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只重视物理知识的教学,却忽视在知识得出的背后,科学家付出的艰辛及用到的方法和思想的演变过程。这些物理学史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他们不畏困难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中应该将物理学史的内容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2.
程秋荣 《考试周刊》2010,(38):175-176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是思想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在物理教学中不应该交给学生过多的"二级结论"、口诀、特殊的精妙解法,而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习得通识性的物理知识,习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才能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方法。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做好的事"。(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既学习和掌握了科学内容,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新课程的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完全的平台。因此,物理教学更应该注重物理实验的教学。让每一个实验都能切实为物理"教"和"学"服务。  相似文献   

5.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基石,是物理学科学习中重要的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知识本位,大大压缩了概念形成过程,"公式化"、"熟记型"、"空中楼阁式"的问题仍比较常见.本文从分析物理概念的建立,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提出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希望对同行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重视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感受、认识和运用。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观念和"工具理性"思想的影响,实际的物理教学注意了进度,却少了从容。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侧重于物理知识的了解,剥离了物理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思想和创新智慧,淡化了科学价值取向、思维观念的人文启示等科学本质,从而使学生难以全面地体会物理文化的精髓。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在知识的  相似文献   

7.
1问题的提出物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物理教学不应该只是物理学知识的教育,还应该包括科学方法的教育.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包括3个方面,即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态度.经过几年的基础物理课程改革,教师普遍认识到了科学方法教育的意义,但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效果仍然不尽人意.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少教师不会对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进行分析是一个重要原因.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开展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必须结合  相似文献   

8.
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与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舞动中领略物理快乐;震撼中感受物理神奇;魔幻中体会物理奥妙。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实验,不仅习得知识和技能,而且体验其中的乐趣和曲折及科学思想和精神。  相似文献   

9.
论物理思想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婷 《物理教师》2002,23(8):63-64,F003
物理教学可以分为知识型、方法型和思想型三类 .物理方法是完成某一物理任务的方式和途径 ,以及具体的做法 ;物理思想是对物理现象、过程、概念、规律和方法进一步概括形成的观念 ,它对人们解读物理世界、描述物理事件、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物理问题具有导向作用 .1 物理思想的特征物理思想包含在物理知识、物理理论及物理探究活动等各个方面 .物理思想与具体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方法有联系但又有区别 ,它高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方法 .物理思想与一般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有联系但又有区别 ,它既受一般哲学思想和科学…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1]的教学要求.同时,"过程与方法"也被作为三维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维度,这意味着科学方法应当被作为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加以实施.有鉴于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按照"挖掘教材中科学方法内容→寻找科学方法教学的途径→测量科学方法教学的结果→反思科学方法教学的得失"的研究思路,将科学方法教育内容加以显化,初步形成了系统的科学方法教育方式,为提高学生自觉运用科学方法的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方波 《西藏教育》2012,(1):35-36
马克思说:"科学就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特别是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获得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活动,是手与脑的综合训练,也是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在此,就我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作为物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技能以及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光电效应"这节内容无论知识结构,还是物理方法以及人文精神上都有着特殊的内涵。高中物理中编入这一内容,其目的在于引入光子概念,  相似文献   

13.
高亚妮 《考试周刊》2011,(8):176-177
近来全省推行规范办学,如何在教学方面做到减时增效,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作者认为,"类比法"不失为提高学习和应用物理知识能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方法,类比法架起了一座知识间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思想内容融入到物理基础教育之中,即在物理教学中增加人文思想、人文色彩的教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而应该以物理的内容为素材,通过这些素材,让学生受到科学的、技术的、人文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杜恒军 《考试周刊》2010,(52):221-222
科学方法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本文以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例: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益,进而说明初中物理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减"负"增"效"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新课程物理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明确提出来,强调"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教学实践证明:物理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认识物理规律、形成物理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17.
《新物理课程标准》中就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提出的要求是"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可见,解决物理问题仍然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重视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感受、认识、运用.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思潮和&quot;工具理性&quot;思想的影响,实际的物理教学注意了进度,却少了从容.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侧重于物理知识的认知,剥离了物理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思想与创新智慧,淡化了科学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的人文启示等科学本质,从而使学生难以全面地体会物理文化的精髓.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将物理知识与学科思想方法有机结合,做到知法并行便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学年的开始,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在我省全面实施.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学习物理时应当以知识为载体,在学习中懂得去体验过程,享受过程.在物理的学习中,除了学习必备的物理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外,还应该认识物理学的基础思想、观点和方法,同时又应该培养自己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正是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三维目标是否能顺利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怎么样组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新学年的开始,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在我省全面实施.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学习物理时应当以知识为载体,在学习中懂得去体验过程,享受过程.在物理的学习中,除了学习必备的物理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外,还应该认识物理学的基础思想、观点和方法,同时又应该培养自己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正是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三维目标是否能顺利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怎么样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