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西学批评虽然逐渐走向对话和交融,但还是存在许多差异。从认识论看,中国学批评倾向于“妙悟”,西方学批评倾向于“逼真”;从价值论看,中国学批语倾向于符合化理道德的“善”,而西方学批评倾向于超越社会伦理的一种宗教意识。  相似文献   

2.
学发展至今天,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叙事作品中,出现了隐指作模糊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具体表现为隐指作的多元化和不确定化。因此,在一部本中只有一个隐指作的论断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错位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概述了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形式化、课程化、医学化的几种倾向,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出了理性的思考,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易卜生戏剧中的神秘倾向与西方化传统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北欧民族化心理积淀的滋养和激励;二是来自对欧洲学中神秘因素的借鉴和吸纳。此两条路径,不仅成就了易卜生独特的戏剧品格,而且为准确理解易卜生戏剧所承载的西方民族化积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史家化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小说创作中的题材选取方面:小说家在题材选取的审美观上,尽量向史家审美价值观靠近;史家不虚美、不隐恶的修史作风直接影响小说家的创作,导致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写实传统和以小说补史的小说功能观产生,从而使古代通俗小说题材选取方面出现演史、列传、账簿倾向;史家化为史家造就了崇高的社会地位和化地位,这使得古代通俗小说家自惭不如,导致其在创作上放弃史家所遵循的写崇高、“不语怪、力、乱、神”原则,而涉笔于平民世界和鬼怪神仙,这又造成了小说题材选取上的账簿、志异倾向。  相似文献   

6.
教学原则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反思过去,教学原则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化”倾向,“散化”倾向,“表述异化”倾向和“经验总结化”倾向;展望未来,教学原则的发展趋向是:重视学生整体面发展,重视教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2015年8月22日召开的全国教育技术专业院长(主任)会议(河南师范大学承办)上,全国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明选教授在讨论教育技术专业发展时提出目前"教育技术专业有文科化的倾向",这一观点在与会者当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出现这种倾向的原因可能在于教育技术(学)的"教育学"定位、教育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管理体制机制和技术门槛越来越低等几个方面。了教育技术(学)文科化倾向的原因,对教育技术学科及其专业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谢成才 《现代语文》2006,(5):115-116
中华明五千年,有着源远流长的灿烂化,而儒家化是中国传统化的主流,统摄了中国人的意识形态数千年,对中国学数千年的历史格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儒家化强调稳定、秩序、等级和结构,有着其突出的正面意义,同时又有着不可否认的负面影响,随着其负面影响力的突显,20世纪中国学在世纪初对儒家化开始了全面的反叛。到了世纪末,以寻根学为起始,儒家化得到重新审视,重新被认同,逐渐回归。这一时期,儒家化在学上得到了强有力的表现,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白鹿原》。  相似文献   

9.
本结合当前国内素质教育发展的实际,提出在素质教育问题上要注意两种不正确的倾向,即教育改革的泛素质化倾向和素质培养和泛教育化倾向。同时认为,这两种倾向都容易走上过去教育存在形式主义的老路,结果都将对素质教育及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电视广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倾向,这是中国传统化的影响所致,它是中国神话原型中的男性逐日精神和女性补天意识的显形化。  相似文献   

11.
庄子的思想对中国文论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天籁自然说构建了审美标准和艺术创作原则。虚静和物化说指出创作和构思的诗外功夫,对诗歌意境说及其流派的产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其言意之辩的追问导致庄玄禅之合流,并形成了"意在言外"和以禅说诗的传统。庄子思想对西方哲学、文论影响很大,其以物观物的感应方式与现象学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是北宋的文坛领袖,他当时所推动的文学革新运动,尤其是他所倡导的重道的文风,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这可以引导我们从更深的层面上去理解文学的作用与价值。文学具有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与价值,它所表现的道德情操和艺术精神是不可替代的文化内容,尤其是艺术精神,更是其根本价值之所在。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文化整合的时代,新的文化观念已经产生,文化可以分为人文主义文化和理性主义文化。如果说中国文化更多的是体现了人文主义和人文理性的一面,是“使人更加人化”的文化,而文学又于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我们在今天直面现实时,更应该为中国古老的文化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的文化中,早就由文学的力量而汇聚起来的那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本身就具有不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中国汉语文学史上,"反思文学"与时俱进地在政治的主流意识形态、作家的个体精神诉求和读者的艺术审美期待中实现空前结盟,用小说文本这一艺术形式展现了特定时代语境下的社会历史变迁和政治文化生态。小说《天云山传奇》、《灵与肉》、《芙蓉镇》真实地再现了右派知识分子自我身份确认的精神矛盾:苦难反思与道德拯救的二律背反;主体建构与民粹诉求的二元对立;时代精英与落难书生的双重身份。"反思文学"以其绝对敏锐的艺术眼光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为这一特殊群体的身份确认提供了鲜活的标本。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底层写作现象逐渐成为文坛的热点问题.对于底层写作所呈现出来的立场和精神,学术界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文章试图以儒家人文精神为出发点,结合当代底层文学的创作实际,从中国儒家传统思想中去寻找底层写作的理论和价值观根源,对底层写作现象做一个理论透视.  相似文献   

15.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诗人。作为现代派诗人,废名的诗深刻揭示了现代人处于一种彼此隔绝、孤独、寂寞的精神文化困境。他主要从两方面来揭示这种困境:一是通过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绝、冷漠,互不理解沟通来表现;二是通过人与物,人与世界,人与自身创造的物质科技文明之间的隔绝、压抑与异化来表现。这样就从两方面共同表达了现代人自身所处的孤独、隔绝、寂寞的精神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灵修文学以浓郁的激情、深邃的哲理和诗意的言说,描绘出人神遇合之境的奇异和美妙,其人神灵交的言说为中国抒情诗提供了一种新的言说方式,是中国抒情诗的新鲜血液。中国灵修文学作家以一种来自于内心的赞美,于世俗生活中发现馨香的灵性之花,这正是对当下充满厌倦、庸俗甚至是恶感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纠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间玩具丰富的内容和绚丽多彩的形式决定了其在中国民间美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作为文化观念的物化形式,其功能特征具有多样性。开展对民间玩具的功能特征的探讨,发掘和吸取传统民间玩具的精髓,为现代玩具设计提供精神文化养分。  相似文献   

18.
一百多年来,各种版本、体例的《中国文学史》相关著作已有一千多部,但总体质量却不容乐观。文学与文化历来就是水乳交融的,文化是文学的根,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自然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所以如果削弱、忽视甚至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要想真正读懂中国古代文学那是不可想象的,而这正是目前大多数《中国文学史》著作的致命缺陷。  相似文献   

19.
刘业超先生的《文心雕龙通论》,通过对龙著的历史文化解读,现代文化解读和世界文化解读,对百年来龙学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系统性总结,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并将其融入现代文化视野之中,成为当代人一项宝贵的理论资源,为中国特色的文论体系与美学理论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知识论、认识论与方法论的依据。《文心雕龙通论》的出版,对于以理论阐述的科学形态加速龙学走向世界的进程,推动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帮助更多海外学人了解龙学,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与智慧,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如何把握和审视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丈学‘现代化”,文学史的研究存在三大理论范式,即意识形态范式,“整体”性范式,现代性范式。意识形态范式认为,一九四九年前后两个阶段的丈学属于不同性质的文学。“整体”性范式认为,二十世纪中国丈学是世界丈学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整体”,并非因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九四九年而中断。现代性范式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是现代性在文学层面的一种表现和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