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举手效应”。有这么一件事:学生甲学习成绩校差,学生乙学习成绩较好,他俩聘请的是同一位家庭教师。这位家庭教师知道学生甲成绩差,就在每次辅导结束时叮嘱他:“在课堂上要积极一点,要多举手。”学生甲遵从了教师的叮嘱。过去,学生甲学习成绩较差,所以他根本不敢举手,任课教师也就很少提问他。后来,教师发现他举手的次数  相似文献   

2.
“举手效应”。有这么一件事:学生甲学习成绩较差,学生乙学习成绩较好,他俩聘请的是同一位家庭教师。这位家庭教师知道学生甲成绩差,就在每次辅导结束时叮嘱他:“在课堂上要积极一点,要多举手。”学生甲遵从了教师的叮嘱。过去,学生甲学习成绩较差,所以他根本不敢举手,任课教师也就很少提问他。后来,教师发现他举手的次数多了,也就格外关注起他来,并渐渐喜欢上了他。学生乙则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过去常常举手回答问题,当他看到学生甲也经常举手时,心里既不屑又有些嫉妒,于是倒不举手了。一段时间后,学生甲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学生乙的学习成…  相似文献   

3.
观点一:请的目的是为了不请(赵宇 小学3年级学生的母亲)我认为,父母先要明确给孩子聘请家庭教师的目的,也应该让家庭教师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把家庭教师请到家里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这里大有讲究。孩子之所以学习成绩不佳,除极少数是因为脑子有毛病,其中大多是由于不会学习,没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请家庭教师,目的应当是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说教孩子学会独立学习。换句话说,请家庭教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尽快摆脱家庭教师的辅导或指导。家庭教师就像是暂时辅导孩子学习的“拐棍”,他的任务不是永远伴…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观摩了一堂小学二年级的语文公开课。整整40分钟,学生除了举手回答问题之外,始终保持着抬头挺胸、双手叠紧放在课桌上的坐姿。学生上课坐端正、认真听讲,这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明文规定的,无可非议。然而,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要在40分钟内保持这种呆板的坐姿,他们会有多难受?此时,孩子们的心理会是怎样呢?“快快下课,让我活动活动,轻松轻松吧。”这可能是他们的共同愿望。听话的学生难受了,想动一动,可他心里会暗暗叮嘱自己:“不能动。我是好学生,上课乱动,老师会批评。”于是,只好硬撑…  相似文献   

5.
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了左手要求回答老师提的问题。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 不上来。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 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老师由此感到了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他私下里 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看到他举左手 ,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 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请家庭教师(亦可简称“家教”)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了,从繁华的大都市到偏远的小县城,请家教、当家教都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随着家教现象的日益普遍,家庭教师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众所周知,家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智力方面显而易见的影响,如学生学习成绩的提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一位教师发现上课时举手的学生很少,于是想法设法鼓励学生在上课时要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但效果并不明显。一次,在学生的一篇周记中,他偶然发现了学生举手少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名学生在周记中写到:"老师一直鼓励我们上课要举手发言,我是很想举手回答问题的。但一看我们的语文科代表很多时候都不举手,我有什么资格举手呢?"原来,很多学生在举手之前都把目光先瞄向语文科代表,他们认为,在语文课上,语文科  相似文献   

8.
史峰 《湖南教育》2008,(8):27-28
一、教师甲教学《皇帝的新装》遇到“突发事件”老师讲读课文:“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这时有学生举手:“报告!”老师问:“有事吗?”学生起立回答:“老师,课文中一个小孩子说‘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是事实吗?”老师笑笑说:“是呀。”  相似文献   

9.
蔡剑秀 《中华家教》2012,(10):16-17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非常看重孩子的课程学习,所以不惜重金聘请家庭教师.以帮助孩子全面提高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成绩。因此.社会上的各种介绍家庭教师的机构也应运而生.但它们情况各异。良莠不齐。家长茫然,学生惶恐……那么,应该怎样做才能聘请到“好”的、“对”的家庭教师呢?  相似文献   

10.
后进生是指思想品德方面表现较差,或学习成绩较差,或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两方面表现都较差,缺点较多的学生。也就是通常被许多教师称为“差生”或“双差生”的这些学生。  相似文献   

11.
那天,我们旁听一位老师的课。当 他刚问完问题,一名学生就“刷”的举 起了小手,他笑了。但随着那位学生丢 三落四的混乱回答,笑在他的脸上慢慢 消失,没等这位学生说完,他就不客气 地说道:“难道你不懂应完全想好了才 举手回答吗?”“难道我不能先举手才 去想怎么回答吗?”学生也为老师打断 他的话而懊恼, 嘴里喃喃的说道。 “妙!”我心里不禁暗暗为学生的回答 喝彩。“完全想好才举手回答”与“先举 手才去想怎么回答”这是多么奇妙的哲 理啊! 记得前不久从报上看到一则真实的 故事,说的是1973 年…  相似文献   

12.
施美娟 《学子》2013,(2):46
一、在关注中激发兴趣,接触"easy"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和自尊心,他们也同样渴望进步,但他们都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学习成绩较差。有的学生因为父母离异,造成性格孤僻内向;有的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造成不重视学习,学习习惯较差等。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去发现这些差异,并在分析这些差异的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上学年,在我五年级的班上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在课堂上从不举手回答问题,即使喊他回答问题,他也是  相似文献   

13.
宽容     
生物课上,我要求学生想想怎样写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谁先准备好就上黑板去写。谢星同学很快举手了,我示意他上去写,他却说:“我还没准备好。”“那你继续准备吧!”我说。接着就有很多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了。他急了:“老师,我准备好了。”于是我让他上去了,可他在讲台上磨磨蹭蹭,老是下不了笔。我又提示他,他才动手了。下边的学生跃跃欲试,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不是这样写。”“那里错了。”……我正要制止其他学生的议论,他猛一转身,双手擂在讲桌上,  相似文献   

14.
历史课上,教师在引导学生“比较18世纪英国内阁制度和同时期中国清代内阁制度的不同点”时,根据学生的举手情况,教师点名叫了甲、乙、丙三位学生来谈这个问题。轮到丙时,丙磨蹭了一会,说:“英国内阁有行政权力,中国清代的内阁好像没有这个权力。”教师听了,马上评价道:“不错,连丙同学都分析得这么好,说明他这次是认真思考了。”丙霎时满脸通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眼前的时光     
有一位教师,花了半小时告诉学生关于地狱的恐怖,然后他问学生:“有谁想要下地狱?” 没有人举手,教师感到很欣慰。他又花了半小时,告诉学生极乐世界的美好,然后问学生:“有想去极乐世界的举手!”  相似文献   

16.
条件一:有令人满意的学习成绩有令人满意的学习成绩,才有说服力,才能与“优秀”相匹配。那种能站得住脚,经得起考验且总处于一个较高水平,有进步空间,可持续提高的学习成绩是令人满意的经过一次考验,发现班级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成为学科“领头羊”了,学生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7.
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准备通过点名把学生叫到跟前当面批改作业。这时,前排一个平常不爱讲话,学习成绩较差的男生走到我的面前,轻声对我说:“老师,您可以先给我批改作业吗?”我说:“可以呀!”他红着脸,用低得只有我能听得见的声音怯怯地说:“老师,给个‘优’吧!”我抬起头来,惊讶地看着他。  相似文献   

18.
造 句 老师让学生用“七上八下”造句.学生们想了很久,谁也没想好该怎 么造句。最后,还是小明率先举手了。老师示意让他发言。小明站起来后 这样念道:“…………” (提示:小明也觉得用“七上八下”造句很难,但他仍是造了个句子, 会是什么呢?) 有字为证 小妹兴致勃勃地跑来喊道:“妈妈,明天下大雪!”妈妈看看艳阳高照 的窗外,不解地问道:“你怎么知道?”小妹一本正经地说:“……” (提示:小妹为什么说好端端的天气会下大雪呢?) 蚊 子 在一次军训中,甲同学的脸上被蚊子咬了几个大包.痒得他心里直发慌。最后,他忍不住…  相似文献   

19.
学生心理上的“无用意识”会给英语学习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要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无用意识”,树立信念。  相似文献   

20.
案例一:口头评价——公开课上,成绩较差的欧红同学举手回答了问题。老师说:“回答得好,你真能干!”接着转向大家:“今天的学习,大家表现不错,老师提的问题就连平时成绩最差的欧红同学都回答对了,让我们用掌声向他表示鼓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