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古梦曦 《辅导员》2014,(21):47-47
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有时是一种偶然。 “小蝴蝶”是一只小狗,它是自己撞进家里来的,爸爸说是吉兆,便收留了它。我和它并没有一见如故,因为它很脏。可是当爸爸给它洗漱、打扮好带出来,  相似文献   

2.
爱心永驻     
薛茹 《青海教育》2003,(11):14-14
哲人说,爱是一种深刻的情感,它给黑暗的世界带来光明。诗人说,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千百年来,爱一直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人们歌颂它、赞美它、追求它。在我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3.
变异修辞;情感的激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异修辞是一种艺术化言语,它遵循和一般语言不同的运思规律。它遵循的是情感逻辑,而不是理性逻辑。它是发话主体情感激活的表现,所以,它负载着意蕴深厚的情感信息。它旨意深远,辞气昌大。它之所以美,并不是由于物理的、生理的信息得到准确的再现,而是物理的、生理的信息与发话主体特有的情感信息发生了特异的组合。它是由于情感驱使,使发话主体自然地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言语。所以它不是科学的认识,而是艺术的审美。这样,体现了它的变异性和它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4.
入世进取、建功立业,是中国古代学中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主题。先秦是它的形成期,汉魏六期是它的发展期,唐宋是它的鼎盛期,元明清是它的变勒期,这个主题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社会的变化密切相联的。  相似文献   

5.
校因文化不仅仅指校园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琴棋书画、游戏游艺等活动,它以师生课余玩乐自娱为主,它有着非常深广丰富的内涵,可以说是校园内的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在校园内,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校园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蚜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它是光辉的、更是朴素的,它是崇高的、更是平凡的,它是理想的、更是现实的。它就在我们身边,天天面对,事事相关,需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从点滴做起。  相似文献   

7.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最突出、最基本的传统美德,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是个人、家庭、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它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主要的是它还包含有教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头鱼     
朱凯 《青年教师》2004,(10):1-1
一位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来一个菠萝,好奇的孩子被这个从未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这位母亲告诉孩子:“这是菠萝,是可以吃的,它的外表很硬、有很尖的刺,不能去摸它!它很重,你提不动它,但是它是圆的,你可以滚动它。你闻一闻,它是不是很香啊?现在我们把它拿到厨房去切开它,切好后用盐水泡一泡,就能吃了,它吃起来就又香又甜了。”  相似文献   

9.
音乐的三大要素是节奏、旋律与和声。它们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音乐。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是主题和激情;和声是音乐的色彩,它是渲染和修饰;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它是基础和动机。音乐,它乘着旋律的翅膀穿越倾听着的心灵,它用精巧的和声编织梦幻,它更以驿动的节奏展示自己的生命和存在。  相似文献   

10.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高等理工科院校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桥梁,它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能力的大检阅,它是学生对工程设计、工程研究的综合训练,它是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范仲淹《岳阳楼记》写于岳阳,其理由有三:一是,求记与撰记间隔时间之长、记成后转递书刻紧张的时间问题和滕子京对所求之《岳阳楼记》的要求,及当时严峻的现实情况的需要,是范仲淹亲临实地作记的主要原因;二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此记写于岳阳的内证;三是,范仲淹在岳阳市云溪区置有田庄,乃其亲赴岳州作记的重要旁证。  相似文献   

12.
比较英汉两种语言,英语多措词简约、行文简洁、文意客观,文采朴素;汉语则辞藻华美、行文繁缛、文意浓郁、文采飞扬。换言之,英语以白描胜,所忌者铺张渲染;汉语以写意胜,所重者诗情画意。汉语行文,特别是记述、描写类文字中,有一种明显的以词组为句段构建句子的倾向,词组在汉语句法单位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实践的趋利性是指实践合乎目的运动的趋向性,也就是实践活动向主体得到利益的方面发展,“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有力地证明了实践的趋利性问题。实践的各个要素都表现出实践的趋利性。根据实践主体的记和实践结果的不同,实践的趋利性分为不同的类型,认识实践的趋利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牛晓平 《海外英语》2012,(14):228-229
Presupposition is widely studied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nowadays while it was firstly put forward in philosophy.Early study ex amined it from semantic approach,which treated it as the relation between two propositions.In 1970s,it was found presupposition was also a pragmatic concept,which held that presupposition varied with context.The author holds that semantic approach can’t solve all the com plex problems while it’s the basic part about the issue.Only through the pragmatic approach can we study it dynamically.  相似文献   

15.
新闻道德既有一般职业道德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从新闻职业劳动的特点以及与其他事业的比较中可知:产生的时间晚、被关注的程度高、受“史德”的影响深以及普遍性与阶段性并 新闻职业道德独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区分一个好书店和一个精品书店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呢?什么样的精品书店能够激发起你对以前读过的名著的强烈思念、能够让你四处向朋友推荐呢?可能是你喜爱的作者能够一再地带你回到过去的时光或者是那种氛围?是那些书籍或者故事的分类让你犹豫不决.还是那些知识渊博的书店工作人员所给予的建议让你踏上一条全新的知识之路或者说是逃避现实世界的幻想之路?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that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VET) can play in Southern African responses to major socio‐economic challenges. It argues that this role will be most pronounced if it is articulated within a broader educational and economic vision that is shared by a range of stakeholders in society and supported by an adequate funding base, effective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qualified and motivated planners and implementers. However, it cautions that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VET reform will not in itself transform economies or societies.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re is considerable convergence within Southern Africa around 10 themes of VET reform. It argues that there is much that is of merit in the current broad package for VET transformation but that it is essential that it is carefully critiqued and that elements are adapted to national circumstances and visions.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语境中,真正反映起诉裁量的是酌定不起诉制度。我国检察机关在不起诉制度运行实践中处境尴尬。要摆脱如此困境,制度上的保障和改变是必要的,作为决定不起诉主体的检察机关也应当转变观念,使每一个不起诉决定的作出都是建立在对案件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借鉴和吸收法治发达国家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基础仍是立足现实。要完善不起诉制度,必须使检察官自由裁量权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使不起诉制度可以真正建筑于人权保障的基石上。  相似文献   

19.
传统科学哲学执着于科学认识的结果而忽视科学认识的过程,也因而面临着难以摆脱的困境。现象学以其超越经验科学和朝向发生构造之过程的鲜明特点而为科学哲学展示了新的领域和前景。本文首先论述以现象学思路探讨科学认识发生过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然后以大量的篇幅来考察和评述经典现象学家对科学认识发生过程的相关论述,勾画出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最后简要讨论了现象学科学哲学的前景和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科学的形象和信念,长期以来以科学知识具有普遍性为基本前提。对该前提合理性的充分考察有助于塑造真实的科学形象,从而进一步揭示科学知识的本质。但是,学者们对其合理性的分析并不充分。鉴于此,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基本前提。其实,普遍性并非科学知识区别于非科学知识的本质特征。科学知识的普遍性是地方性在时空维度的拓展,是一种动态的绝对普遍性,它介于绝对普遍与相对普遍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