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点     
“克隆疯子”安蒂诺里声称:克隆人明年初诞生意大利著名胚胎学专家安蒂诺里,最近在记者招待会上透露:一名怀有克隆胚胎的妇女已怀孕33周。B超显示,胎儿为男性,目前重约2.7公斤,发育良好。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世界上第一个“克隆人”将于明年1月初诞生。安蒂诺里早在去年8月就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大会上宣布了他克隆人的宏伟计划。当时安蒂诺里想采用类似克隆羊“多利”的技术:从丈夫的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放进妻子一个已经被取出细胞核的卵细胞内,然后把受精卵植入妻子的子宫,经过十月怀胎,婴儿就可以出世了。…  相似文献   

2.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通过最新的研究发现海豚或可以探测到孕妇子宫中正在发育的胎儿,回声定位的本能使得海豚具有这一特殊的机能,从某种角度上看,海豚可以“看到”胎儿。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地的一些科学家正在创造人造(人工)生命的消息既让人惊奇,又让人担心。在未来3到10年之内第一个人造生命有望诞生的预言使人们的眼光开始聚焦“人造生命”这个词。那么,人造生命是什么,对人类和社会将有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人们经常把"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称为"试管婴儿"。事实上,体外受精是一种特殊的生殖技术,是把卵子和精子都拿到体外来,让它们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然后把早期胚胎移植到女性的子宫中,在子宫中孕育成为胎儿。利用体外受精技术产生的婴儿称为试管婴儿,这些孩子也是在妈妈的子宫内长成的。可以说,"试管婴儿技术"等同于"体外受精"。试管婴儿技术最初由英国产科医  相似文献   

5.
一些无所畏惧的科学家正在研究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孕育生命——在人造子宫中。  相似文献   

6.
头颅可以移植,猴头已有移植成功的例子,人头移植成功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有人提出:人的心脏可以人造,称为“人工心脏”,那么人的脑袋是否也可以人造,即“人造脑袋”是否可能造得出来? 其实,自从人造心脏问世,并在人体上作了植入试验以来,人造脑和人造脑袋,亦在美国开始研制了。70年代初期,美国斯坦福大学利尔德教授,仿照人脑的神经组织结构,又仿制出一个很简单的“人造脑”样品。他的办法是从刚死而脑神经元未坏的大脑中,取出许多神经细胞单独加以培养,让这些神经细胞离体后继续存活,甚至继续分裂繁殖。然后,再把若干个神经元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极简单的人造脑组织,具有记忆能力。这是世界上最早  相似文献   

7.
张路 《百科知识》2010,(13):4-6
美国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历时15年、耗资4000万美元创造了一些新细胞(人造生命)。这项研究的负责人J·克雷格·文特尔把世界上这一首个人造生命称为“辛西娅”(即“人造儿”)。其实,这个人造儿只是一个人工合成的基因组,由这个基因组复制和产生了一些细胞,因此其本质是一种合成生命。  相似文献   

8.
《金秋科苑》2013,(17):12-12
“促进大脑发育”“有益视力”……婴儿配方食品标签中这类常见字眼或将被禁止。卫生部4日公布的《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征求意见稿)》强调,不应对0至6月龄的婴儿配方食品中必需成分进行含量声称、比较声称及功能声称。  相似文献   

9.
人工生命、人工系统、人工社会、人工一切?如果“人工”是指纯粹人想象出来的话,那么这一开场白是有道理的,因为整个技术科学和工程研究几乎是从事关于人造或人工系统的设计、分析、建造和控制,将来会走得更远。社会更是人创造出来的。不过,这样一来,似乎就没有引入“人工”的必要了,又回到常规熟知的“生命,系统,社会,一切”。  相似文献   

10.
娄午尘 《知识窗》2006,(4):13-13
(一) 明朝代宗景泰年间。苏州一个不学无术的通判(地方长官的助理)将坟墓前的“翁仲”(石人)称作“仲翁”,一时成为笑柄。为此,有人作倒语诗咏叹:“翁仲将来作仲翁。皆因书读少夫工。马金堂玉如何入?只好州苏作判通。”诗人有意把“读书”、“工夫”、“金马”、“玉堂”、“苏州”、“通判”等词字序颠倒,以作讽刺。“金马”、“玉堂”这里是泛指高级官署。后两句的意思是:这样的人不能当大官,只能在苏州当小小的通判。语气很尖酸。  相似文献   

11.
当你遇到创伤需要输血时,直接将一袋袋“血液”注入你的体内,而根本不在乎你是A型、B型,还是0型血。这样的事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因为一种“人造血液”可以让接受输血的人不用担心血型不合而出现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2.
张松 《百科知识》2011,(18):28-30
“砼”,(音“同”)这个字恐怕没有多少人念得准,不过从字形上看,砼似乎应该是一种“人工造出来的石头”。我们真是要佩服汉字造字的精准与奇妙,的确,砼正是一种人造石材,更准确地说是混凝土。  相似文献   

13.
《百科知识》2004,(3):12-12
当人体的器官出现问题的时候,医生们可以采取多种医疗措施,其中有一种就是用“人造器官”来替换这些损伤或者病变的器官。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经在实验室里面开发出了人造骨、人造肝、人造心脏瓣膜、.人造血管、人造皮肤、人造角膜等等人造器官,但是安全性依然受到质疑,美  相似文献   

14.
从怀孕前的3个月到怀孕后的3个月,每天一粒400微克的叶酸,这已是每个备孕女性和准妈妈的常识了. 叶酸,即维生素B9,因为与生命孕育密切相关,所以常被称为“孕妇维生素”“胎儿守护神”.现在,我们都知道叶酸能有效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最初,科学家在研究叶酸对人体的功用时,并未了解到其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作用,而是发现它可以预防女性怀孕时易患的一种恶性贫血.此后,研究者通过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探索叶酸的医用及营养学价值,这种维生素的“十八般武艺”才渐渐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15.
《大众科技》2008,(9):8-9
据《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美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培育出人体无核红细胞,这意味着人类在人造血液的进程上又迈出非常重要的一步。在不久的将来,献血将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6.
无论从起源的解释上,还是从功能的解释上,“人是什么”在今天都面临着高科技带来的疑惑。比如说从起源上,人是大自然的杰作,生育的过程就浓缩地再现了这个杰作自然漫长的进化过程,即自然界如何产生出自然人的过程。 然而,自从人工的生殖技术逐渐介入人的生育过程之后,“人是自然的产物”就开始受到了动摇。人工生育技术主要有人工授精、试管婴儿、人造子宫、无性繁殖、生殖细胞库(将生殖细胞冷冻起来以备后用)等,它们使得一部分人不再是纯粹自然生育的产物,而是人工生殖和自然生育的合作品,一定程度上成为技术的产物。这样,人…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男性利用腹腔孕育胎儿的实验,已取得重大进展,这一技术如能得到推广,将改变几千年来由女性承担孕育胎儿的传统习惯,  相似文献   

18.
据英国媒体披露,由于工作太忙没时间寻找生命伴侣,所以加拿大的科学天才勒同(Le Trung)花费14000英镑制造了一个“完美女人”——机器人“爱子”。勒同希望将来爱子可以充当“妻子”的角色,一天24小时照顾他。  相似文献   

19.
科技快递     
人造电子皮肤 日本科学家开发出表面密布传感器的人造电子皮肤.这一成果可以使将来机器人的皮肤像人的皮肤有伸缩性的材料覆盖到机器人的表面。这种特殊材料是用一种名为“并  相似文献   

20.
<正> 一、生物和非生物的界线将消失 科技的发展可以使生物和非生物两者之间互相“交换”、“通融”。比如,人体内可以移植电子耳、电子眼、微电脑;而一些劳动用具则可以人工智能化。 二、退休和非退休的界线将消失 从就业角度来讲,将来是知识经济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