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筭数书》校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筭数书》是20世纪80年代在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的数字竹简,是先秦的作品,是现在人们所知道的中国传统数学最早的著作。它内容丰富、深刻,对它的研究将进一步揭开先秦数学的面纱。2000年9期《文物》发表了《筭数书》的释文。该文对《释文》作了校勘,写出校勘记近190条。其校勘内容包括:⑴《释文》中的少量错简;⑵《释文》中字词的大量衍脱舛误,特别是数字计算的错误;⑶互训或通假字不当改而《释文》做了改动的;⑷原简中若干未被《释文》识别的字;⑸《释文》中个别小标题的处理的失误。另外,《筭数书》中分数表示方式的不同一,是先秦数学的固有现象,汉张苍等整理《九章算术》,才对此做了标准化处理,因此,不宜以后者为模式改动前者。  相似文献   

2.
《数学中的实验》一书的开场白如下:“信息技术革命最大的一个讽刺是,尽管Neumann和Turing等纯数学天才设想并制造了计算机,但至今这项神奇技术却对纯数学的影响甚微。”由M.Borwein和H.Bailey合著的这本书将于今年9月出版,它记录了上述现象是如何开始改变的。一度被数学家贬作计算器的计算机,现在能够通过运行实验并观测结果,用全新的方法和足够的能力完成基础性发现。  相似文献   

3.
省港人很爱国,他们对中国古算在中、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意义相当重视。在香港数学教育学会出版的《数学教育》(1998年12月)书评栏中特别提到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徐品方编著的《数学诗歌题解》一书,书评写得十分中肯而有份量: “《数学诗歌题解》是笔者迄今所见介绍数学诗歌最齐备的一本书,书中不仅介绍中国古代与数学有关的诗歌,也介绍外国的古代数学诗歌。这些诗歌  相似文献   

4.
1899年希尔伯特(Hilbert)出版了他的经典名著《几何基础》,从此奠定了几何公理化体系的基础。1984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吴文俊的专著《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一书,可以说是奠定了几何机械化体系的基础。它可以与《几何基础》媲美,成为机械化数学的典范著作。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数学书也应当承担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重要职责。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是我们一线数学教师又一个不断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他所著的《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这种提法,是符合数学教育发展要求的,在数学教育改革的今天,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和统计学的发展衍生出了关于数据分析的机器学习.这门新兴学科是数据分析领域的研究人员重点探究的方向.有科学家将机器学习定义为,计算机通过储存的数据经验不断提高其自身性能的行为.机器学习是指计算机通过固有的规律性信息获得新的经验和知识,从而提升计算机的智能,达到像人类一样作出决策的目的.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机器学习的探究和应用取得了很大成就,研究机器学习的数学理论和算法对计算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由史斌和艾扬格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机器学习的数学理论》一书,详细介绍了机器学习的数学理论,讨论了机器学习的优化理论,为提高计算机研究人员对于机器的认知、实现机器的自动化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以往人们不太注意的谭嗣同与数学方面的问题,经过历史资料的分析,本文认为,他通过创办浏阳算学社,拉开了整个湖南维新变法的序幕,他从维新角度对数学社秘主义的批判,在中国数学史研究上有一定意义,本文还剖析了代表其哲学,政治思想的《仁学》一书中所贯穿的数学和数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美国《数学评论》的创刊历史,对1996年至今的办刊发展进行了梳理,着重介绍了《数学评论》的评论原则和评论政策,并对《数学评论》经营上的成功之处,包括其多元化出版格局、注重技术提升和灵活的国际推广策略,以及美国数学会的出版文化和组织文化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10.
王尚济是近代中国对传入分析学知识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人物。其译著《解析数学讲义》自1922至1930年翻译而成,是法国数学家古尔萨的法文名著Cours d’Analyse Mathématique第1卷和第2卷前半部分的最早中译本。王尚济翻译此书与他曾受教于古尔萨,执教北京大学数学系时学生理解古尔萨此书原本大都尚有困难而其英译本存在明显缺点,合适的中文分析学教科书又匮乏的背景密切相关。《解析数学讲义》虽然存在一些翻译方面的问题,但不失为一部基本忠实原文、语言通俗易懂、译者对底本理解较为准确的高水平译著。囊括了所有古尔萨修订和改进的内容,是其胜过英译本之处。这部译著的出版对于抗战前古尔萨原书最新介绍的分析学知识的传入与大学分析学中文教科书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其出版后被一些高校用作教材,但没有再版,流传不广,未能对中国现代数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汤晓虹 《科教文汇》2012,(1):106-107
国内最早注意数学文化的学者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孙小礼,她和邓东皋等合编的《数学与文化》,汇集了一些数学名家的有关论述,也记录了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角度对数学文化的思考。稍后出版的有齐民友的《数学与文化》,主要从非欧几何产生的历史阐述数学的文化价值,特别指出了数学思维的文化意义。郑毓信等人出版的专著《数学文化学》,是用社会建构主义的哲学观,强调"数学共同体"产生的文化效应。以上的著作以及许多的论文,都力图把数学从单纯的逻辑演绎推理的圈子中解放出来,重点分析数学文明史,充分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肯定数学作为文化存在的价值。本文对数学语言所显示出来的文化韵味,数学历史凸现的文化底蕴以及数学活动展现的文化价值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以便阐释出"数学文化"到底应该"取"还是"舍"。  相似文献   

12.
陈碧飞 《内江科技》2009,30(6):187-188
《数学史》在今天已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对高校数学教学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针对我国高校《数学史》的教学现状,本文既论述了《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又对《数学史》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目的是使数学专业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欧洲,1805年出版的《新编中国儿童谜解》中就有24幅七巧图,并附有一份木制的七巧板。随后,1810年在法国,1818年在德国和美国都纷纷出版了关于七巧板的书。1978年荷兰人编写了一本有关七巧板的书,书中搜罗了1600种图形,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在这些书的前言中都写道:这是一种男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来自《哥德尔纲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一书的序言,在这里做了适当的修改,同时增补了该书第四章的有关内容,主要目的是强调当前哲学界对哥德尔思想的研究还很不够,许多深刻的思想尚待发掘.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哥德尔思想备受冷落的根源在于它不属于当代哲学的任何一个范式.跳出已有的藩篱,在数学实践中寻找哲学的灵感也许是理解哥德尔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5.
郭恩 《科教文汇》2009,(9):121-121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数学史是数学家们克服困难和战胜危机的斗争的记录,是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的历史。无理量的发现,微积分和非欧几何的创立,乃至费马大定理的证明等等,无一不是经历了曲折艰难最终探索出来的。这样的例子在数学史上不胜枚举。在此奋斗的过程中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也不是通过学习通常的教科书中被“包装”过的定理就能轻而易举得到的。有一位学者曾收集了九百余条关于数学本质的言论,著成《数学家谈数学本质》一书。书中的各家众说纷纭,观点各不相同,但数学家们都认为对数学史的了解,包括对一些杰出数学家的生平与事迹的了解会有助于吸收各种不同的数学经验,理解各种不同的数学思想观点,探求教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数学史是数学家们克服困难和战胜危机的斗争的记录,是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的历史。无理量的发现,微积分和非欧几何的创立,乃至费马大定理的证明等等,无一不是经历了曲折艰难最终探索出来的。这样的例子在数学史上不胜枚举。在此奋斗的过程中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也不是通过学习通常的教科书中被"包装"过的定理就能轻而易举得到的。有一位学者曾收集了九百余条关于数学本质的言论,著成《数学家谈数学本质》一书。书中的各家众说纷纭,观点各不相同,但数学家们都认为对数学史的了解,包括对一些杰出数学家的生平与事迹的了解会有助于吸收各种不同的数学经验,理解各种不同的数学思想观点,探求数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人》2023,(3):78-78
《心中有数:生活中的数学思维》是一本有趣的数学思维书,书中用生活中的案例与数学公式相结合,致力于引导读者用严谨的理工科思维,来看待当前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帮助读者了解数学思维、掌握数学思维,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之中。小到电饭锅为什么不会煳底、筷子夹不起来豌豆丁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王光明 《学会》2013,(11):32-33
2000年我写了一本宣传科协的书———《科协纵横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对《学会》杂志作了这样的介绍和评述:《学会》是1983年3月创刊,比《科协论坛》早两年。1982年夏天,华东、东北两区学会工作研讨会在江西九江召开,当时我也参加了。会上有科协学会部的同志建议办一份学会工作研究与交流的杂志,与会同志一致赞成。后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终于办成。  相似文献   

19.
在欧洲,1805年出版的《新编中国儿童谜解》中就有24幅七巧图,并附有一份木制的七巧板。随后,1810年在法国,1818年在德国和美国都纷纷出版了关于七巧板的书。1978年荷兰人编写了一本有关七巧板的书,书中搜罗了1600种图形,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在这些书的前言中都写道:这是一种男女老少、达官贵  相似文献   

20.
王葆仁教授编著的《有机合成反应》分上下两册,先后由科学出版社于1981年和1985年出版。这两卷书取材新颖,编排独特,实用性强,在为数不多的我国学者编写的实验有机化学著作中,别树一格。自出版以来,受到我国有机化学工作者,尤其是实验室人员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