专业思维能力的养成等方面,设置跨专业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贯通本、硕核心课程,精准锁定跨专业研究生应补修的课程,实现跨专业研究生的精细化补缺,并进而提出了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培养跨专业研究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就像很多人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读大学一样,同样有很多同学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读研,有的为理想,有的为高学历去找好工作,有的则是为暂时逃避就业压力。但无论怎样,既然走上了考研路,在经过了复习、考研、复试之后,即将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那么我们就首先应该端正自己的读研心态。  相似文献   

16.
读研难,已婚读研更难。作为一个在研究生中担负着家庭责任和婚姻责任的特殊群体,已婚研究生无论在学习心态上还是在生活目标上都与未婚的研究生有着不同。带着疑问,记者走近了这一群体,试图更深刻地了解这一群体,从他们身上得到些启发。  相似文献   

17.
人生总是在不停地迎来送往、续写简历,也在不停地追问自己为什么。诸位研究生新同学,你想好为什么读研了吗?设想过怎样度过研究生生活了吗?如果还未曾想过,那么,现在是时候考虑考虑了。学会有分寸地生活成为一名研究生,到底意味着什么?在读研成为时尚的年代,我们总是习惯赋予研究生过多的意义和期待,能找份好工作?能快速晋升提职?能增加人生筹码?细细斟酌,其实不然。选择继续读研,你也许因此错过了一次好的就业机会,也许不得不与恋人相隔两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经济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的在读研究生,大致可分为国家公费研究生、定向研究生、委培研究生、自筹经费研究生等。定向研究生为在职人员,在读研期间不转工资关系,享受在原单位工作时的工资、福利待遇,他们的读研生活,经济上基本不存在问题。委培研究生的培养费用由委托单位提供,毕业后到委托单位工作,在读期间,委培单位一般将其视为本单位工作人员,给予较为固定的工资收入,所以他们的读研生活也并不会太艰苦。没有稳定工资收入的研究生是国家公费研究生和自筹经费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和委培研究生只占我国在读研究生总数的很小一部分,国家公费研究生和自筹经…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为了就业而读研,市场却说文凭不能代表能力。学习质量下滑,就业行情下跌,人们大呼研究生贬值了,甚至有人提出了学历泡沫的说法。研究生到底有没有贬值?  相似文献   

20.
利用首都高校学生发展调查的数据,对研究生学业满意度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业满意度相对较低,在学术科研和资助制度等方面最为突出。定量研究发现,学业成绩、读研动机、导师指导时间、家庭经济情况与学校层次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总体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影响学术学位研究生满意度的性别、专业和家庭所在地等因素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并不起作用,说明当前两类硕士研究生的学业满意度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