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助式课堂是以“诊—导—助”为基本内容的课堂 教学形式。在导助式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 交给学生,通过课堂点拨等形式,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将情境式教学引入导助式课堂中,教师通过 创建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 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初中数学课堂应当是“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想的过程.作为一种课题研究,我从06学年开始实施了“学案式”教学,希望通过这种试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勇于表达观点的意识,实现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作为生物体内一个极为重要的物质代谢过程,“蛋白质合成”是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生命科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由于“蛋白质合成”这一物质代谢过程涉及DNA的转录、翻译、遗传密码、反密码子和中心法则等相对复杂而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所以,对教师来讲,通过简单的教学语言和工具很难将这一发生在细胞内的复杂而抽象的物质转变过程表达清楚;对于学生来讲,因为他们没有这方面知识的基础,所以要在课堂40min有限的时间内较为清晰地理解和掌握“从DNA到蛋白质”这一复杂的物质转变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周冬云 《考试周刊》2010,(41):187-188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与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其中,自我观察法是改善教学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即时观察,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观察自己的课堂;第二种是延时观察,即“坐在自己的课堂前”。带着明确的目的观察自己的课堂,研究自己的课堂,最终改善自己的教学,一般采用录像、录音的方法,通过音像的回放来观察自己的课堂。本文研究的是延时观察。  相似文献   

5.
张娟 《家长》2023,(20):34-36
<正>初中道法教材设置了“经验运用”“阅读感悟”“拓展空间”等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栏目,为课堂情境教学提供了条件支撑,是落实教育目标的途径。但是,因为不同教育内容的情境内容存在差异,相应的教育内容也不同,若课程以及栏目之间没有顺畅的过渡方式,不同情境的快速转变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情境链创设,应用情境链,将课程教育过程中多个教学栏目和情境串联起来,通过一条主线让学生在情境探索中学习,推动教育目标的实现,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以建构主义理论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为背景,从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情境”创设,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协作”学习,以课堂为阵地进行“会话”商讨,以创新为目标进行“意义建构”四个方面探索了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逻辑讲解传授式的教学过程转变为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索、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体验式学习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语文体验式学习,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如何建构这注重主体体验的体验性学习的途径?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8.
[现状分析]现状一:为了“时尚”而设置情境新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情境中感悟,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众多一线教师将情境引入课堂。公开课中教师不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似乎就远离了一堂好课的标准。引用一位教师的话说:“别人用情境我也得用情境,时髦!”然而,课堂中创设的情境对课堂教学实施的成效到底有多大呢?从众多课例中可见一斑!现状二:为了兴趣而创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能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低段数学课堂更是少不了各种各样的情境,诸如动物运动会、数学王国…  相似文献   

9.
导入新课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笔者进入过很多教师的课堂,感受到教师对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的重视。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和赛课中,教师更是希望以此来增加这节课的“亮点”。但是很多问题情境的创设给人感觉走入了“误区”与“极端”,出现了许多形式主义和教条化的现象,背离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应着眼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个核心。结合笔者在平时听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案例,本文谈一谈目前课堂中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既可以优化学生的心境,克服传授知识过程中枯燥、单调现象,使学生处于一个满意的教学情境之中,又可以通过优化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其思维活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除了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做到理解、尊重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以及形成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以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以“做”代“看”,激发兴趣物理教材上演示实验较多,基本上每节物理课都有演示实验。这是我们物理…  相似文献   

11.
朱国君 《上海教育》2013,(4):142-142
编制“学科公共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不仅是教研和师训的过程,更是一个工作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和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 ,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 ,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利用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 ,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 ,信息反馈畅通 ,思维活泼流畅 ,创造精神涌动”的“情知融合”的新型教学意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说 ,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状…  相似文献   

13.
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艰苦的,需要一定时间,仅仅靠行政命令是不能完成这个转变的。我们的体会是:只有教师的“心动”,才会有教师的“行动”,有了行动,还要让教师“激动”,换句话说,让每一个教师成为研究者,必须让广大教师想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与“教室”在英文中是同一个单词——classroom。尽管我们是用两个不同的词去指称它们,但通常人们仍然把“课堂”和“教室”相等同:以为一道墙、一排篱笆围出一个院落,围出一方空间.人置身其中便有了读书的感觉。然而,课堂并非教室。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舞台,其中蕴藏着复杂多变的结构、情境与互动,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整体,远比物理空间具有更加鲜活的生命取向,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果.更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  相似文献   

15.
陈国庆 《贵州教育》2012,(12):45-46
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提出一些让学生解决的数学问题;同时,学生基于对教师所提供的数学情境的观察和分析,提出数学问题。应该说,教师与学生共同拥有提出问题的权利和责任,这体现了一个完整的课堂提问过程。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得到问题意识和数学能力的发展;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可以减轻学生的自卑心理。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时,学生会进发出一种极大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6.
第一、从“无意观察”到“有意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用几分钟时间组织一个活动,创设一个新鲜、生动的情境,指引学生有意观察后,再动手写。如:教师双手捧着奖状,笑容满面地走近讲台,招呼大家坐定后,侧转身子望望墙上,看什么地方好贴奖状。然后把凳子移到墙边,站在凳...  相似文献   

17.
陈伟达 《师道》2005,(10):22-22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于是,课堂充满了生命的灵性。  相似文献   

18.
教学情境是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为此,教师积极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情境有哪些途径呢?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教师能否充分利用这个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不仅可折射出其学生观,还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效和学生个体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密切关注课堂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学定教”,设法创造一种适宜的“活动”环境,或情感诱导,或方法点拨,或激励肯定,努力促成有效教学的不断生成和深入,真正使教学成为一种知识生成、精神交融、思维碰撞、心灵共振的过程。本文拟就课堂中如何构建和谐课堂,结合实例略谈浅见,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被称为“战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这个战术是教师“钦定”的,不但很早就写在了“备课本”上,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更是按既定的方案讲析。通过新课改的反思,教师认识到,既然课堂是学生自主的课堂,为什么不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