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孤独的孩子》的作者在孩童时期随父母移民美国,居住在曼哈顿犹太移民聚居地。她的小说始终将犹太移民与非犹太移民的斗争作为主题,尤其是移民同化、移民中的女性身份困境、他们寻求解放和平试图在新世界为建立自己的身份而斗争的主题。本文通过对犹太女主人公瑞秋与父母的冲突、自己内心的冲突、与弗兰克·贝克的冲突的解读,来展现犹太移民生活在文化夹缝之中和新旧世界之间的艰辛。  相似文献   

2.
从十七世纪中期直至二十世纪初,大量欧洲犹太人移民至美国。恪守传统的犹太人怀着美好的幢憬来到美国后,经历了很多他们始料未及的文化上,信仰上以及价值观的冲突。一些敏感的犹太作家开始用小说、诗歌等形式来表达犹太人期望在美国找到精神家园的梦想,刻画犹太人移民至美国后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表现犹太移民在美国化道路上举步维艰的两难境地,早期美国犹太文学也就应运而生了。本文阐述了早期美国犹太文学的产生及其代表作家,早期美国犹太作家关注的主题以及他们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3.
奥兹小说中始终贯穿着女性爱情婚姻悲剧主题,“不能承受之重”使她们或歇斯底里或自杀或私奔或离异。究其原因,逼仄的物质生活环境扼杀了女性的罗曼蒂克情结,使其生命力枯萎;家庭、社会中的失语地位与鲜明的个性意识激烈冲突。造成女性精神世界的分裂与崩溃。通过对女性不幸爱情婚姻的探讨。奥兹着力表现犹太各散存文化单元间的冲突和传统犹太文化与欧洲文化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奥兹小说中始终贯穿着女性爱情婚姻悲剧主题,“不能承受之重”使她们或歇斯底里或自杀或私奔或离异。究其原因,逼仄的物质生活环境扼杀了女性的罗曼蒂克情结,使其生命力枯萎;家庭、社会中的失语地位与鲜明的个性意识激烈冲突。造成女性精神世界的分裂与崩溃。通过对女性不幸爱情婚姻的探讨。奥兹着力表现犹太各散存文化单元间的冲突和传统犹太文化与欧洲文化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随着犹太文化在新一代美国犹太作家笔下复兴,以色列成为当代犹太美国文学的书写热点。作为引发母性联想的犹太人家园,作为父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冲突前沿,作为在与四邻纷争中艰难求存的主权国家,以色列尤其为美国犹太女作家们的文学想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由于她们的以色列书写往往以女主人公离开美国前往以色列寻求自我身份认同为叙事模型,是较为典型的成长小说,本文以此为视角,结合女性身份构建、女性本真生存、姐妹情谊等女性文学要素,探索《慈爱》、《来自一个封锁的房间》、《七次福佑》三部作品的女性人物在以色列完成主体性构建的成长历程,讨论其在主题探索与叙事审美维度呈现出的特性与共性,并分析以色列在美国犹太女性身份建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菲利普·罗斯在小说《美国牧歌》中通过展现主人公瑞典佬与父亲娄和女儿梅丽之间的矛盾冲突,对“代沟”这一具有犹太文化传统性的母题进行了形象的解读。作家借用这一母题模式。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出犹太移民在美国社会中所遭遇的种种文化冲突和变迁,在批判嘲讽传统的声音中隐藏的对本民族文化和命运的深切关怀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7.
叶齐尔斯卡作为美国早期犹太文学中的代表作家,其塑造的年轻女性犹太移民形象生动立体。本文尝试通过对小说《孤独的孩子们》中三个层面上的边缘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瑞秋作为犹太移民,在走向新世界过程中的挣扎与彷徨。  相似文献   

8.
<喜福会>是唐艾美最受欢迎的一本书,母女关系是这部小说的核心.由于不同的文化、语言和年龄背景,四对母女不可避免地会彼此争吵,但是母亲的关爱和彼此的理解,帮助她们缓解了冲突.在本文中,将围绕着这一主题,让大家对在美国的中国移民的母女关系有个更好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提起美国犹太文学,任何同一或连贯的文化和宗教模式都不能成为衡量它的尺码,因为在美国,社会结构的熔炉性特征、经济的高速发展、思想意识和文化价值观的不断更新,使犹太作家从创作主题到风格上都颇具特色。随着19世纪大量犹太移民离开故乡带着希望与梦想进入美国,描写犹太移民生活的美国犹太文学逐渐兴起,并在美国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二战以后,在美国文学的各个领域和各种思潮中,涌现出一大批有代表性的犹太裔作家,像贝娄、罗思、  相似文献   

10.
乔艳 《鸡西大学学报》2009,9(4):121-123
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描述了四位中国移民母亲和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之间复杂的关系,通过小说中以四对母女为代表的第一代华裔移民与他们的子女,即第二代移民之间的心理隔膜、感情冲突,映衬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在母女之间的冲突,最终使美国的女儿们能够正视她们一直以来所排斥的中国母亲式的母爱与关怀。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牧歌》中罗斯解析了父子冲突这一犹太文化母题。与以往作品不同的是,冲突的焦点从对犹太传统的反叛转向了对美国价值观的背离。母题的内核超越了种族和身份,由狭隘走向普遍。  相似文献   

12.
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创作与其文化背景紧密相关。他早期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明显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受难的犹太女性.另一类是美艳的美国WASP女性。在其后期作品中,作家对女性道德评判的意味逐渐减少,侧重描写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互相交流和逐渐融合的过程,苦难的犹太女性逐渐摆脱了暗沉的生活,美艳的美国WASP女性也逐渐体现出了独立自信的新式女性风采,《上帝之城》中犹太女拉比的形象尤其体现了两种文化的完美融合。女性人物在多克托罗小说中成为犹太文化和美国文化的载体,她们之间从对立疏离到碰撞交流,再到融合超越的关系表现了作家逐渐融入美国社会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13.
王爽 《林区教学》2013,(1):64-65
结合乌利茨卡娅的成长环境,对作家不同年代作品涉及的女性形象予以归类分析,剖析她们的性格特征。这些女性形象有着乌利茨卡娅本人的深刻烙印,更受俄罗斯传统文化的浸润,且兼具犹太文化的熏陶。作家青睐俄罗斯女性"温顺"的性格特点,其作品始终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叙述。  相似文献   

14.
<啊!拓荒者>是美国女作家威拉·凯瑟的一部优秀的边疆小说.它突出反映了"拓荒时代"边疆移民那种艰苦但朝气蓬勃的生活.女性是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小说中出现了两位性格鲜明的女性--亚历山大德拉和玛丽,她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边疆妇女.在这部小说中凯瑟--运用动物、花卉树木、色彩等作象征,通过一系列的意象,烘托了两位女性的形象,深化了主题.  相似文献   

15.
赵洁琼 《文教资料》2008,(36):19-20
安娜·卡列尼娜和繁漪是中西文学中追求个性解放、渴望自由爱情的两位典型的叛逆女性.通过对她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她们的悲剧是特定的时代和社会造成的,也取决于她们自身的性格冲突,同时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以及封建家庭的罪恶.  相似文献   

16.
《女勇士》是一部描写中国女性的作品。作者汤亭亭作为一位华裔女性,以女性独特的角度,记叙了华裔的美国遭遇,特别关注女性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女性发声,建构出独特的华裔女性话语体系。小说反映了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权统治的影响,中国女性普遍地位低下,但又塑造了花木兰、"我"的母亲及"我"为代表的华裔新女性形象,体现了华裔尤其是华裔女性在漫长的移民生活中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开始追求自身权利,渴望融入美国社会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后半期美国女作家露易莎·梅·奥尔科特以其长篇小说《小妇人》而一举成名。马奇姐妹不满足家庭主妇式的生活,要求走出家门、步入社会,渴望通过发挥自己的才智以实现自我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父权社会下推崇的“真正女人”进行了反抗。这样的描写体现出了清教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冲突,马奇四姐妹身上的忠诚这一品质就是这种冲突的一个结合点,这种品质展现了她们的魅力,也让读者去深入思考当今社会的女性应如何定位。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牧歌》中利沃夫父女的悲剧命运常被学者认为是"美国梦"幻灭的例证。在著名犹太小说家菲利·普罗斯的作品《美国牧歌》中,其主要描述了美国犹太移民所遭受的困惑和挫折,而本文将从拉康心理学角度,对《美国牧歌》中利沃夫父女的悲剧命运进行具体研究,希望能够对这一作品中的伦理悲剧本质进行探寻。  相似文献   

19.
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是美国犹太小说深刻的文化根源。索尔&;#183;贝娄作为20实际美国杰出的犹太作家之一,其作品在探讨人类的精神危机之外,也深刻地反映了美国主流文化与作为亚文化的犹太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冲突。本文从文化角度入手,论述了文化融合与冲突在其小说主人公身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成长》2007,(9):87-88
最新一项研究发现,说不好英文是影响亚裔男性移民心理健康的最大因素,而对于亚裔女性而言,出生地是否在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们是否会有更多的心理疾病。这项调查显示,不到四分之一的亚裔移民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疾病,但这仍然好于其他族裔的美国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