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理清体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内涵和价值出发,揭示其具体困境及实现路径,进而发挥体育扶贫的多元效应,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分析表明,体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表现为:优化健康管理,实现体育扶贫和健康扶贫的深度融合;体育文化引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培育乡村特色体育产业,反哺农村体育发展.但在具体实践中,价值理念存在偏差、多元主体责任不明、供给与需求不均衡等现实困境,直接抑制了其实践成效.基于此,构建出了相关实现路径:深化价值认知,以习近平同志精准扶贫思想统领体育扶贫实践;坚持政府主导,与时俱进创新多元主体参与的体育扶贫体系;对接多维脱贫,构建体育扶贫助力大扶贫格局;完善顶层设计,健全体育扶贫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社会的精英知识分子,在融入乡村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具有实现在场式专业发展、提升扶贫质效的价值。乡村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应具有与乡村社会文化、与乡村学校学生以及与乡村社会资源的社会融入意蕴。基于乡村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时存在主体性困境、环境性困境以及制度性困境的日常事实,具体的融入路径有:以乡土情怀培养激发乡村教师的内源性责任感;促进乡村教师观照扶贫对象的职业教育恰切选择;融通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价值取向;改善社会支持体系以提升乡村教师的乡村社会融入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扶贫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的现实选择,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扶贫对象贫困程度测量与认定模糊、扶贫措施与扶贫对象需求相脱节、多元协同主体缺失等困境,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结合乡村振兴总要求,构建职业教育多元协同扶贫治理体系,提出了职业教育扶贫实施路径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2020年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我国进入了“后扶贫时代”,扶贫工作的重心从着力解决物质贫困问题转向解决精神贫困问题,即精神扶贫。教师作为贫困地区精神扶贫的主力军,肩负着扶贫者之志、扶贫者之智、守护乡土文化的时代使命。然而,在践行使命的过程中乡村教师出现了角色定位模糊,扶贫意识缺乏;乡土情怀缺失,扶贫内在动力不足;工作任务重、扶贫经验少,扶贫能力欠缺的问题。因此,为使乡村教师更好地履行作为“教育扶贫先行者”的使命,职前培养中要注重乡村教师乡土情怀培育;在职培训要强化乡村教师教育扶贫角色意识;更要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扶贫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后扶贫时代给职业教育扶贫工作提出了多元化、融合化和可持续化的发展要求,但当前职业教育扶贫工作还存在扶贫主体间缺乏互动,扶贫供给与贫困群体需求错位;跨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不足,扶贫资源利用率有待提升;职业教育扶贫与产业发展错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等问题.为适应后扶贫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完善职业教育扶贫主体协同机制,增强扶贫供给能力;打造职业教育扶贫区域协同机制,冲破城乡隔离困顿;优化职业教育扶贫产教协同机制,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6.
在安徽省无为县石涧镇扶贫工作中,体育扶贫参与体现了参与式扶贫模式的内涵,具有理论的可行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有利于贫困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经济条件的改善。体育扶贫参与应寻求合理路径,项目选择需要科学论证;项目扶贫资金应加强管理;多举措落实人才战略,保证体育扶贫参与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7.
农村扶贫公共服务体系影响着中国广大贫困农村脱贫,也影响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乡村社会结构的历史变迁视野下,国家扶贫战略、基层政府、农村组织和个体以及社会力量等农村扶贫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构成因子不断走向成熟,推动了中国农村扶贫事业的发展。中国农村扶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的过程是国家审时度势、慎重选择的结果,包含着政府不断提升扶贫成效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在逻辑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之年。我国当前的教育扶贫政策表现出价值取向更加公平正义、覆盖领域愈加全面、扶持对象更为精准聚焦、体系构建不断立体延拓、工作机制融合多元主体等特点。针对"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多维贫困突出等问题,考虑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我国应制定常规化、制度化的教育扶贫政策体系,实施综合性教育扶贫措施,建构教育扶贫共同体,开展教育扶贫政策评估,强化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统筹衔接。  相似文献   

9.
针对旅游扶贫的研究热潮,提出了扶贫过程中的符号保留问题。在消灭乡村贫困现象的过程中,若不做全面与深入的思考,很容易也连带地把乡村中传统的文化符号一并去除掉;若意识不到或忽视了这一点,将不利于乡村旅游者在精神层面上的安心感的形成。旅游扶贫中应把这些符号保留下来,叠加到旅游设施与项目上,让贫困乡村通过旅游富有起来,但同时也没有失去精神与文化,这也吻合了旅游可以满足精神需求的说法。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应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撑,让新观念能够落实到行动上。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组织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与政府可形成合力,以引导型嵌入模式参与扶贫,取得了实质性的脱贫成效。其在扶贫实践中也面临着优惠政策落实难、参与平台缺失、社会扶贫碎片化、扶贫理念不成熟、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专项《扶贫法》的建立,营造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氛围,完善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协调机制,搭建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平台,健全社会组织扶贫绩效管理制度等措施,优化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1.
谢平 《教育评论》2022,(6):37-42
伴随着我国全面脱贫任务的完美收官,扶贫工作已进入“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的“后扶贫时代”。教育作为扶智扶志的根本之策,在“授以渔”“立以志”“均以富”等方面独特作用为其在“后扶贫时代”扶相对之贫提供了行动逻辑。实然层面,长期以来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内容设计、选拔考试机制以及包裹在教育外部的城乡二元结构性制度分割的“向城性”,使得乡村教育仍面临“优质困境”和“效用困境”,制约着教育扶贫作用的发挥。“后扶贫时代”推动教育扶贫,迫切需要为乡村提供一体化的优质且有用的教育,实现乡村教育由扶贫领域的“托底关照”转向依教育扶相对之贫的“优质均衡”。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扶贫既是脱贫攻坚时期的重要帮扶方式,也是乡村振兴总目标实现的重要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战期间,我国高等教育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面合力出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方案,走出“中国道路”。在乡村振兴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扶贫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教育扶贫目标亟待由“粗放”走向“精准”、高校扶贫方式亟待由“单一”走向“多元”、高职教育扶贫组织亟待由“分散”走向“联结”。对此,需要提出路径优化的应对策略,在路径规划上应由注重“即时成效”转变为注重“长效质量”,在路径联通上应由注重“单一发展”转变为注重“多元联动”,在路径拓展上应由注重“经济脱贫”转变为注重“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精准扶贫模式与成果巩固拓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高职院校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主体,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在专业化扶贫、产业化扶贫、协同化扶贫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扶贫实践经验。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十四五”时期的新形势、新挑战,高职院校应加快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的监测预警机制,通过校地联动进一步提高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水平,并激发内力巩固拓展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扶贫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形成了我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战略思想。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内容,认真学习贯彻其指导思想,不断创新扶贫模式,完善各项措施,是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目前更趋向于提升农村居民的感知和满意度,实现高质量扶贫.以皖南地区扶贫模式特点鲜明的枞阳县、石台县、休宁县和徽州区为研究对象,归纳和梳理四地的不同扶贫模式.基于居民正感知、负感知、参与意愿和满意度四个维度,对不同模式下居民的微观感知层面的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多元主体协同"模式取得最优的扶贫效应...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后扶贫时代的到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将逐步实现常规化、制度化发展。因教育扶贫是拔除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所以探索教育扶贫长效机制成为后扶贫时代的必然选择。纵观教育扶贫政策体系的变迁,我国扶贫开发战略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致贫原因和贫困对象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扶贫机制。从建立以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的精准识别机制,以人的发展为终极价值的驱动机制,以统筹多元主体参与为促进的协同机制,以有效行政调控为杠杆的问责机制着手,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扶贫机制体系,以期实现教育扶贫机制的长效运行。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指导,也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扶贫的实践意义进行了论述,就当前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扶贫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8.
重庆渝东南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渝东南地区是乡村旅游资源聚集的区域,同时又是国家级贫困区县.本文在分析渝东南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意义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渝东南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思路,并提出了适合于渝东南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的三种模式,旨在通过发展渝东南地区的乡村旅游,推进旅游扶贫,为渝东南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进入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之际,作者通过走访、调研,阐述讨论新形势下科教扶贫在云南省禄劝县实施的新途径,为进一步做好科技教育扶贫工作提供参考,并为其他类型扶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旅游扶贫作为国家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工程之一,在真正执行时依然存在许多难题。笔者通过调查乡村居民,考察了其中存在的难题与解决方案。得出结论认为作为开放式的扶贫工程不但要了解乡村个体贫困者的生活需求,而且也要综合考量社区的发展方法。从乡村个体到整个社区两方面出发,结合社区发展的理念和制度,在管理体系与利益相关者的发展平台上,对社区和乡村贫困个体进行准确识别与扶贫,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可持续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扶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