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性差异 ,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入、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该差异发生于某一或多个会计期间 ,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转回。时间性差异可以分为简单差异与复杂差异两类。递延法 ,是指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 ,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 ,并同时转回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 ,对递延税款账面余额不作调整的一种方法。下面笔者将通过时间性差异与递延法的结合 ,来介绍税率变动下递延法的具体应用 ,以满足大家理解和掌握该方法…  相似文献   

2.
会计和税法在确认企所得税时,核算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造成了递延所得税。在适用税率变动的情况下,应对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3.
时间性差异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入、费用或损失时间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该差异发生于某一或多个会计期间 ,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间内转回。时间性差异可以分为简单差异与复杂差异两类。简单差异是指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 ,但在以后某一期间内转回的差异 ;复杂差异是指差异发生于若干期间 ,但在以后若干期内转回 ,或发生于若干期间 ,但在以后一期转回 ,或发生于某一期间 ,但在以后若干期内转回的差异。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将本期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在当期确认或抵减所得税费用 ,不在税前…  相似文献   

4.
时间性差异 ,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入、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该差异发生于某一或多个会计期间 ,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转回。时间性差异是所得税会计处理的重要因素 ,是产生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原因 ,因此如何深刻理解时间性差异的本质特征是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关键。按时间性差异的发生或转回是否为一期或若干期 ,可将时间性差异分为简单差异和复杂差异两类。1 简单差异简单差异是指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 ,但在以后某一期内转回的时间性差异 ,具体可分为四种类型。1 .1 企…  相似文献   

5.
2006年财政部颁布新《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开始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认每期的所得税费用。面对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众多差异,在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时,需要企业大量的主观判断,存在企业管理层使用会计准则错误和利用判断递延所得税资产实现可能性的机会进行利润操纵等问题。针对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在我国施行以来出现的问题与产生原因,笔者结合我国实际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今后会计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所得税会计的目的,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等项目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将该差异的所得税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7.
递延法按历史税率计算转回递延税款,使其对未来缺乏相关性。损益表债务法按新税率计算调整递延税款,符合配比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理论更科学,反映更全面,操作更简单,具备损益表法所有优点,顺应会计国际化趋势,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应定位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暂时性差异的确认与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所得税费用的确认3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所得税会计从财务会计观点来计算、确认所得税费用;从税务会计角度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文章主要说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及其确认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关于所得税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所得税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探究,发现我国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应考虑采用所得税期内摊配法、全部分摊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分流动性和非流动性列示.并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1.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引入计税基础的理念,扩大了原有时间性差异的范围,实现了由时间性差异到暂时性差异的变革;另外递延资产(或负债)的定义大大拓展了“递延税款”的涵义,对亏损弥补的处理和减值准备的确认,充分体现了新会计准则的谨慎性原则,财务报表的列报也将更加详尽、规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发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强调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将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归属为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所得税负债。更公允的反映资产和负债未来为企业带来的实际现金流量,更科学更合理,更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3.
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如果企业在所得税申报中也发生差错,则应将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所得税影响数计入“递延税款”科目,如果企业在所得税申报中未发生差错,则应将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所得税影响数计入“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在应付税款法下,如果企业在所得税申报中也发生差错,则应将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所得税影响数计入“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如果企业在所得税申报中未发生差错,则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所得税影响数为零,无需调整“递延税款”或“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第7条科学地引进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摒弃了时间性差异,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规范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暂时巨差异"概念,而剖析暂时性是研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一、国企改制资产评估增值的会计处理(一)评估增值的确认资产评估增值是指资产评估确认的价值超过原帐面价值的差额。产生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物价上涨,二是多提折旧。资产评估增值的确认,是进行税务、会计处理的前提。企业改制资产评估的增减值,应以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被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的金额为增值额或减值额,以报告的批准时间为入账时间。资产评估增值,将增值额与扣除未来应交所得税的差额反映在“资本公积”的评估增值准备帐户中。(二)评估增值调帐日的会计处理实务中,资产评估是评估单位对改制企业的资产进行全面估价的过程,评…  相似文献   

16.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为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其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在追溯调整法下,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需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额和对所得税的调整额。在这两个问题中,所得税的调整额是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关键。为便于理解,本文就追溯调整法下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了解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和视同表外项目产生的原因及正确确认其递延税款是确定企业所得税费用不可忽视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我国出台了新的会计准则,这对国内企业来说又注入了一次新的血液。旧的会计准则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式的发展,《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完全改变了原来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由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二者选择其一,改变为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无疑会对所得税核算、企业纳税、企业内部管理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根据新的会计准则条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对我国所得税会计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对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纳税影响会计法更合乎实际。同时对递延法和债务法进行了实例的分析,认为递延法和债务法这两种方法侧重点不同。在各自的方面都有自己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中涉及企业集团内部交易情况下,资产账面价值或计税基础的改变而产生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