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最想念的地球同胞们: 你们好! 我是大家熟悉的“嫦娥奔月”的主角——嫦娥.“每逢佳节倍思亲”,感谢你们这么多年来对我的牵挂和祝福.今天,我想趁中秋节和大家说说心里话.  相似文献   

2.
【案例】《嫦娥奔月》教学片断(苏教版五上)师:人们为什么非常思念嫦娥?生:因为嫦娥美丽善良。生:因为嫦娥勇敢机智。师:人们日夜思念着嫦娥,这"人们"就仅仅是当时的人们吗?生:我觉得,包括当时、过去和现在所有的人们。师:这个故事流传多久,就会有多少人去思念嫦娥。  相似文献   

3.
<正>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时,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几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老师,嫦娥后来回来了吗?""我听说月亮上可荒凉了,嫦娥怎么不回来呢?""我听奶奶讲,嫦娥是想成仙,自己偷吃仙药的。"……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全新的"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一天,老师教学<嫦娥奔月>,在指导"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窗子,飞过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这一段话时,突然一个孩子发出了疑问:"老师,如果嫦娥是在白天吃了仙药,会不会飞到太阳上去?"此问犹如一颗炸弹,顿时全班一片哗然.有的学生干脆就说出了"嫦娥奔日".  相似文献   

5.
我最想念的地球同胞们:你们好!我是大家熟悉的“嫦娥奔月”的主角——嫦娥。“每逢佳节倍思亲”,感谢你们这么多年来对我的牵挂和祝福。今天,我想趁中秋节和大家说说心里话。由于我们相隔甚远,很多地球同胞认为我在广寒宫里过着孤独凄冷的生活。其实不然。我在这里的生活挺好。每天,推开房门,就有桂花树散发出的香味扑鼻而来,  相似文献   

6.
《祝福》里的祥林嫂被整个社会遗弃之后,便在人们"祝福"的爆竹声中突然死掉了!她死时没有什么遗嘱要留给什么人,因为那个社会已经没有让她牵挂和牵挂她的人了,但是遗愿我想还是应该有的。"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  相似文献   

7.
2007年10月24日,"嫦娥奔月",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正在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开始了近200万公里的奔月之旅。托举她的是著名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8.
正中秋节源自古老的祭月拜月仪式,唐代方定为节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一系列神话故事也渐渐融合进来,使得节日充满了浪漫色彩。最流行的说法是嫦娥因偷食夫君后羿从西王母处寻来的不死之药,飞入月宫,化为仙子。人们对她的行为虽略有责备,但更同情她独处月宫,身清影冷。李商隐有《嫦娥》诗云:"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对这位起舞弄清影的美貌天仙也是颇为怜惜的。  相似文献   

9.
嫦娥奔月的神话千古流传,但其产生的时代及其神话意义却一直不被真实理解。"嫦娥"一名原作"恒娥",后又作"姮娥",是来源于"恒矢";嫦娥奔月是为了救月食;上古时代把"月食"又称为"月死";嫦娥所带的不死之药是为了让月不死,而不是人不死。  相似文献   

10.
"嫦娥"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一位居住在月亮上的美丽仙女,"嫦娥奔月"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欲上九天揽月"是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想.也正因如此,"嫦娥"成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代号.2007年8月10日,国家航天局宣布:绕月探测工程正式转入发射实施阶段.2007年下半年,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即将升空,实现"嫦娥奔月",这将真正拉近中国人和月球的距离,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揽月之梦.  相似文献   

11.
一、"嫦娥一号"材料一"嫦娥奔月",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正在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18时29分,"嫦娥一号"离开托举它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进入近地点205千米、远地点50930千  相似文献   

12.
一天,老师教学《嫦娥奔月》,在指导“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窗子,飞过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这一段话时,突然一个孩子发出了疑问“:老师,如果嫦娥是在白天吃了仙药,会不会飞到太阳上去?”此问犹如一颗炸弹,顿时全班一片哗然。有的学生干脆就说出了“嫦娥奔日”。课堂上,学生经常会对教材进行质疑,对于这些超出课前预设的“节外生枝”,只要我们注意精心呵护甚至不惜改变原来的教学思路“,节外生枝”照样开出美丽的花儿,结出丰硕的果儿。任课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不…  相似文献   

13.
刘盛华 《教师》2014,(31):83-84
正一、在巧解词语中激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因为有时抓住一两个关键词语,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但一些教师要求学生招照搬、照抄、照背参考书或字典对词语的解释,其效果是僵化的、枯燥的。其实,如何激活语言文字,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就需要在"巧"字上做文章。如教学《嫦娥奔月》时,教师抓住关键词"周旋",问学生:"周旋是什么意思?大家想想,嫦娥会怎样与逢蒙周旋?"学生们扮演着嫦娥,一次又一次地  相似文献   

14.
嫦娥奔月     
主持人小夫子:当"嫦娥一号"飞向月球的时候,再来读一读嫦娥奔月的故事,小夫子愈加深信:太空既属于科学,又属于神话与诗歌。我们期待了解月球的秘密,也在吟哦"嫦娥应悔偷灵药"的诗句中探寻文化的源流——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华民族千古流传的"嫦娥奔月"神话,一夜成真。  相似文献   

16.
古有嫦娥奔月,今有“嫦娥”撞月。嫦娥奔月诉说着中国人对月球的遐想与向往,“嫦娥”撞月则是中国正式吹响了登陆月球的号角。  相似文献   

17.
<正>【案例1】苏教版《嫦娥奔月》教学片断师:同学们,文中写道:"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逢蒙会怎样威逼嫦娥呢?会用怎样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威逼呢?生1: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不由分说地用剑指着嫦娥说:"嫦娥,快把仙药交出来,不然我就给你点颜色看看。"  相似文献   

18.
《嫦娥奔月》一文的第5自然段中有这样的描述:“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教材分析:《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能根据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能力目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剖析人物形象,感悟内在品格。情感目标:通过嫦娥奔月的举动,领会文章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善良。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意境美。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教学准备:  相似文献   

20.
中秋佳节     
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和中国许多的传统节日一样都是因传说、效仿、习俗慢慢形成的。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都流传甚广。我们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嫦娥奔月。相传,后羿为百姓射下九个太阳成为英雄。后来他娶了美丽的妻子——嫦娥。一天,后羿向王母求了一包长生不老药,并将仙药存放在嫦娥那儿。不料,后羿的学生蓬蒙威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情急之下将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