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猜棋子     
寒假里的一天,我和妈妈玩起了猜棋子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我们每人需要准备5枚棋子,然后分别握在两只手里,请对方来猜,两个人交换进行,看谁猜得准。  相似文献   

2.
教学版断一:第一次猜图形   师: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游戏,名字叫猜图形.谁想玩?   (生举手,师指名前来)   师:老师会出示一些数学图形,请同学们为他提供准确的信息,帮他来猜,好吗?   生:好!……  相似文献   

3.
教学版断一:第一次猜图形   师: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游戏,名字叫猜图形.谁想玩?   (生举手,师指名前来)   师:老师会出示一些数学图形,请同学们为他提供准确的信息,帮他来猜,好吗?   生:好!……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82页. 一、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角形".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然后用线把它们首尾相连,你猜会得到什么图形呢?  相似文献   

5.
有一种读书的方法叫"猜读".华罗庚拿到一本书,先读一点,然后猜后面内容——若没猜中,就继续读;若猜中了,就不读了! 有一种看影视剧的方法叫"猜看".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女生,从小到大除了学习,最爱做的事就是看电视剧以及综艺节目.她每次暑假可以两个月不出门,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经常为了看电视忘了吃饭……她的一大乐趣就...  相似文献   

6.
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波利亚曾说: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你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猜想家.”虽然数学猜想是一种直觉判断,但决不是盲目乱猜,要猜得准,就要总结猜想方法,提高猜想能力.下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2 ̄53页。教学过程一、猜:回忆观察方法师:(出示用布盖住的3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积木)这是老师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积木搭成的一个立体图形,谁能猜出这个立体图形是用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学生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作适当提示,如学生猜10个,教师说“:猜多了”,学生猜1个,教师说“猜少了”。)师:猜对了!你们能猜出老师搭出的立体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吗?生:(片刻后)猜不出来。师:是啊,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吧,老师提示一下,然后请你们根据提示,搭成一个与老师一样的图形,就算你们猜对了,应战吗?生:应战!师…  相似文献   

8.
猜价挑战赛     
<正>一场激烈的“看物猜价挑战赛”正在上演。顾名思义,规则是针对同一件物品,看谁猜的价格更接近其原价。爸爸妈妈和我轮流出题,另外两人相互挑战。第一回合,我当出题人。我翻出上周和阿婆买的瓜子:“请听题,这袋瓜子多少钱?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猜得准。”爸爸抢先答:“10块!我买过,有经验。”妈妈的看法不一样:“我猜4块。”听完他们的报价,我比较一番,郑重宣布:“阿婆当时付了9块钱,爸爸获胜!”爸爸刚打算举手庆祝,妈妈摇了摇手指:“看看还剩多少瓜子。”我瞧了一眼:“半袋啊,怎么了?”妈妈笑而不语。  相似文献   

9.
【课前设想】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特征量,是一种常用的统计量。三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学,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事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材例题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4名男生和5名女生进行套圈比赛,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了每人套中的个数,要比较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多次的教学实践表明:仅按教材例题的设计,力图一步到位地让学生认识到"由于男、女生人数不同,比较男、女生套中的总个数是不合理的,要求出男、女生  相似文献   

10.
罗冬冬 《初中生》2004,(34):25-28
中央电视台"幸运52"是一个长知识的栏目,深受大家喜欢.你还记得猜商品价格的游戏吗?就是在规定时间内(40秒),嘉宾有若干次猜测价格的机会,每猜一次,主持人李咏会根据所猜价格给出"高了"或"低了"的提示,直到猜对或时间到为止.若嘉宾在规定时间内猜对商品的价格,这件商品就奖励给他,否则就会失去得到商品的机会.你在看这个节目时是一笑而过,还是会琢磨怎样才能猜中价格?只要认真思考,你就会发现猜商品价格中蕴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1.
教学平均数的认识及其求法时,教材呈现了一组男生和一组女生的套圈成绩,要求学生根据这两组数据判断“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由此引出平均数的意义,并引导学生通过“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均分”的方法求出男生组和女生组套圈成绩的平均数。  相似文献   

12.
亚兰 《初中生》2008,(5):108-109
不少同学在英语阅读中一遇到生词就马上查词典--这是个好习惯,但不一定是个好方法.我们应充分利用上下文及字句结构来合理"猜测".猜对了,会记得更牢;实在猜不准,再:查词典也不迟.例示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猜礼物,揭谜底   关键词:规范(语言的规范)   (师拿出一个礼盒子,举在空中)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请你猜猜盒子里是什么.   生:我猜可能是文具.   师:你真的在猜,用了"可能".其它同学也像他一样来猜一猜,好吗?   生:我觉得也许是书本.……  相似文献   

14.
有些数学结论若能抓住问题实质,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去记忆,就能记得快,记得准,记得全,记得牢.下面试举例说明:借助图形帮助记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猜礼物,揭谜底   关键词:规范(语言的规范)   (师拿出一个礼盒子,举在空中)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请你猜猜盒子里是什么.   生:我猜可能是文具.   师:你真的在猜,用了"可能".其它同学也像他一样来猜一猜,好吗?   生:我觉得也许是书本.……  相似文献   

16.
[案例]听了一位聋校老师的"平均数"的教学,感觉教学过程中只是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听课教学活动回放:课前按男、女生分成两支代表队进行飞镖比赛。师:请男、女代表队各选派一名飞镖高手比试:每人掷三次,其他同学当裁判,看谁掷得准些,并说出理由。  相似文献   

17.
绝对盗版     
……最后的男生在发呆,左呆呆,右呆呆,前排的女生回过头来,辫子甩甩,让我飞起来。对面的老师别过来,别过来,别过来,你提的问题我不明白,千万不要叫我站起来。你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还是把我的名字给叫了出来。我想了又想,我猜了又猜,你提的问题他妈的还真奇怪!哎,答不上来来来来来……哦黑哦,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哦!!女生,拜拜!……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最后定格主题画面:校园的一角).谁来说说校园里有什么? 请看这窗户上有一个图形,请小朋友伸出手臂,也形成这样一个图形(学生伸出手臂演示),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相似文献   

19.
"市场营销是不是就是上门推销产品?"面对一位考生的发问,我没有正面回答:"你看过超级女声吗?""超级女生?"这位考生迷惑地看着我.  相似文献   

20.
教学实录 一、提出问题 师:最近大家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道题.看你会不会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