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位老师执教北师大版教材"分苹果(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这样开始的: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生:夏天。师:夏天有什么特点?生:热。师: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生:喜欢。师:喜欢吃什么水果?(由于前面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片段] (映现对话内容) 师:这是船长与谁和谁之间的对话? 生:这是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大副的对话。 师:你能分一分吗?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教学过程】一、见字联想,引出“平均分”师:看到“分”字,你想到了什么?生1:人民币的单位“分”。生2:分开。生3:分一分。生4:分东西。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分东西,你能举一些例子吗?师:其实在这些分的过程中,蕴含了很多的数学知识,今天的学习就从分东西开始。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 生:分过。师: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9块月饼和3个盘子)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能解答? 生:把9块月饼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 师:你是怎样分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出示三角板)这是什么?生:三角板.师:它为什么叫三角板呢?生:因为它有三个角.师:那三角板的角在哪里?请你用手摸一摸.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很多物体,你们看都是什么?(教师一一出示,学生齐答)。 生:数学书皮、手帕、墨水盒、粉笔盒、蜡笔盒、生字卡片、画、易拉罐、球、红领巾…… 师:哪位同学到前面来,根据这些物体的特点,把它们分成两类?并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分? 生:(到前面分完后)我把数学书皮、手帕、生字卡片、画、红领巾……分为一类;把蜡笔盒、粉笔盒、易拉罐、球……分为一类。 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生:因为手帕、数学书皮……它们都是一个平平的面,它们站不起来,只能躺在那里。 师:对,只能平放。 生:而蜡笔盒、…  相似文献   

7.
片断一: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师: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时间,你们知道哪些时间单位?生1:时、分、秒。生2:年、月、日、星期。……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还知道关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识?生1: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生2:一年有365天,二月份只有28天,而不是30天。生3:一个月有的是30天,有的是31天。……师:看来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见,肯定还有不少疑问,谁先来说说?生1:一年到底有多少天?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生2: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生3:这里面有什么数学规律?……师:同学…  相似文献   

8.
教学片段: 片段一:分一分,发现图形共同特点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教室里、校园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你认识的图形。(生答略)师:大家都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下面这些图形中,你认为哪几个可能是好朋友呢?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片段一】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写出12。师:你们认识它吗?生:它是二分之一。师:对,读的时候从下往上读。12表示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说你的想法?生: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每份是12。师强调"平均分",并板书: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12)。师:有谁再来举个例子呢?【评析】这节课教者不是从分苹果、分矿泉水开始,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0.
一、动手操作 ,理解概念师 :我们平均分东西时 ,有时不能正好分完 ,还有剩余 ,这样的题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这节我们就来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师 :(出示例1左图)谁能说说题意?生 :把6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 ,应怎样分?师 :谁上来分一分?生 :(上讲台分梨 ,其余学生在桌面上分学具)。师 :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生1 :我先一个盘子分一个 ,再给每个盘子再分一个 ,二次分完。生2 :我先一个盘子分二个 ,3个盘子正好一次分完。师 :分的结果每个盘子分二个 ,3个盘子正好一次分完。师 :分的结果怎样?能正好平均分完吗?生 :分的结…  相似文献   

11.
秦荃田 《山东教育》2008,(10):34-40
一、准备练习 1.投影出示:平均每个人分4个梨,5人分多少个梨?师:谁能读题井解答?生:平均每个人分4个梨,5人分多少个梨?列式是4乘以5等于20,单位名称:个。  相似文献   

12.
孟兆山 《河北教育》2005,(23):30-30
案例:一、实践师:同学们,从海滩上能挖出什么来?生1:能挖出珍珠来。师:是吗?生2:能挖出活鱼来。师:鱼在沙滩里能活吗?生3:能挖出玉米来。师:是吗?  相似文献   

13.
[片段实录]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生:记得. 师:谁能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不要骄傲,要谦虚. 生: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4.
教学实录[借题质疑,概括内容]师:(板书课题)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谁和谁争吵?生:他们为什么争吵?生:争吵后的结果怎样?生:课文写了克莱谛不小心碰坏了我的本子,我想报复他,也碰坏了他的本子,这样我们俩就吵起来了,后来"我"和克莱谛和好厂。师:这种方法就叫按问题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讲读第一段]师:在学习第一段时,老师会教给你们一种读书方法,分三步学习,请注意是分哪三步学习的。(稍停顿)第一步:谁能说说第一段的段意是什么,然后用一个字概括?生:第一段主要写克莱谛不小心碰坏了'哦"的本子,"我"为了报复…  相似文献   

15.
一、复习旧知识(出示静物素描作品一幅)师:这是一幅什么画?生:素描。师:是用什么工具表现的?生:铅笔,用铅笔画的。师:画素描需要几个步骤完成?生:四个步骤。师:哪四个步骤?生:构图布局画基本形,上大体明暗,深入刻画,调整完成。(学生说一个步骤,教师展...  相似文献   

16.
片断一:分一分。建立表象。师:同学们今天带来的东西真多!谁能介绍一下自己所带物体叫什么?形状是怎样的?生1:我带来的是魔方,它是方方的。生2:我带来的是易拉罐,它上下是平平的,中间是圆的。  相似文献   

17.
你听过圆舞曲吗?你知道维也纳吗?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文章《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知道什么叫圆舞曲吗?生:圆舞曲是一种交际舞。师:交际舞?圆舞曲是一种舞蹈?生:我觉得是一种交际舞的音乐。师:是的,圆舞曲是一种为交际舞伴奏的音乐。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华尔兹。听过吗?(欣赏音乐)师:听说过维也纳吗?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维也纳?如果能简单地介绍一下,那就更棒了。生:我知道维也纳是个音乐之都,还是花的天下。生:维也纳出了许多音乐家,他们谱的曲子很好听。生:维也纳人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师:那里的人非常热爱音乐。生:我知道维也纳有金色大厅,那是很多著名音乐家向往的殿堂。  相似文献   

18.
下面是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于2001年12月9日在江苏宜兴上的小学四年级《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中的两个精彩片断:一、教学面积的意义师:这是一块长方形的大黑板,我在上面画一个小正方形。我请两位小朋友来分别涂满色。谁愿意来?你涂哪一块?生:我涂小正方形。师:你挺会讨巧!那么大长方形就请这位同学来涂吧。师:开始。师:停。(此时小正方形已涂好了)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大的涂起来慢,小的涂起来快。师:面有大小之分。师:请你们摸一摸课桌的面和练习簿的面。比较这两个面有什么不同?生:练习簿的面小,课桌的面大。师:…  相似文献   

19.
令狐昌和 《贵州教育》2009,(11):44-44,46
案例 片段1 课件出示游乐园图。 师:认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人们在坐过山车、小火车、摩天轮。 师:你知道有多少人在坐小火车吗?生:12人。 师:你是如何计算的? 生1:我是一节一节地数的。 师:一节小火车里面有几人?  相似文献   

20.
一、复习导入1.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今天在这里举行的是什么会议?生: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师:华东六省一市,这里有两个数“6”和“1”,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生:6是1的倍数,1是6的约数。师:6的约数除了1还有哪些?生:6的约数除了1还有2,3,6。(板书)2.探索准备。师:同学们都有学号,请你把表示你学号的这个数的所有约数找出来7、29,偶数有6、2、26和16。(教师板书)生乙:我是按约数的个数来分的,7、29、2只有两个约数分为一类,6、21、26、16有两个以上的约数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