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购得一枚桥梁邮票(图1),邮商译为“美国”64纳曼斯大桥”,查阅相关资料,美国悬索桥根本无“纳曼斯大桥”。又查《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美洲卷),原来正是这本书把这枚美国邮票上的大桥译为“弗拉扎诺——纳曼斯桥”。美国邮票上的原文为“VERRAZANO-NARROWS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决定2004年为国际水稻年。这说明水稻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从邮票看,有水稻图案的邮票也真不少,印证出水稻的重要性。世界上最早的“水稻”邮票要属中国。1913年,中华邮政发行的普通邮票中,“角”面值6种邮票图案是一个农民正在一大片稻田上收割。中国最早出现“水稻”邮票并不偶然。  相似文献   

3.
2020年9月26日,中国邮政发行了2020-14《莫高窟》特种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图1)。4枚邮票的图案名称分别是“北魏释迦禅定像”“北魏影塑飞天”“西魏佛菩萨像”和“唐菩萨坐像”,小型张为“唐释迦佛一铺”。这5种图案表现的都是彩塑艺术,无论是新邮报道,还是从邮票名称上都没有说明有后续内容发行,这意味着这是一套已经完成主题(莫高窟)表达的邮票。对于这样的处理,笔者感到很遗憾。这套邮票在艺术效果和印制工艺上比此前发行的“敦煌壁画”邮票有了新的突破,但彩塑是远不能代替莫高窟这座艺术博物馆的丰富内涵和整体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近读《中国集邮报》总第849期张林侠先生写的《邮票定律与苏中淮南区无面值邮票》一文,感觉该文在用词与论据使用上很不严谨。第一,“邮票定律”这一说法不妥。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定律”一词的含义为“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邮票是一种凭证,并非某一科学领域,何谈“定律”。我理解该文作者其实是想说邮票定义或邮票要素吧。第二,该文为证明苏中、淮南两区“平”、“机”、“快”等不是  相似文献   

5.
中华白海豚     
1999年11月14日,香港邮政发行《中华白海豚》邮票全套4种,另有小全张,这是香港首次发行印有“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标志(又称“熊猫唛”)的邮票。由于该会不同意会标出现在邮票以外的邮资票品上,因此小全张边纸上没有印“熊猫唛”。  相似文献   

6.
2000年最佳邮票评选纪念封,因编号与1999年相同,出现失误,为市场提供了最新炒作题材。1999年封上说明最后一句:“这是一年一度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的第二十届,也是以生肖为序的全国最佳邮票评选邮票活动的第二轮第八届。”2000年封上说明最后一句:“这是一年一度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的第二十一届,也是以生肖为序的全国最佳邮票评选邮票活动的第二轮第九届。”  相似文献   

7.
2001年8月22日,我国邮政正式开办邮票个性化服务业务,“个性化邮票”这一名词随之频频亮相干各种媒体,“我上了邮票”这一说法更是被屡屡宣传,这实在有误导公众之嫌。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第一个“邮票五年计划”即将诞生,在我国邮票发行史上也属“第一个”。这是国家邮政局改进和加强邮票宏观规划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个“五年计划”势必引起中外集邮爱好者的关注。现从集邮与邮政的角度提点建议,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邮政”这一邮票铭记,对于喜爱收集中国邮票的集邮爱好者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然而也许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邮票发行历史上,最初的三套纪念邮票都是以“中华人民邮政”为铭记的。这一现象,反映了新中国建立之初,全国邮政尚  相似文献   

10.
“外国邮票上的中国事物”专题一直深受广大外邮爱好者的喜爱,看见自己熟悉的事物出现在外国邮票上,我们的心中便会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这也正是这个专题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CHINA”或“CHINESE”的主要意思是指“中国”或“中国人”,这是我们判断一枚邮票是否属于中国事物专题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某些以“CHINA”或“CHINESE”命名的事物却并非指中国事物,而仅仅是与中国有关甚至与中国没有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于1997年12月公布,但不久就宣布停止使用。在这极短的期间内,我国发行了5套邮票,其上也出现了这些“简化字”(笔者称“超简字”)。这5套邮票是: 1978年4月25日发行的T24《气象》邮票,第1枚“天气预报”图中的“预”字,简化为“予”(图1)。1978年6月30日发行的T27《牧业学大寨建设新牧区》第1枚“大搞草库伦建设”邮票,图中红旗上的“寨”字,简化为“(?)”(图2)。1978年8月26日发行的T29《工艺美术》邮票,是出现“超简字”最多的一套  相似文献   

12.
“马踏飞燕”在集邮界可说是尽人皆知了。它的形象最初见于国家邮电部1973年11月20日发行的《出土文物》邮票(编号66—77)第6枚(71),称为“马超龙雀”(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1989版,中国集邮出版社)。同样是这枚邮票,而在1996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上,标注的名称是“铜奔马”。1997年1月1日原  相似文献   

13.
集邮界人们都知道,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英国1840年5月6日发行的“黑便士”邮票;中国第一套邮票是1878年大清时期发行的“大龙”邮票,那么,法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是什么?人们就知之甚少了。近日,笔者见到一枚“纪念法国第一套邮票(也是世界珍邮之一的“谷物女神”邮票)发行150周年“大铜章(见图1)。这枚大铜章除雕刻做工精美外,最惹眼、最使人感兴趣的是:大铜章上的邮票叠加图。作为集邮和收集纪念大铜章的爱好者,好奇促使我寻根究底。据有关资料介绍:法国第一套邮  相似文献   

14.
曹骋 《集邮博览》2014,(2):76-77
在2014年第1期《集邮博览》杂志上,笔者撰文介绍了英属根西岛即将于2014年1月8日发行中国生肖“马年”邮票的信息以及该套邮票设计者的情况,这是根西岛邮政首度发行中国生肖题材邮票。现在,这套作为根西岛生肖题材“龙头”的“马年”邮票已成功问世,它为世界生肖集邮爱好者又提供了新的收集素材。  相似文献   

15.
现在,在新邮票发行时,往往邮票的原地以及相关地要举行邮票首发仪式,但在一些邮票首发式上,揭幕后见到的是“邮票”,还是“邮票图稿”?还要打个问号。下面把从网络上获得的一些…邮票图稿’首发式”图片,在此“晒一晒”,希望能引起邮票首发式主办方及集邮爱好者的关注,以避免再出现名不副实的邮票首发式。  相似文献   

16.
一、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应标注题名表达一套邮票主题的名称,谓之“题名”;说明每枚邮票画面上的内容的名称,一般称为“票名”。1.题名能向人们传递信息邮票的题名是向人们传递这套邮票的主题内容,使人们明确这套邮票的主题。如1958年发行的纪55“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邮票。第一枚邮票标注了题名。传递了“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这个主题信息,使人们明确了主题内容。而第二枚和第三枚邮票没有标注题名,单独使用,很难使人们理解邮票的主题内容,失去传递信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革”是一段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发行的“文”字邮票和编号邮票有人认为“是国际邮票史上的极为奇特的一组邮票”。长期以来,对于“文革”邮票的设计特色与艺术风格,人们总是一言以蔽之:“红太阳、红海洋、大票幅;人像多、口号多、文字多。”似乎完全没有什么可以值得肯定或借鉴的东西。因此对这方面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8.
据多家媒体报道,2005 年11月2日,美国纽约什里夫邮品馆成交一笔天价邮票交易。一枚“Z-暗纹”邮票在交易中换得一联“倒置的珍妮”邮票。从而以300万美元身价当之无愧地成为迄今世界上最昂贵的单枚邮票。两周前,格罗斯以 297万美元价格购得四枚“倒置的珍妮”航空邮票。格罗斯又用这联“倒置的珍妮”,从松德曼手中换得“Z-暗纹”。格罗斯如今拥有了“一套美国19世纪邮票全集”, 这“连华盛顿的史密森氏国家邮政博物馆也做不到”。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邮票学”是近几年来集邮界相对“集邮学”提出的,以邮票研究为主体是从社会学范畴对邮票的选题、设计、评审、印制、发行、使用、价格、收藏等各方面内容,以及与此相关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军事、科学等领域之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专门学问。有人认为,有了“集邮学”,不必再另设“邮票学”,也不必再对“邮票学”进行研究了。其实这是这是对“邮票学”的性质、意义、任务不了解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邵林 《上海集邮》2000,(9):41-42
集邮者在进行传统集邮的同时,往往会对邮票上的图案发生兴趣。比如,专门收集中国邮票的集邮家马任全,他也曾收集过一些外国邮票,因为他的生肖属马,所以特别留意画面上有马的各国邮票,口久自然形成一部马邮票的专集;王纪泽和张包平之是一对因集邮而相识、相爱的伉俪,他们除了专集红印花邮票外.还专门收集夫妇双人像邮票。这是与传统集邮不同的另一种方式,不以邮票的发行国家(地区)、年代、票种为界限,也不追求每套邮票必须“全”,而是只以邮票画面反映的内容或邮票发行目的(简单地说,是指邮票纪念或宣传的事物,一般为邮票的票题)作为取舍的依据,这类集邮方式称为“专题集邮”,最初的专题集邮又称“图别集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