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秀峰 《传媒》2016,(11):45-47
2016年3月3日全国两会开幕。佛山传媒集团一共派出26位记者进京采访,包括《佛山日报》、佛山电视台、佛山广播电台三家媒体,这是集团连续十年报道全国两会,也是报道全国两会人员规模最大的一次。其中《佛山日报》派出了7名文字记者和1名摄影记者,新媒体也有虚拟记者“全记者”,并以“全记者跑两会”来创新媒体融合产品,推出了一系列全国两会新媒体产品。全国两会期间,《佛山日报》全媒体融合的产品收获了1300万+的阅读点击量。  相似文献   

2.
广泛深入地开展“双增双节”运动,是我们今年的两件大事之一,自然也是各新闻单位宣传的重要任务。从2月份起,《新疆日报》对此作了大量报道,对推动自治区各行各业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引导地州报认真作好这方面的报道,无疑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欣喜之余,笔者又不免有些遗憾,总感到《新疆日报》对此项运动的宣传报道还“不够味”,还处在一个低层次上,现在提出自己的看法向同行求教。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新疆日报》从今年2月份至9月份,共发出关于“双增双节”的大小报道(含言论)150篇左右,从这些报道的内容来看,存在着三多两少的问题,即:一般动态多、讲点滴节约的多、表扬的多,有一定深度的少、批评的少。  相似文献   

3.
重大主题报道,是党报正面宣传的重中之重。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做好这一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是党报义不容辞的职责。新疆日报社党委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宣传报道工作,根据自治区党委的相关要求,多次召开专题策划会,紧密结合《新疆日报》实际,制定"《新疆日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报道方案",精心筹备,安排各文版、  相似文献   

4.
记者当“王海”──一次宣传报道的实践与体会湖北《宜昌日报》傅天好《宜昌日报》今年策划“记者当王海”,深人经济活动最前沿,向“假冒伪劣”宣战,向市民宣传商品消费知识。当3月17日《宜昌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打假捉劣盼勇士,千呼万唤始出来“王海”在宜昌露面...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新疆日报》已刊发新闻评论、辅导材料、动态消息、理论文章、人物专访、新闻故事(图片)、典型报道等150余篇(幅),受到了各族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把公民道德建设宣传好,要使宣传报道独具特色,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建设”、“规范”与“鞭挞”三者之间的关系,即要运用好公民道德建设宣传的“度量 将“建设”作为宣传重点.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之 “度”  相似文献   

6.
世人瞩目的“两会”已先后降下帷幕。这是一次民主团结的大会,求真务实的大会。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两会”精神,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工人报刊、企业报刊和一切新闻媒体的一项头等重要的任务。今年是我国改革和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今年的“两会”也就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要宣传贯彻好“两会”精神,首先要学习好“两会”精神。只有学习好,才能宣传贯彻好。只有通过学习,吃透“两会”精神,抓住重点,才能制订出正确周密的宣传计  相似文献   

7.
“改革的宣传如何深入人脑?”这是近期新闻界的“热题”。如何入脑。实际是讲宣传艺术问题。使我们的报道脱离“宣传腔”。让读者感到自然亲切,易于接受。回顾我们铁岭日报的近—个时期的宣传报道工作,体会有这么三点。  相似文献   

8.
“两会”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决定着该地方未来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两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过去,“两会”的宣传长期存在着一般性活动报道过多、写法陈旧呆板、内容简单雷同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传播效果。近年来,《遵义日报》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对“两会”报道形式、报道内容进行了大的改进,对“两会”上提出的重大决策,用专题形式做深做透,引发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9.
新疆日报的乌洽会宣传报道如同乌洽会一样圆满成功,受到了自治区领导、区内外新闻界同行以及读者的广泛称赞。新疆日报对乌洽会的宣传报道,有几个显著特点或突破: 一是时间长、跨度大、阶段多、竞争激烈、有难度,这在新疆日报的战役宣传上是极少见的。跨度大,乌洽会的报道不同于以往会议报道,时间长达半年,从今年4月份就揭开了宣传报道的序幕,中间跨了星火会、七一、八一等几个大活动。阶段多,报道分为初期阶段、会前阶段、洽谈阶段。竞争激烈,在短短的9天洽谈期间,乌鲁木齐记者云集,350多名中外记者(尚不包括自治区各新闻单位的二线记者)活跃在洽谈的场内场外。当中外客商在紧张洽谈时,中外新闻记者们、尤其是自治区各新闻单位的记者也展开了一场紧张激烈的“新闻大战”。中外客商住宿分散,  相似文献   

10.
近四年以来,《连云港日报》坚持把贯彻落实“三贴近”作为统领宣传报道工作的必然要求,坚持以“创新报道内容、创新报道形式、创新报道手段”的“三创新”作为落实“三贴近”的突破口,在不断创新中努力提高宣传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对哈尔滨市每年召开的市人代会、政协会进行报道,一直是《哈尔滨日报》政务报道的重头戏之一。“两会”年年开,如何能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又想方设法推陈出新,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报道“两会”,是我们长期探索的课题。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哈尔滨日  相似文献   

12.
韦名 《新闻三昧》2003,(8):31-31
笔者曾几度参加省级“两会”报道,并多次受省人大、省政协表扬。下面,笔者就地方工人报如何参与“两会”报道谈几点体会。善于取舍。地方工人报,由于受人力和版面等的影响,在宣传力度和报道的数量上无疑与地方日报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求工人报记者要在众多的“两会”消息中有所取合,有所为有所不为。2000年《南方工报》的“两会”的人大报道只发稿6篇。这6篇报道没有一篇是会议消息,也没报道人代会开幕闭幕,只选择了国企改革、职工、  相似文献   

13.
三月,开“两会”、听“两会”、看“两会”、读“两会”,堪称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政治文化生活的焦点。而三月,对于参与报道“两会”的记者来说,则是忙碌、兴奋而又有压力。一、精心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吉林人民广播电台高度重视全国“两会”的宣传报道工作,台、部领导要求与会记者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宣传报道好“两会”,并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把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的心声结合起来,同时要严守职业纪  相似文献   

14.
《通辽日报》是内蒙古自治区一家地市级党报,如何宣传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战略?怎样将“8337”发展战略与本地发展宣传有机结合起来,是摆在通辽日报社广大编辑记者面前的一个课题。在“8337”发展战略的宣传中,《通辽日报》通过精心策划、整体布局、集中兵力、突出重点,对“8337”发展战略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丽 《新闻世界》2011,(11):18-19
本文对8月12日至9月23El的《记者走江淮》进行内容分析,分析目前《安徽日报》“走基层”系列报道在宣传报道上具有的三大特色:一、从信源看,宣传工作面向全省开展;二、从内容设置上看,多做“视角下移”的典型报道;三、从写作手法上看,以人为本的写作理念使得栏目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6.
吕德生 《当代传播》2006,(5):108-108
今年初,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政协辞退6名政协委员的事件引起了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新疆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都给予了突出报道。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机关报的《亚洲中心时报》,除详细报道这件新闻外,又组织力量几次到天山区政协采访,先后以两个整版全面、深入地进行报道,引起很大反响。这些报道,是《亚洲中心时报》积极贯彻落实新闻“三贴近”的实践,也是对改进政协工作宣传报道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改革的宣传如何深入人脑?”这是近期新闻界的“热题”。如何入脑,实际是讲宣传艺术问题,使我们的报道脱离“宣传腔”,让读者感到自然亲切,易于接受。回顾我们铁岭日报的近—个时期的宣传报道工作,体会有这么三点。捕捉结合点和渗透层三中全会的两个基本点是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那么,在进行两个基本点的宣传时,就应该注意探讨、捕捉两个  相似文献   

18.
杨爽 《新闻世界》2013,(8):235-237
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和《新疆日报》作为中央和地方党报的代表,对报道量、新闻体裁、特刊及专栏的设置、两会报道关键词、图片运用等,分析中央和地方党报关于“两会”报道特色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疆日报》,我认为办得是好的,是能听党的招呼的。特别是今年动乱和首都反革命暴乱期间,自治区党委的态度明朗,新疆的舆论导向没有出问题。《新疆日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很好地完成了宣传报道任务,为稳定我区的局势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87年10月6日、7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了记者罗荣兴、曹焕荣和祝华新合写的《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改革阵痛中的觉悟》两篇报道(以下简称《方位》《觉悟》)。各地读者纷纷写信,称赞这是引人入胜、鼓舞士气的好文章。首都新闻界也给予高度评价。10月15日,中国记协召开改革宣传座谈会,邀请作者介绍了采写经过及其体会。嗣后,我们和他们进行了交谈,写下一些感受,以飨迄今仍对这两篇报道颇有兴趣的读者。没有“背景”敢于报道热点和难点的题材我们和参加座谈会的一些同志都认为,《方位》和《觉悟》连续登在头版上,篇幅又长,显得份量很重,猜测这是领导出题目布置他们采写的。“不是的。”罗荣兴摇了摇头说,“这两篇文章没有什么‘背景’,而是我们教科文部的同志近年来在改革宣传报道中不断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