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研机构独立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并具有学位授予权,是我国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社会现实。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科研机构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逐步完善,性质、定位都与大学不同的科研机构在研究生教育上所体现的功能开始受到质疑。遗憾的是,目前针对科研机构与大学在研究生教育环境、条件、可能性等方面的差异,对如何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保证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进行的研究还很不够。理清我国科研机构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考察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与科研机构合作培养研究生的经验,能从制度构建方面为我国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数说教育     
正49家江西省日前对首批通过评审的49家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授牌,由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培养硕士生、博士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将由行业企业(包括科研机构)出资,行业企业的优秀科技人员和高校研究生导师共同参与指导研究生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该平台将实现科研机构、行业企业  相似文献   

3.
科研机构作为承担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职能的重要组织机构,有其独有的优势与特点。科研机构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发挥独有优势,依托科研特色,形成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体系,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学术氛围营造等强化科研机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一、高等教育1.研究生培养全省有研究生培养机构17个,其中:普通高校11所,科研机构6个。毕业研究生1684人,其中:普通高校1606人,科研机构78人;毕业博士生116人,硕士生1568人。招收研究生4517人,其中:普通高校4271人,科研机构246人;招收博士生362人,硕士生4155人。在学研究生1017  相似文献   

5.
《云南教育》2008,(14):17-19
一、高等教育 1.研究生培养 全省有研究生培养机构17个,其中:普通高校11所,科研机构6个。毕业研究生4255人,其中:普通高校毕业4063人,科研机构毕业192人。毕业生中博士生207人,硕士生4048人。  相似文献   

6.
一、高等教育1.研究生培养全省有研究生培养机构17个,其中:普通高校11所,科研机构6个。毕业研究生3161人,其中:普通高校毕业3014人,科研机构毕业147人。毕业生中博士生210人,硕士生2951人。招收研究生6193人,其中:普通高校招收5926人,科研机构招收267人。招收博士生391人,硕士生5802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开展研究生教育可追溯到延安时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实践。中国共产党在延安13年,先后创办30余所高校并逐步建立起研究室、研究班、研究会等学术科研机构,招收学员开展科学研究,为党培养高层次革命干部和专门技术人才,为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研究生教育事业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追寻中国共产党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发端,回顾中国共产党为研究生教育做出的一系列举措,梳理研究生教育制度建立过程,可以更加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研究生教育初心使命和红色育人理念,为新时代赓续红色教育基因,落实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加快实现研究生教育强国目标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乃至普及化的过程中,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塔尖部分,也会随着本科及其以下部分的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而扩大。研究生教育的传统目标是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后备人员,当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到高校和科研机构无法吸纳的时候,如何转变研究生培养观念、改革研究生教育模式,就成为研究生教育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企业科技发展迫切需要自力更生。作为企业科技发展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抓手,校企联合培养在新形势下也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阻碍。分析新形势下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为本位提出联合培养主体在制度和培养模式方面的有效措施,解决新时代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困难、企业项目与研究生培养要求矛盾、研究生科技服务能力不突出等问题,提高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方位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职能的拓展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苏美两国高等学校增强了开放性,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紧密地结合起来。苏联高校在与企业及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是:在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中培养研究生。目前,苏联已建立联合体300多个,教研室分部1000多个。工科研究生的科研课题,部分来自导师接受的国民经济部门的科研项  相似文献   

11.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科研机构的重要任务.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工程中心,采取"三结合"学术团队模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既是对新时期研究生培养的探索,又是对研究生培养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一、高等教育(一)研究生培养全省有研究生培养机构17个,其中:普通高校11所,科研机构6个。毕业研究生2204人,其中:普通高校毕业2053人,科研机构毕业151人。毕业生中博士生151人,硕士生2053人。招收研究生5483人,其中:普通高校招收5209人,科研机构招收274人。招收的研究生中博士生384人,硕士生5099人。在学研究生13370人,其中:普通高校在学12625人,科研机构在学745人。在学研究生中博士生1147人,硕士生12223人。(二)普通高等教育全省有普通高等院校44所。其中:本科院校16所,专科院校7所,高职院校21所,高职院校中有民办高校6所。毕业生47731人,…  相似文献   

13.
一、高等教育1.研究生培养全省有研究生培养机构15个,其中:普通高校9所,科研机构6个。毕业研究生1169人,其中:普通高校毕业1079人,科研机构毕业90人,毕业生中博士生117人,硕士生1052人。招收研究生3307人,其中:普通高校招收3090人,科研机构招收217人,招收博士生282人,硕士生3025人。在学研究生7406人,其中:普通高校在学6866人,科研机构在学540人,在学研究生中博士生667人,硕士生6739人。2.普通高等教育全省有普通高等院校34所,全部为地方所属院校,其中本科院校16所,专科院校7所,高职院校11所,高职院校中有民办高校2所。校均规模4866人,本科…  相似文献   

14.
科研机构在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转变,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规模在相对逐年减少。从内外部因素分析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面临的发展困境。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科研机构、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教育单位三个层面,就科研机构如何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发挥特色优势,获得外部支持,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更联合发文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步伐。新时代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固本培元,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动摇,这是研究生教育之根本;强化研究生导师的责任意识,强师风铸师魂,全员育人,亦为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之前提和基础;大力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则是抓好研究生培养之关键环节;提升教育质量还需要注重研究生培养的科学内涵,建立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评估和引导体系。为此,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乃新时代的要求,亦为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之动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的发展轨迹及其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分析了我国研究与学科专业目录的发展轨道及其走向。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学位授权点时划分专业范围的依据,也是培养研究生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研究生、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按目录中各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学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自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特别是1981年实施学位制度以来,我国走独立自主培养研究生的道路,研究生教育发展很快,取得显著成绩。一、培养研究生的单位达到695个,指导教师有2.5万多人 1978年恢复培养研究生初期,全国培养研究生的单位仅370个,其中:高等学校208个,科研机构162个。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新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运营中政府、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在研究生培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下,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素养的培养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新时代下研究生的综合素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党建工作入手,将党建工作理念引入到研究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中来,试图寻找新时代下提升高校研究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从而对新时代研究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党建工作的普及和有效开展,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和现状的总结,分析了科研机构在开展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意义和作用、优势与不足,并对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