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什么是企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评析了竞争优势的两种主要观点,并基于企业-顾客认知互动的战略思维,提出了竞争优势概念分析框架。认为竞争优势是企业最重要的市场属性,是关于成本、质量、种类、速度和服务等顾客认知的基本竞争要素的组合,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力的市场表现,而资源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属性。竞争优势具有复杂系统的时间空间性、要素组合性、比较相对性、静态动态性、因果模糊性等诸多特性。  相似文献   

2.
柏亚娟 《情报科学》2006,24(12):1814-1817
由于与信息技术捆绑在一起的能力具有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甚至持续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绩效本文试图研究如何运用IT技术获取竞争优势的架构与路径的方法,使企业可以从竞争优势驱动型、IT能力驱动型、战略驱动型三条路径中选择可行的路径运用I能力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共享性资源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承资源观的理论要义,以集群企业为研究对象,明晰了处于集群企业内部的战略性资源、处于产业集群层面的,共享性资源以及集群企业竞争优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出基于共享性资源的集群企业竞争优势概念模型,通过剖析共享性资源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阐明共享性资源是集群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另一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4.
新竞争环境下对持续竞争优势的再界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灿  赵波  周翔 《科技与管理》2002,4(1):44-48
在资源观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的竞争环境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并通过比较和分析熊彼特,达凡尼,查克诺瓦斯对持续竞争优势的不同观点,对新竞争环境下的持续竞争优势作出了重新界定,指出战略柔性是企业应对不确定环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靖继鹏  孙立明 《情报科学》2002,20(4):337-340,353
本文在价值链理论和产业竞争五力模型的基础之上,分析了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并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提出企业应建立自身的信息技术发展战略,进而创造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知识形成战略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企业的知识观入手,认为企业是知识的集合,分析了企业中知识的特点、知识的分布以及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的性质、边界等问题。介绍了有关知识产生竞争优势的相关理论,阐述了知识创造竞争优势从而形成战略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黄建军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2):137-140
本文以优化竞争优势为目标,为企业建立了一个技术战略选择的基本框架。结论是,以成本优势为目标的企业。应该选择引进、模仿技术战略;而以差异性优势为目标的企业,最好是选择自主研发技术战略。最后,以广东格兰仕为例,对企业技术战略与竞争优势的整合加以进一步地说明。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介绍了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学说,并结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以及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竞争策略运用的实际,分析了我国企业为确保其自身的长远发展,尽快积累和运用知识产权优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群  马敏象  安华轩 《情报科学》2002,20(5):458-460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手段,正在对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介绍了企业竞争优势的产生机理,分析了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企业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提升自己竞争优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是以单一经营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为起点和核心,逐渐演化出多元化和国际化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首先从竞争优势外部化、竞争优势内部化、环境与企业互动以及中国企业国际化四个视角,对单一经营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行诠释;其次,归纳了影响我国企业采取不相关多元化战略从而不能发挥组合优势的四个因素,即机会导向和制度推动、缺乏有效的外部和内部治理机制、缺乏有效管理模式的支撑以及缺乏有效的资本市场;最后,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三个比较明显的弱点是:没有将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整合考虑、没有打破“内向企业”和“外向企业”的界定以及没有打破在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上由来已久的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的划分.  相似文献   

11.
集群持续竞争力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描述集群竞争力维度的基础上,对集群竞争力的来源进行了分析,认为集群内的知识转移,共享与创新,对集群外知识源的吸收并在集群内培育具有区别于其他集群的独占性与异质性的知识创新能力是集群竞争力得以持续的重要手段,从培育基于根植性的外部知识吸收能力与提升集群内的知识共享与创新能力两个角度分析了集群如何实现从封闭到开放的知识系统的转变途径。  相似文献   

12.
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演进:从"聚集经济"到"创新网络"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50  
蔡宁  杨闩柱 《科研管理》2004,25(4):104-109
企业集群作为一种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地方性组织,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在许多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企业集群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基于对聚集经济本质的探讨,揭示了企业集群从基于聚集经济形成的静态优势向创新网络获得的动态优势演进的内在机理,并进一步探讨了创新网络的动态竞争优势以及培育创新网络的关键环节,为企业集群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企业间关系能力对促进创新网络内的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中小企业创新网络为背景,提出联盟经验的组织学习与利用网络位置增强网络内竞争优势是创新网络内企业间关系能力形成的内外路径,并运用244个中小企业样本数据,采取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内,组织学习在联盟经验与关系能力间并不起中介作用;网络内竞争优势在网络位置与关系能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熊比特式动态竞争的视角,以零售业为例探讨了服务业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竞争中竞争优势的来源问题.认为服务业生产具有一些与制造业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使中国本土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具有某些短期的优势,而长期的竞争优势仍然依赖于企业持续的学习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物流在企业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第三方物流专业化趋势日益加强,邮政发展精益物流,必须基于现有的网络资源优势,通过价值链的重构与创新来重新获得物流竞争优势,保证精益物流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构建学习型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耀宏  蔡兵  顾新 《软科学》2007,21(4):48-50,55
城市发展的绩效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地位和可持续发展,而这又取决于城市竞争优势的充分发挥和正确的发展战略。城市的优势竞争力决定城市的功能定位,而功能定位又决定城市的基本战略选择。但无论城市选取何种发展战略,其发展绩效都取决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科技竞争力的强弱。因此,构建学习型城市,用学习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将是提高城市竞争力,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构建所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企业竞争环境变化速率的加剧,企业新建立的竞争优势很快就消失殆尽,必须寻找新的塑造竞争优势的途径,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将关注的视角从行业与竞争转向了顾客价值。在对顾客价值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顾客价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产业集群中企业家的角度,在考察产业集群各种竞争优势及其来源的基础上,阐明了企业家的合作创新精神对提升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作用,并且探讨了集群中的企业家合作创新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业集群的东北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创新和竞争日益国际化、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区域的创新体系也许无法拥有全面优势,多区域合作而形成的跨行政区创新体系有利于整合创新资源,增强大区域的整体创新能力,应对国际竞争与挑战。分析了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剖析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创新过程;探讨了东北地区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的路径——集群创导和基于产业集群的东北跨行政区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最后构建了东北制造业创新的模式——用模仿创新做引领,以自主创新为目标和倡导动态合作创新联盟,扬长避短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92—2006年我国34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在测度产业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的基础上,利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贸易竞争优势的静态影响,并进一步构建了联立方程模型(SEM),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贸易竞争优势的传导路径。结论表明:环境规制通过技术、规模、结构三大传导机制对我国目前的成本价格型贸易竞争优势的终端影响应是负向的。推进我国贸易竞争优势由价格竞争转向品质竞争,使自主创新能力与贸易竞争优势正向挂钩,是发挥环境规制积极效应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