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峨眉道上》记叙了作者在游峨眉山途中的见闻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想,赞美了峨眉山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教学本文,使学生感悟“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一句的内涵,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可作以下设计:一、抓山道特点,体会山路的艰险,感悟“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课文开始并没有直接描写铺路人,而是准确生动、富有变化地写了作者旅途中所见的峨眉山道———“险”,可通过以下问题加以引导: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体现峨眉山道特点的词语。2.抓关键词边读边想象,还原画面。3.小组交流,结合重点词句说说你眼中的峨眉山道。此问…  相似文献   

2.
《峨眉道上》记叙了作者在游峨眉山途中的见闻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想,选美了峨眉山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教学本文,使学生感悟“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一句的内涵,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可作以下设计: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我聆听了一节教学示范课《峨眉山道上》。作者通过登峨眉山,深切体会到了铺路人的平凡伟大,可敬可佩,所以课文最后称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执教老师正是抓住了这一中心思想,有效地组织教学。课上,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所有问题几乎迎刃而解。然而就在课堂即将结束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教师可能打算对本节课的思想教育进行一下总结和升华,留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问题:“学习了这一课,你想对峨眉山上的铺路人说什么呢?”学生们积极发言。这时,有一个学生忽然提出异议:“老师,我觉得这群铺路人不‘沾嫌’!”(“沾嫌”一词…  相似文献   

4.
林婕儿 《师道》2004,(2):33-33
已经是第三次教《峨眉道上》这篇章了,前两次教学,我觉得学生并不能心悦诚服地朗读“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这些赞美铺路人的语句。原因是,在学生的心目中,英雄都是轰轰烈烈的.为民族、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而课中的铺路人,他们大多数做铺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在情境中质疑,在探究中阅读,在体验中反思,在比较中辨识。让学生走出文本,接通生活的源泉,在开放中创新,体现同步教学的异步发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发现并自主解决问题,感受峨嵋山路的狭窄陡峭和铺路的艰苦危险,赞扬铺路人默默吃苦、不辞辛劳的品格。2.体验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领悟作者采用铺垫与反衬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广泛观察生活的兴趣和创新动机。教学过程一、竞赛激读,读中悟境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时的阅读,目的是让学生借助语音,凭借联…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如何在共同的学习、研讨中引导学生发现祖国语言的美,去感受美,进而使他们能够运用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问题,从让美的思想启迪学生、让美的语言感染学生、让美的情境熏陶学生、让美的形象引领学生、让美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能力等五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期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对学生加强美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开发他们的智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品质,使他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7.
"美"是语文教学的主题,打造美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感受到美、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产生走进美的冲动。这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值得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庆庆 《甘肃教育》2013,(22):90-90
音乐教学是一种“美”的教育.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美、创造美,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的趣味性.让音乐教学与快乐同行。  相似文献   

9.
《峨眉道上》是著名作家玛拉沁夫的作品。课文写的是作者在峨眉道上看到背石板上山的铺路人及由此引起的感想。本文内容不仅真切感人 ,而且构思巧妙 ,是训练学生“边读边想”、深化理解并使之感知有关写作技法的好教材。下面就本文教学应该把握的有关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点作简要提示。一、让学生感知铺垫与对比的作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的是“我们”攀登又陡又长的梯形石板路 ,感到非常吃力。本段看起来与文章的中心没有什么联系 ,但它却为下文写铺路人作了很好的铺垫 ,埋下了几处伏笔。其中第二、三、四句话是颇有深意的。第二句的“所谓路 ,…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在渗透美育时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提高自身的修养,在教学氛围的营造上,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教学评价中始终贯穿着美,让学生感受到美,最终去创造美,传递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谭晶 《甘肃教育》2014,(23):117-117
正音乐教学是一种"美"的教育,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美、创造美,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趣味性,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能够快乐地学习。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学习学生在听、说、唱及感受与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音乐审美能力提高这一要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  相似文献   

12.
樊蓉 《广西教育》2022,(10):78-81
本文认为语文教学应是一个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语文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以“语文之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美趣导学”教学策略:一是以美入趣,引导学生发现美;二是以美唤趣,让学生感受美;三是以美促趣,指导学生创造美。  相似文献   

13.
新颖别致、内含丰富的板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来看以下两例板书:一、提纲式板书:如《峨嵋道上》一课的板书: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在登峨嵋山途中看到铺路人将一块一块石板背上又高又陡的峨嵋山,了解到铺路人劳动的辛苦,板书显示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的三个特点,有利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铺路人的奉献精神。二、对比式板书。如《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一课的板书:昨天今天一座村庄一座城市贫穷落后繁荣富强田间劳作办厂经商草堆里玩耍海洋里遨游改革开放大变样这是一首诗,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  相似文献   

14.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美,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思路。小学语文课文中不乏审美价值高的文章,关键在于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威尼斯的小艇》为例,探究了视觉美、听觉美、想象美"三部曲"式审美教学策略,最后提出了语文审美性教学的优化建议,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审美课堂的建构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美术作品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生活,很多画家通过美术来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看法。如果学生能够在美术作品中发现各种美,那么可以说美术教学是成功的。所以,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时,老师务必要将美术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介绍了如何让学生在美术中发现美,通过让从书本上、生活中等各种途径去发现美,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营造一种美的氛围,使学生欣赏美和发现美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改善美术教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以“美”为核心的一门学科,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知到音乐的节奏美、旋律美以及情感的美,如何通过美育来促进德育、智育的协同发展,一直是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探索的问题.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的出台,有必要对现有音乐教育理念进行反思,面对课改的长期性与艰巨性,我们只有以积极的态度来迎接它、改善它,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课本中诗歌篇目众多,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享受美、创造美,让美栖居在诗歌教学中,让诗意长留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  相似文献   

18.
段文涛 《陕西教育》2010,(11):48-48
1.挖掘数学美.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教育家斯塞提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学生在快乐之中掌握知识。“愉快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原则.要求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要求打破僵硬死板的注人式授课方式.尽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当“主角”。数学美是一种内在美,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是突出语文人文性的集中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力图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审美世界,让学生领略语言美,体验情感美,品味意境美,感受形象美,让每一堂语文课都能成为对学生一次美的洗礼。审美活动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成为美的享受过程,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审美能力也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英语课中指导学生审美呢?我认为必须在教学意识上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审美的内容,其二是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的问题。是从理解到想象,从体验到评判,因而教学时又必须遵循这个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