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1989年,安徽省岳西县莲云乡腾云村首次采用组合竞选制选举村委会主任,打破了上级提名、村民举手通过的形式,实现了腾云村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民主政治。20年间,腾云村共历经七届村委会,其中五届采取的是组合竞选制模式产生的领导班子。然而,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采取的是“海选”模式。组合竞选制在经过几次实践后.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能全面推广,与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2.
村委会“组合竞选制”诞生在安徽省岳西县莲云乡腾云村,其运行程序和流程有特别之处.村委会“组合竞选制”创设了中国特色“草根民主”的现代形式,探索了当代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性民主”和“竞争性民主”的发展空间,促进了村级民主制衡局面的形成与制衡机制的翠育.  相似文献   

3.
自村民委员会选举产生以来,其产生方式几经变迁、创新和发展,形成了多种选举模式。从总体上看,依据不同的标准,村委会选举模式可分为:"有候选人"模式和"无候选人"模式,"荐举提名"模式和"选举提名"模式,"先人后岗选举"模式和"定岗选举"模式,"个体选举"模式和"组合选举"模式。总结村委会选举的变迁历程,村委会选举应该或已经朝着竞争性日益加强、设岗定位不断扩大、彰显团队合作等几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村委会选举中竞选精英通过强社会关系形成精英动员同盟,并通过动员中间人的社会关系进行全面的动员工作。动员工作分别按照承诺、请客、送礼和送钱的程序进行。一方面,村委会选举的完成得益于精英通过精英动员而进行的推动;另一方面,精英也在动员过程中间接操纵了农村基层的村委会选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某乡村村委会选举为个案,通过对村委会民主选举过程进行的深入调查研究,揭示了在我国现阶段村民自治中普遍存在的村委会民主选举中的形变现象。形变现象不仅是对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行政规范和民主程序的违反。出现了竞选村干部动机利益化、竞选手段复杂化、违规操作等现象,而且也是普通村民的政治社会化程度较低、参政意识淡漠的反映。本文试图从村干部角色地位的转变,村民缺乏社区认同感、法制意识、公民意识淡薄,选举程序简单化以及对村干部的监督不力四个方面来剖析村委会选举发生形变的原因,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可操作性建议,为促进我国社会基层民主化提供实证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生态移民的生计恢复是一个纵深推进的过程,村委会选举是移民村进行社区重构的第一步,也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融合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导致委托投票的增加影响村委会选举结果。分析生态移民外出务工对参与村委会选举的影响,对提高移民村选举质量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社会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竞选作为一种基本的选举方式已经在基层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中出现。竞选制度的逐步确立是我国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益多元化、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公民的参政意识提高都要求确立人大代表竞选制。当前我国人大代表选举中存在着选民和候选人之间缺乏直接的沟通和了解、人大代表的议政能力不强、人大代表缺乏被监督等问题。竞选制能更好地保证选民和候选人之间直接的沟通和了解,能够提高人大代表的议政能力,能够加强选民和选举单位对代表进行监督。确立人大代表竞选制是人大体制改革的需要和必由之路,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的推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对个案村--里陂村近期前后两次村委会直选的比较,分析了村委会选举背后的另一种变数--信息不对称.要提高村委会选举的质量,进而提高"村治"的绩效,不仅需要基层政府推动村委会选举的"诚意",而且还需要选民在不均衡的政治博弈中积极主动,努力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以维护法律赋予自己的政治权益.  相似文献   

9.
"组合竞选制"创立伊始,便于1989年在安徽省很多县市的乡镇进行试点,距今已有二十多年。组合竞选虽在实践过程中受到很多现实因素的制约,并非一帆风顺;然而,在新形势下,其仍不失为我国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最好的选择之一。同时,组合竞选也有利于培养农民的社区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组合竞选制"创立伊始,便于1989年在安徽省很多县市的乡镇进行试点,距今已有二十多年.组合竞选虽在实践过程中受到很多现实因素的制约,并非一帆风顺;然而,在新形势下,其仍不失为我国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最好的选择之一.同时,组合竞选也有利于培养农民的社区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村庄选举后的"善治"将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利益,是推动村庄选举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选举后的治理绩效理应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理论上,选举为改善治理提供了极大可能性;现实中,选举改善治理的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2.
全国农村经过了多届的村民选举。现在村级选举的问题不是法律程序的执行问题了,选举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不少与竞争有关联,而政治竞争越来越成为村级政治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2002年浙江省临海市T村两委换届选举个案和对浙江省有关村庄选举的调查为基础,描述该村两委换届选举过程中各路精英与人马的竞选过程,总结与分析村级精英竞争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与策略。指出在选举的博弈过程中精英描绘了村级政治的画卷,而且塑造与深化了村级民主选举的机制,从而改变和重组了村级政治力量的结构。研究村级选举竞争策略无疑是乡村民主研究深入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入,农村利益分配模式的转换,村委会选举牵连着诸多利益。与此同时,破坏村委会选举现象也日趋严重,并呈现出贿选数额巨大、暴力手段猖獗等特征,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直接威胁到基层社会的稳定。然而,现行法律框架体系对此的惩罚力度明显偏轻,难以产生威慑与教育作用。为此,刑法应该积极介入,将破坏村委会选举行为犯罪化,并配置相应的刑罚。  相似文献   

14.
我国选举制度改革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不断改革选举制度,制定了1979年选举法,并对其进行了四次重要修正。同时,还对村委会选举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通过改革,我国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选举制度,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政治文明,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不断改革选举制度,制定了1979年选举法,并对其进行了四次重要修正。同时,还对村委会选举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通过改革,我国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选举制度,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政治文明,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农村民主自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监督机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在农村基层选举过程中还还存在着不足。本文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现状入手,针对目前农村基层民主现状进而提出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多方监督、正确选拔村官等完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有力措施,为完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村农分开"农村管理体制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级组织的职能二重性和目标多元化违背了市场经济内在要求,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中诸多困扰的根源。"村农分开"是根据农业市场化要求而设计的、将村级组织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和集体财产所有者代表职能分开行使的新型农村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温州市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存在,直接影响基层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通过对温州市10个村村级民主自治中的贿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存在法律制度滞后、监督机制缺失、经济利益驱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政府不仅要在政治意识、法制观念等方面加强对村民的教育,而且还要在制度建设方面采取相应举措防范和遏制贿选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