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微博等社交网络使得自媒体大量出现成为可能,在这种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力,每个人的微博都具有潜在的商业和营销价值.微博营销价值开始显现首先,微博作为自媒体的典型样本,媒体功能开始显现,已经开始对传统媒体进行瓦解和重构.  相似文献   

2.
秦一乔 《今传媒》2012,(3):95-96
随着博客、微博、个人主页等网络媒体日益深入生活,个人获取、发布信息更加便捷,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媒体"。大众传播在自媒体时代有了新的面貌,曾经适用于传统媒体的"拟态环境"理论也有了新的变化。本文通过思考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发展情况,试图揣摩"拟态环境"的现状,把握自媒体传播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出现使媒体间的竞争近乎白热化,不少媒体都开通了官方微博参与竞争,微博成为媒体竞争的新阵地。本文拟以开设官方微博较早的《潇湘晨报》为研究样本,对其开设在新浪网上的官方微博发展现状进行探析,希望能对其他媒体微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潇湘晨报》官方微博的成功因素分析从2009年10月28日《潇湘晨报》开博至今位居新浪媒体微博中的第37位,仔细看来,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有其独特的"制胜法宝"的。(一)微博发布频率得当  相似文献   

4.
无线互联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应用的普及,带领我们走进了以个人传播为主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截止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人。①新浪微博2013年上半年注册用户已达到5.36亿人。作为活跃度极高的信息传播空间,微博已经成为当下网民进行自媒体传播的重要工具和载体。经历了3个春秋发展起来的微博,已经从快速上升期走向成熟期。网民刷微博的诉求越来越集中的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对以政府为代表的公权力进行舆论监督"、"对造成负面影响的社会公共事件进行问责""、进行日常或特定事件下的情绪宣  相似文献   

5.
随着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人人手中都有了一个"通讯社"。很多新闻,职业记者还没到现场,或者没来得及到现场,现场情况就已经在微博、论坛、博客上传播了。从广泛意义上来说,这些通过社交媒体发出信息的人,就是"公民记者"。在"公民记者"时代,任何人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的消息,都可能成为新闻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重要的新闻,甚至具有全球影响的重大新闻,往往最先由社交媒体发出。比如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消息,就是一个名叫"Kayne"的网友,2010年8月8日凌晨在新浪微博上最先发出的。  相似文献   

6.
一年前,有些人觉得微博不太入流;半年前,意识到另一个舆论场不应该失声;而今天,中央领导的活动进入了微博。中央领导到哪里调研了、讲了哪些话,甚至乘坐的交通工具、吃饭的餐单,都第一时间在微博中"直播"了,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它成了最近一段时间网民和媒体热议的事情。微博这种报道形态,将给媒体带来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深入掌握微博及"把关人"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将主要对"把关人"理论在微博媒体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文章主体部分将从微博及对"把关人"理论的概述入手;分析"把关人"理论对微博环境重要性;深入探析把关过程中遇到的困境,着重从各个侧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自2010年微博元年开始,进入了一个以微博为典型代表的新媒体爆发时期,微博、微信、二维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APP等层出不穷,一时让传统媒体有些应接不暇。虽然大家都在说"新"媒体会革了"旧"媒体的命,但时至今日,大家仍没有找到一条真正适合传统媒体发展的新媒体之路,始终没有摆正新旧媒体的关系。本文探讨了微博与传统媒体的融合现状。  相似文献   

9.
正借助手机的移动性与网络的自媒体性双重结合,微博已经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当中,并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个体的生活圈子,微博文化已经成为媒体文化的最新产物。"微博控"的出现足以说明微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这些人对微博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对微博极度狂热,沉浸于微博平台所塑造的虚拟空间里,并且行为方式受到微博言论的强烈影响。鉴于此,可将微博文化定义为:多元而分散的社会主体在微博技术平台上所从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今的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的大浪搏击中,积极向多元化、全媒体转型,其中尤其值得关注和重视的是,报纸、电台、电视台、杂志几乎所有的媒体机构,都积极搭乘新闻的第一曝光平台——微博,通过微博及时发布和充分延伸其本体的影响力。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2年新浪媒体微博报告》调查显示,《人民日报》微博名列"媒体微博综合榜"前三甲,其阅读人数、与读者互动性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微博带来了高度的"信息自由",却也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添上了翅膀,加大了谣言传播的可能性。从微博谣言传播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欠缺"把关人"的媒体环境存在很多隐患,尤其是危机事件爆发时,言论失控或许会走向极端。作为新媒体平台,微博省略掉的"把关人"功能,不是不需要,而是需要一个更适合微博传播模式的特殊"把关人"将这个漏洞补上。因此,微博时代需要既可靠又有公信力的微博"把关人",而微博运营方有对海量信息进行把关的责任,于是微博辟谣账户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界常讲的一句话,也是媒体记者一直在坚守的行为准则.特别是随着微博的兴起,"人人皆媒体".每个人都有话语权,每个人都有机会发声,给传统媒体提供了很多不确定的新闻源,记者们在获得新闻源后,便会直奔现场,因为"新闻的力量在于用事实说话,媒体必须谨慎线上线下求证."  相似文献   

13.
<正>据资料显示:2013年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有4.6亿,毫无疑问微博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社交、沟通、发表观点、发布信息的主要渠道。与此同时,各大网站的微博、各类社交网站、论坛、腾讯QZONE蔚然成风,每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属于自己的声音,所有这些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观民生新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民生新闻如何突出重围,重拾阵地、再现辉煌  相似文献   

14.
随着4G时代的到来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原来的传统媒介向现在使用最多的自媒体转变。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也开创了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自媒体时代下,每个人都是一个"微"媒体,可以随时随地创作内容,发布信息,接收反馈。它大大改变了原来一对多的固定化传播模式,更是引发了广告的变革。微博作为自媒体中的典型代表形式之一,一种最受欢迎的社会交流平台,本文将着重研究微博区别于其它自媒体所特有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对微博广告如何巧妙的进行创意与策划,使广告信息的传播价值最大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似乎一夜间,不论是明星大腕还是普通人,都成了“微博人”。而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公共事件都与微博挂上了钩,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无法和微博在时间上竞争,几乎所有的微博用户都成为了潜在记者。由此出现的一个现象是,传统媒体高度关注微博,高度关注微博上的信息,微博上的热点几乎都成了传统媒体报道的重点——传统媒体“跟着微博走”。  相似文献   

16.
浅析微博时代公众话语权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媒体也不断涌现。社会性媒体是一类新型的在线媒体,它具有参与性、开放性、对话性、社区性、连接性、匿名性。微博无疑是使用最广、最常见的一种社会性媒体类型。在微博时代,每个人都是受传者和传播者,发布传播信息也更加的方便、快捷。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阐述微博的传播特性,浅析社会性媒体时代公众话语参与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传统媒体与微博的融合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文 《新闻知识》2012,(5):108-109
作为新媒体重要形式的微博,其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为一体的全民传播特点,使得信息传播具有高度的互动性、迅速性、开放性等,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极大影响,既为传统媒体带来巨大挑战,也为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过程中,每个人都是传播的节点,每个人都是关注者,每个人都是被关注者,这种新的媒体生态环境的生成,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面对微博产生的巨大压力,传统媒体开始与微博融合,以寻求新的突破,本文着重阐述传统媒体与微博融合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13,(4):53
截至2012年底,新浪微博认证的媒体微博总数突破11万个,包括17221个媒体官方微博和92945个媒体从业者微博。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新浪微博中17221个媒体机构微博的一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400位活跃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知名微博,并对其进行二级指标统计。汇总两次统计结果,得到接触指数、互动指数、媒体发声指数和舆论影响指数四项指标,对其进行权重叠加最终得到综合排名前十的各类媒体微博。其中,@财经网、@南方都市报、@人民日报名列"媒体微博综合榜"三甲;@人民日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等荣获"十大党报微博";  相似文献   

19.
查锴 《新闻前哨》2013,(10):94-95
新浪微博的口号是“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通过微博表达自己,发出自己的声音。微博让每个人都有了麦克风.其本质是一种社会化媒体,是传统媒体的竞争对手和可利用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肖擎 《新闻前哨》2013,(9):46-46,63
2012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推出评论栏目——"你好,明天",每天临近午夜更新。这个栏目紧扣热点,积极发声,精炼有度,既区别于《人民日报》的纸媒评论,也区别于网络微博上的"散户"评论。随后,一些传统媒体相继推出微博评论栏目,如新华社新华视点的"新华微评",《南方都市报》的"南评晚钟",《新京报》的"新京报快评"等。还有一些媒体,虽未以特定栏目命名,但观点、态度大量存在于微博文字中,都各自赢得了关注。这些媒体都有自己的传统评论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