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查性报道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是一种以调查、揭丑、批判为主要特征的深度新闻报道.深度报道理论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美国新闻界.  相似文献   

2.
张娜 《新闻知识》2006,(5):58-60
调查性报道是以记者调查为主要形式,对被遮蔽的新闻事实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理论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美国新闻界。调查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是报纸媒介扬长避短与电子媒介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电视媒介开始尝试将深度  相似文献   

3.
杨韵逸 《新闻世界》2014,(4):294-295
深度报道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深度报道,大多坚持从专业学科知识的视角把握新闻事件的个性;以理论的科学性透视新闻事件背后的普遍意义;以学者的专业性和理论性确保报道的客观性和深度。所以,深度报道具有专业性、理论性和学者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深度报道,本来是西方新闻学的术语,在英文中被称为In-depth Reports。从历史来看,深度报道最早出现于美国19世纪黄色新闻泛滥之时,主要是当时的人们不满足于那些"没有灵魂的黄色新闻",所以才出现与之相对抗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在中国的兴起始于80年代中后期,目前我国都市报纸的深度报道也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那么,深度报道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又能够为都市报纸塑造出怎样的影响力呢?笔者认为,深度报道的最大魅力,  相似文献   

5.
竞相登场 色彩纷呈——90年代中国新闻周刊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背景下的新期刊新闻周刊是以报道时事为主要内容、刊期为一周的期刊。它以报道和解释新闻为主 ,集时效性、深度性于一身 ,图文并茂 ,印刷精美 ,堪称现代期刊市场上的“宠儿”。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新闻周刊起源于新华通讯社主办的《望》(初为月刊 ,1984年改为周刊)。其他新闻周刊的大量出现还只是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后期的事情。其中 ,《三联生活周刊》创办于1996年 ;《新周刊》创办于1997年 ;《深圳风采周刊》由《深圳风采》月刊1997年改版而来 ;《新民周刊》创办于1999年 ;《中国新闻周刊》创办于2000年。…  相似文献   

6.
深度报道的基本含义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深刻、全面反映重大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深入挖掘、分析、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背景、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一般认为,深度报道诞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是报纸为应对电子传媒竞争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7.
王刚 《青年记者》2012,(35):27-28
深度报道产生于西方新闻界,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90年代,深度报道进入稳定的成长期。国内的学者对深度报道提出了一些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欧阳明提出的:"深度报道是对某新闻事实或新闻现象所进行的集中而专门的报道,具体讲,指的则是新闻传媒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板  相似文献   

8.
张萍 《新闻采编》2001,(5):20-22
深度报道是相对于一般动态性报道而言,它 通过系统的背景材料和客观的解释分析,全面深入地展现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内在规律、意义、影响、发展趋势等。深度报道在我国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7年成为中国新闻界的“深度报道年”,但进入90年代以后,深度报道走入低谷。有学者指出:“90年代,深  相似文献   

9.
深度报道——电视新闻报道的新思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报道形式,在20世纪40年代诞生于西方,其特征被学者概括为“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据《新闻学大辞典》解释: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深度报道活跃于80年代后期,其中1987年被称为“深度报道年”。1988年,全国好新闻奖专门设立“深度报道奖”。80年代后期深度报道在我国的崛起,最根本的原因是,改革开放政策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处于转型期的社会产生了更高的信息需求,深度报道应运而生。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明。一方面,这一时期新旧观念的碰撞,新旧矛盾的摩擦、斗争,给社会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获知信息的需求增加了,已不满足于停留在了解信息的表层意义上,而是迫切希望知道一些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