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自然力对人类的破坏仍然是一种非常强大而又恒久存在的威胁,我国自然灾害频繁、严重,档案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威胁。王良城在《档案学通讯》2010年第3期上撰文分析了常见自然灾害发生时对档案馆和档案造成的损毁情况,并在此基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给全国的档案界敲响了警钟,大量纸质档案损毁造成了档案信息的丢失。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自然灾害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容易遭到破坏且难以恢复,但对于电子档案信息,我们却可以提前通过对档案业务系统及档案数据的容灾备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眼于越来越频繁的自然灾害、战争、突发事件等对档案工作乃至档案事业日趋严重的现实威胁,结合“5.12”汶川大地震对档案造成严重损毁的案例,提出从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高度考虑建立“平战结合”的档案异地各份机制的构想,并从必要性、可行性、实现构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陈楠 《兰台世界》2010,(12):48-49
本文通过特大山洪泥石流事件分析了泥石流发生时可能对档案馆和档案造成的损毁情况,剖析了部分档案受损的原因,从基础设施建设、规章制度、风险意识和人员培训、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档案安全保护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特大山洪泥石流事件分析了泥石流发生时可能对档案馆和档案造成的损毁情况,剖析了部分档案受损的原因,从基础设施建设、规章制度、风险意识和人员培训、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档案安全保护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档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纸质档案在不当的保存条件下有较强的易损毁性,因而在档案保护实践中尤其应加强对纸质档案的保护。文章以档案有害微生物为着眼点,阐述了纸质档案损毁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并且在防治措施中详细介绍了新型的防治技术——纳米材料技术,分析认为纳米材料技术将成为治理档案有害微生物的主流方法,并对纸质档案的综合保护进行了方法总结。  相似文献   

7.
自然灾害对档案的侵袭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常见自然灾害发生时可能对档案馆和档案造成的损毁情况,在结合相关课题研究剖析部分档案因灾受损情况和原因的基础上,从加强档案馆库建设、制订应急预案、实施容灾备份和重视设施设备配备等方面提出了档案部门防灾减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隋朝牛弘系统提出文献散佚的"五厄"论之后,历代又对此进行了补充,以明代胡应麟的"十厄"论最有代表性。近代对文献散佚的研究更加深入,陈登原将我国大小之"书厄"的原因概括为:政治、兵燹、藏弆、人事四大范畴。本文则将学者们的研究分为"历代图书档案损毁记录派"和"图书档案损毁研究派"两大派别。两派学者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我国档案损毁的现象和规律进行了不懈的探讨,取得了超越前人的可喜成就。  相似文献   

9.
损毁档案是指在档案形成、收集、保管、利用等过程中造成纸质档案的损坏、毁坏或毁灭。行政法对损毁档案违法行为采取的是按照行为类型明确加以规定的规制方式,刑法对损毁档案犯罪行为采取的是按照犯罪行为侵害的法益分别加以规定的规制方式。  相似文献   

10.
孙强 《档案学研究》2014,28(4):40-43
档案利用中所涉及的个人隐私保护目前较为欠缺,此类问题存在原因包括公民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档案信息不知情,档案管理部门对个人档案隐私的不当利用,网络发展对档案隐私的挑战等。采取对策包括严格规范涉及个人隐私的档案收集、管理;确立个人档案信息自决权;加强网络领域个人档案隐私保护;同时注意不能对个人档案隐私保护绝对化。  相似文献   

11.
韩双 《档案管理》2011,(4):65-67
各种重大自然灾害的频发,对我国档案事业的安全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档案危机管理的研究,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档案事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对国内外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地震、洪水、沙尘暴、泥石流、台风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给档案文献的安全保护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对其保护带来难得的机遇。文章从挑战与机遇两方面阐述重大自然灾害给档案文献保护工作造成的危害及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给档案文献保护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档案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档案文化主要指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档案文化。传统档案文化植根于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深厚土壤之中,呈现出与之相适应的基本特征、特点和内部结构。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特质和发展水平决定了传统档案文化的特质和发展水平。本文对十年来中国传统档案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论。  相似文献   

14.
郝琦  魏扣 《北京档案》2016,(5):17-20
内容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归纳了档案内容管理的提出缘由,在分析内容、内容管理、档案内容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档案内容管理的内涵,并提出档案内容管理对现代档案工作的启示,以期引起档案学界对档案内容管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知识管理的引进和研究对于当代档案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范式理论的视角审视了知识管理对档案学研究的影响,并对档案知识管理范式的特点及当代档案管理理论范式的建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胡鸿杰 《档案管理》2020,(1):5-9,14
传统的档案及其学术起源说本质是一种修辞表征,不仅存在演绎逻辑混乱,还将学科发展路径固限于记录及其载体的方向。档案学研究的起点应该为包括管理活动在内的社会实践之记录、资源和要素,因而须从档案的内容、载体和管理三个方向推进研究,并以档案的管理作为研究重心。  相似文献   

17.
基于档案知识观理论取向,以库恩的范式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以后保管模式为代表的理论成果和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为代表的学术共同体,认为档案知识管理理论范式在国内已经形成,其具有重视档案资源的组织开发和档案知识服务以及档案知识管理技术研究等特征,未来该理论范式将向以人为本、资源共享和智慧管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新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文件的档案化管理是信息化社会的客观需要和档案专业融入现代社会的必然选择。思维方式的创新是档案专业应对电子文件管理各种复杂情况和棘手问题的基础和前提,而战略思维、策略思维和务实思维则是当前迫切需要确立的三种思维方式。本文围绕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若干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中国档案学研究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近年来我国档案学研究的主要变化,分析引发研究领域拓展和成果数量增长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其外在驱动力主要源于"学界之外"和"国门之外",并指出当前中国档案学研究还存在学科结构失调、核心内容流失、过度格式化带来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学人研究、学史研究和学论研究是构成档案学研究的三要素,三者相辅相承,共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只有进行档案学术研究活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的人才是档案学人。研究中国档案学人具有四个意义:对档案学人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档案学发展的历史;可以把对档案学人的研究作为档案学史研究的一个特殊视角;对档案学人的研究能够评估和定位档案学术的发展阶段;研究中国档案学人,是打造中国档案学派的重要路径。研究中国档案学人的四个路径,即"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群体研究"和"学术著作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