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跟回响着《White Ablum》的白色圣诞说完再见,转眼,我们就将迎来新的一年。在中国,由于春节的存在,许多人心中的元旦不过就是"三天假期"而已。但对于日本人来说,新年元旦才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而许多ACG作品也描绘了各具特色的日本新年场景,浓浓的和风美得让人难以抗拒。说说:那些不可不解的年俗在中国,新历的1月始于"元旦",而农历的1月才"被称为"正月",春节则是正月初一。日本曾与我们一样,是庆祝农历新年的。但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改用公历,从此之后便开始庆祝新历的新年了。  相似文献   

2.
新年之初,《人民教育》(2009年第1期)编辑部发表的新年献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期待着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期待着学生从精神的成长到身体的成长,都更加趋于强健……"这些话中隐含的教育之忧再一次触动了教育人的道德反思和良知自省。一些学校存在的冷漠的压制与无情的强  相似文献   

3.
"笛声"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传统意象,当代作家刘醒龙在其长篇小说《天行者》中延续着对这一意象的抒写。在他笔下,"笛声"被赋予多重的情感内涵:或是乡村启蒙的坚守;或是纯粹情感的诉求;或是现实体制的讽喻。透过刘醒龙笔下的"笛声"意象,既可以窥探出中国乡村民办教师的生存遭际和精神困境,又可以展现作者对乡村精神启蒙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4.
本期言论     
<正>无论是"江南的冬景"还是"故都的秋",都藏着一个"人",都凝聚着郁达夫个人的"风神"。就《故都的秋》而言,正因为有"人"的存在,才有"味"的感知,才有"故都的秋"的整体呈现,才有"境"的参差,才是中国文人笔下的中国的"自然"。(郭妍妍《三境与三味——〈故都的秋〉课文解读》,第26页)  相似文献   

5.
正国民性的探讨,是许多严肃作家笔下的共同话题。在《祝福》与《装在套子里的人》中,鲁迅和契诃夫都采用第一人称"我"来揭示当时社会的国民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民众的奴性使得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统治者的帮凶,严重阻碍社会的变革。《祝福》中鲁镇的人们为什么那么一致地对待祥林嫂?因为大家都深受"理学"的影响,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自觉不自觉地成了统治者的奴才和帮凶,本能地、顽固地维护着  相似文献   

6.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重要的情感寄托,它承载了人们对亲友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新年到了,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品味绘本里的"中国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香香甜甜腊八粥》 张秋生/著朱成梁/绘 在遥远的大山坳里,有一个小小的村落.腊八节就要到了,住在红柿大院的嫣儿和家人一起准备做腊八粥.绘本以腊八粥为线...  相似文献   

7.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在作者笔下,古老的边城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美。边城明净的风光,淳朴的民风,教化着善良敦厚的人们。  相似文献   

8.
<正>木心《九月初九》说:"中国的‘自然’内有‘人’——谁莳的花服谁,那人卜居的丘壑有那人的风神,犹如衣裳具备袭者的性情,旧的空鞋都有脚……"无论是"江南的冬景"还是"故都的秋",都藏着一个"人",都凝聚着郁达夫个人的"风神"。就《故都的秋》而言,正因为有"人"的存在,才有"味"的感知,才有"故都的秋"的整体呈现,才有"境"的参差,才是中国文人笔下的中国的"自然"。  相似文献   

9.
主编通讯     
《中国特殊教育》加05年第1期伴随着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的喜悦与读者相见了。首先向所有关心支持特殊教育事业的和我们期刊的朋友、作者和读者们拜年!祝福仁们新年万事如意,阂家幸福!新年里我们带给广大读者新的内容。“特殊高等教育”是本期的重头戏,顾定倩教授的《对高校特教  相似文献   

10.
转眼间就到了新年,我坐在窗前,阳光透过玻璃渗了进来,染上一地金黄,暖暖的,很舒服。耳机里响起了平原绫香的《风》,略带沙哑的女声和着婉转的丝竹,音符流淌之间,笔下蹦出了一个词:希望。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年的来源,可根据丰富多彩的传说追溯到几千年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年"的传说。相传"年"是一种凶猛的野兽,喜欢在每年除夕吃人、畜。人们为防御它,聚在一起,通过燃竹发出爆裂声和贴门神等方法来驱赶"年"。而后相沿形成节日,即"春节"、"新年"。  相似文献   

12.
正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主题的第七单元,编排了《人物描写一组》《金钱的魔力》以及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的《刷子李》三篇课文。编者的意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至于应该体会和学习运用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教材的"交流平台"及配  相似文献   

13.
新年致读者     
飞雪送旧岁,红梅迎新春,2003年欢笑着向我们走来。 刚刚过去的2002年,是中国人民豪情满怀、壮志凌云的一年。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制定,让多少人激情奔放、心潮难平。 当新年来到,我们对广大读者给予《湖南教育》的热情鼓励深表感谢。衡阳市蒸湘北路小学周玲丽老师在信中说:“近年来,《湖南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红,老师们都争着看、抢着看。她  相似文献   

14.
正从沈从文的《边城》、鲁迅的《故乡》,到萧红的《呼兰河传》,再到路遥的《人生》、莫言的《丰乳肥臀》……文学中的乡土中国跟随着动荡的社会变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故乡是用来怀念的,故乡是用来美化的,故乡是用来失望的"1934年,三十二岁的沈从文因为母亲病危从北平返回湘西。阔别十八年的家乡已经不是他记忆中美好纯粹的样子。湘西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灵感发源地,是遗世独立、平静祥和的家园,是中国古代对于乌托邦最早的想象。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曾感动了一代中国人。那种无与伦比又无以言尽的亲情,触动着每个人的灵魂。这次龙应台出版新书《目送》描述三代间的亲情,特别是她记下自己如何送别父亲走完生命最后一程,读完让人热泪盈眶,可谓是二十一世纪的《背影》。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的神话小说《普罗米修斯》深受古希腊神话"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影响,其笔下的伟大天神成了被遗忘、被怀疑、被厌倦、被排斥的对象。而卡夫卡另外一部小说《变形记》与小说《普罗米修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人公格里高尔实质是卡夫卡笔下普罗米修斯神话故事人物的变体。虽然格里高尔长着甲壳虫的丑陋肉体,却有天神普罗米修斯的高贵灵魂。化身甲虫的普罗米修斯苦苦挣扎以期得到周围人的同情与理解的惨剧揭示了卡夫卡生活时期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对普通下层小人物人性的戕害与扼杀。  相似文献   

17.
2013年暑假,中央10频道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两档节目掀起了汉字热。当人们和选手同步答题时,发现写好汉字说着容易做着难,中国人能够写出漂亮汉字的人却寥寥无几:有的提笔忘字;有的多点缺撇;有的笔顺颠倒;还有的结构不合理,极其难看。身为中国人写不好中国字,这不是个别现象,这种状况,怎能不令人忧虑。本文从汉字正起来、准起来和美起来三个方面对日常教学的"硬伤"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正>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因为浸染了鲁迅的精神气质和他对知识分子命运的体认与思考,因而在现代文学中有着独特的蕴涵和价值,论者多从知识分子命运的角度对《孤独者》进行解读。近10年中,一些论者仍延续以前社会学角度的解读:王学谦、张福贵的《存在与超越——论鲁迅小说中人的存在和自由》认为"觉醒者的悲剧深深地根植于人的存在之中";而"封建文化正是经由这种人的存在特征""将觉醒者扼杀"。鲁迅笔下的觉醒者在封建文化的语境中受到双重的约束:一是  相似文献   

19.
朱思克  孙涛 《语文天地》2013,(15):19-21
《故都的秋》创作于1934年8月。1934年1月1日,郁达夫在《元旦感想》中写道:"想起范石湖的‘老病增年是减年’,少不得又要黯然神伤了。"又在这一年的《新年试笔》中说:"假若要我说出新年的心愿,而来作我的一年的希望的话,那我只盼望着今年一年能够不动一动笔,不写一篇字而可以生活过去。"郁达夫的确有  相似文献   

20.
<正>饥饿,在中国的历史上,不仅仅是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它更是中国人历史性的梦魇,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从《诗经·硕鼠》篇奴隶对衣食丰足的"乐土"的渴望,到汉乐府《苦儿行》中"苦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