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邱服冰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3):331-333,330
应用武术教学理论方法和课程开发理论的科学方法,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定义、组织形式、指导思想和开发需求,并探讨在基于此模式之下,通过引入武术段位制的内容进行高校武术课程的课程开发,分析武术课程在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模式下开发的可行性以及课程内容设置、课程目标的界定、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内容,旨在为普通高校在俱乐部教学模式下进行课程改革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架构依据。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现状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比较。结论认为,武术必修课程教学应向“淡化套路,突出技法,强调应用”的方向改革,并依此设想为科学构建新的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类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使武术类课程能够更好的适应学校体育改革和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武术课程育人功能。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向进行探索。研究认为:"课程思政"理念下我国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育人报国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领略武术冠军风采、组织校园武术赛事和打造互联网+武术为教学方略;以构建武术知识体系、丰富武术教学案例、凝练武术育人成效、领悟武术运动内涵、宣传武术运动文化、建设武术精品课程为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高校武术专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高校武术专业现状的调查及社会需求的分析,提出在完善少林拳和陈式太极拳理论、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武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增设两大拳系课程及具有民族、地域特色课程的建议,并具体制定出具有河南特色的高校武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5.
为了让高校武术课适应大学生的需求并成为大学生喜欢的课程。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当前普通高校武术课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目前高校武术课教学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学生基本功差失去习武兴趣;武术教学方法单一;武术课教材滞后,忽视武术理论教学。建议采取优化武术师资队伍、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实行小组单位练习、完善武术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来提高高校武术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陕西高校武术课程开设的课程体系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对陕西高校的武术课程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发展因素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就安徽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开展状况进行研究,确定影响安徽省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发展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学生对散打的价值需求、散打运动的安全性问题、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社会环境影响、高校散打运动开展的组织和管理等若干因素对高校武术散打发展的影响作用,为推动武术散打运动在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瑞洁 《灌篮》2021,(3):88-88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在高校受到很多大学生的喜爱。探讨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武术课程的教学意义,从教学内容应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完善的武术课程内容体系、改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进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加强课堂"有效教学"促进高校武术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武术教学课程的现状进行反思.认为,在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武术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应该有必要在教学理念上进行深层次的突破和改革.文章以"有效教学"作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探讨和阐述了该教学理念的实用性、适用性及其方针和策略,以期进一步深化和促进高校武术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现有研究已足够证明武术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如民族精神、文化认同、规则意识等,但是在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武术课程内容单一、武术文化教育欠缺、武术学习目的模糊。基于此,提出应增加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理论教学内容、课时;丰富和强化武术套路攻防含义;增加武术搏斗运动内容的建议,由此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改革,增强武术课程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中学体育课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中学生的喜爱的一项运动。武术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而且可以传授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习武兴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习武积极性,改善武术动作质量,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武术技能的形成。教学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对武术的热爱,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还应稳定和深化学生的习武兴趣。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和归纳分析法,根据对中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分析,就如何提高武术的趣味性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对动作诱导、语言诱导、同伴诱导等三种诱导教学法在新课标下的体育课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结合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出了诱导教学法在武术教学中的价值,认为它是完善武术课堂教学,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武术教育具有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可是,近些年来小学武术教育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下滑现象,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许多学校将武术教学从体育课中删除,已严重制约了小学武术教育的发展,并极不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文章试图通过设计一套小学武术分级教学模式,以解决小学武术教育存在的武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进而达到小学武术教育既增强学生体质,叉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武术课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现状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课是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中深受学生欢迎的科目,通过调查学生选项武术课的动机、要求和高校开课现状,了解到当前不能更广泛开展武术选项课的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和教学内容单一。建议增强武术师资、设施建设和增加校园武术比赛,旨在为高校进一步开展武术选项课和提升武术课学习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二节棍运动在国内高校较为流行,文章就二节棍进入高校武术课堂教学在传承中华武术文化,迎合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武术课教学质量,实现武术课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分析,阐明二节棍进入高校武术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美学的基本观点、方法、手段,结合武术教学的特点,对高校武术教学进行美学渗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增强武术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对深化武术课教学改革和对学生素质教育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武术课堂教学进行了阐述,就如何提高课堂武术套路教学的魅力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武术套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事项或建议:应注重基本功教学和兴趣的培养,演示领做为主,注重直观教学;注重内外兼修,提高演练技巧;讲解动作攻防特点,突出不同拳种的技击风格;利用小组比赛;讲解动作攻防特点,突出不同拳种的技击风格;应用音乐的感染力等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和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校武术课是武术运动传播的重要载体,武术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武术运动传播水平的高低。承担武术课教学任务的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则是决定武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条件。认真审视目前高校武术课教师人文素质的现状可以发现,无论是在精神层面,还是在知识层面,乃至行为层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和途径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高校武术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方面依然有着重要作用。武术教学在大学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就目前武术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课时安排不当、教学方法欠佳、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对教学质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就大学武术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提出某些相应的对策,以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浅谈高校武术教学中兴趣缺失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东方世界的文化明珠.教育是武术传承、普及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谈法、实地走访等科研方法,对高校武术教学中兴趣缺失引起的"武术选项课人气不旺","课堂气氛不活跃、缺乏积极性","武术课外活动的氛围不好","高校武术教学的学习效果不佳"等四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