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琦 《青海教育》2010,(7):33-33
对幼儿教师来说,普通话是开展教学工作必备的工具。朗读是搞活语文教学、促进普通话推广工作、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很多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在用普通话进行朗读时往往存在音调不准、音色不佳、旬读不分、感情呆板等毛病,有的学生朗读时普通话中还夹杂着浓重的地方音。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师专业的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呢?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朗读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语感,激发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本文就朗读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几个方面作用来论述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朗读。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水平测试对单字,词语,朗读,说话四项内容都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在教学实践 中,应根据训练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提高学生的发音,正音,朗读和说话能力,培养合格的普通话人才。  相似文献   

4.
技校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和训练普通话有很好的作用和效果。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使用朗读训练帮助学生提高使用普通话的能力,教师一方面需要切合当地方言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又要采用合适的朗读训练方法。策略与坚持是运用朗读训练提高普及普通话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由于高考没有考朗读,所以在今天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轻视朗读教学。但是,朗读是汉语言教学的传统,是上好语文课的根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必修课程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高中是走入大学或走向社会的过渡期,重视高中生诵读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朗读,恰当表达自己想法尤为重要,这也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董艳玲 《考试周刊》2013,(82):36-36
随着大众传媒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普通话的要求更高。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注重发音标准、感情表达的培养。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仍然不够重视。本文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朗读训练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朗读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有效的朗读,有利于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文本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朗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读、说、写"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但是,目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却并不乐观。很多教师认为朗读只是"小儿科",对其不予重视,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朗读的时间很不充分,指导也很匮乏,导致许多学生不开口读书或者朗读质量低下。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朗读教学远远适应不了飞速发展的形势,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上了几年初中,朗读水平低,甚至还不会说普通话,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对朗读教学的不满。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朗读教学,一要开放。二要搞活。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朗读 王庆华:朗读,毫无疑问,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大家会看到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引领、指导学生朗读,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朗读?答案有:“朗读可以使小学生学习普通话”“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朗读的过程是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过程,在朗读时,眼看,心想,嘴念,耳听,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帮助”……我认为,对学生而言,朗读的作用在于:通过朗读使学生学习普通话,用课文中规范的书面语言规范自己不规范的口头语言;通过朗读使学生识记生字,理解新词、句子,加大积累。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是教师训练学生普通话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小学各年级的语文教学都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孩子刚开始接触朗读,犹如一张白纸,对朗读技巧毫无所知,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有感情地去朗读。因此,教师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12.
高师普通话朗读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高师普通话教学,是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服务的。目前,语文教学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语文教学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放在首要地位。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适应这一趋势,重视高师学生普通话水平尤其是朗读水平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从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朗读方法的指导、朗读技巧的训练等方面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张晶 《甘肃教育》2014,(10):44-44
正朗读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语文这门学科最为基础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习惯十分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朗读的总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一、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语文教学常用方式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古语"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说明自古以来,教育者都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师》2014,(Z1):87-88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经,也是学好普通话,从小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基本手段,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极其重要的手段,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法。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于语文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朗读,学生语感的培养离不开朗读,文章内容情感传递离不开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要将朗读贯穿整个课堂,在朗读训练中,朗读的形式应该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16.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而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普通话水平低下,喊读、唱读、哼读的问题普遍存在。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普通话训练、朗读技巧的指导、朗读兴趣的培养等角度,分析了培养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所谓有效性朗读,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把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充分地读,真正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整体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并且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一、朗读的目的性要明确,训练要有层次在不同学段,朗读的要求各有侧重: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不同阶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重在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四项基本能力。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学建议里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可见,朗读应成为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出了朗读的三个层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同时也指出了我们在朗读教学中的努力方向。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教给学生必要的朗读方法,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记忆力。农村孩子由于日常生活用语不是普通话,家庭和社会交  相似文献   

20.
高丽萍 《甘肃教育》2020,(2):156-156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经之路。《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明确的定位,即"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