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作者认为译美是其中的难点之一,也是翻译的重点之一。要实现译美这个目标,我们就应用美学的眼光审视翻译,这就要求我们把翻译美学所研究的对象——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时提高译者的文化修养、文学修养、语言修养和审美修养,发挥译者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灵感思维。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原文的美。其次,要在译文中体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2.
周敏 《海外英语》2013,(4X):142-143
文学是一座集文化精华的宝库,蕴含丰富多彩的文学形象,富于艺术张力及美学价值。正因为上述特点,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追求其美学价值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首先分析了文学文本的特点,在与科技文本对比的基础上加深了读者对文学翻译特点的理解,然后提出文学作品翻译对风格美、意美、形美的追求,在阐释其难度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更好地为文学翻译服务,达到以艺术翻译艺术。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一项双语活动,更是一种富有想象力挑战性的再创造过程。如何在翻译实践中实现原文美的再现,这就需要翻译审美主体(译者)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地认识美、发掘美、再现美、创造美。本文就文学翻译实践中的美的再创造进行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学翻译,重在艺术地再现原文的美和神韵。通过赏析翻译名家郭沫若和郑振铎的译作,可着力探寻翻译中的美学精神。文学翻译应着力把原语的美转化为译语的美,力求保持原作的神情韵味。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重在艺术地再现原文的美和神韵.通过赏析翻译名家郭沫若和郑振铎的译作,可着力探寻翻译中的美学精神.文学翻译应着力把原语的美转化为译语的美,力求保持原作的神情韵味.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审美特质迥异,因此在寄寓人们审美特质的文学作品中用以表现音美、形美和意美的写作手法也各不相同,这无形中给文学翻译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但翻译家们匠心独运,以各种变通的方式,在音韵、文字、意象美等方面进行了再创造,弥补了翻译时遗失的美。  相似文献   

7.
散文的音美、形美、意美共同构成其审美价值。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将散文的审美价值传递到译文当中去是文学翻译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文章以David Pollard英译郁达夫的散文《江南的冬景》为例,从这三个方面浅析散文翻译中的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8.
节奏是文章美的重要构成因素,文学语言的节奏是文学作品审美效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学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符号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正确表达原文的意蕴,在风格上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将原文的审美价值尽可能的传达给译文读者。从音响节奏美、句式变换的画面节奏美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培根的《论读书》其三个中译本翻译中节奏美传达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9.
谈许渊冲的“三化”对意美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渊冲教授的译诗方法论“三化”是经过其多年实践及总结前人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得出的适合中诗英译的文学翻译方法;“意美”在“三美”中居于首位,是许教授进行文学翻译的不懈追求。本文试通过对许教授几首唐诗英译本的分析来探讨“三化”是如何促进原诗“意美”表达的。  相似文献   

10.
文学翻译自始至终在“信”与“美”的矛盾和统一中生存与发展。译文要尽量体现原作的风貌,因而文学翻译要得“信”;文学作品语言的特殊性规定了作品本身的形象性和艺术性,这就要求译者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迭出来,所以,文学翻译亦需求“美”。译者只有将这二者完美结合,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位置入手,才能译出佳作。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自始至终在“信”与“美”的矛盾和统一中生存与发展。译文要尽量体现原作的风貌,因而文学翻译要得“信”;文学作品语言的特殊性规定了作品本身的形象性和艺术性,这就要求译者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迭出来,所以,文学翻译亦需求“美”。译者只有将这二者完美结合,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位置入手,才能译出佳作。  相似文献   

12.
人类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是对"真善美"的追求,翻译活动亦是如此。在漫长的翻译过程中,存在"求真"和"求美"这两种模式。如何处理"真"与"美"的关系问题,是文学翻译的根本问题之一。试从辩证思维角度出发,着眼于矛盾分析法,指出文学翻译中的"真"与"美"这一对矛盾是相互联系、互为基础的,我们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13.
诗歌属于文学体裁的一个分支,讲求音韵、形式和意境,因此很难被成功地传译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文化翻译观的领军人之一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认为诗歌翻译是种子移植,其实质就是一种文化基因转换,即:将原语主要特征的文化基因片在译入语中重组并符合译入语的表达规范。以古诗《游东田》及许渊冲的英译本为例,从音韵美、结构美和意境美三方面来分析译文中文化转基因的成功体现。  相似文献   

14.
田力 《文教资料》2006,(30):164-165
文学翻译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是选择的艺术。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艺术之一,是各民族文化的精华,诗歌存在不可译性。本文比较了两首耳熟能详的唐诗的不同翻译版本,探讨了唐诗翻译中的意美、音美、形美之间的关系,主张唐诗的翻译应努力做到用另一套语言形式来忠实地传达原诗的“意美”,并力求做到三者的兼顾。  相似文献   

15.
"意境"在中国美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宋词是一种相对比较个人的、情感的文学体裁。如何在翻译中再现原词的意境美是译者的一大难题,本文将探究如何在宋词英译中再现古词独有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6.
"Allusion"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方式,而文学的美感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修辞来实现的。在文学翻译中能有意识的传达修辞的模糊美,对翻译实践的指导和译作质量的赏析都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大量的翻译实例,从翻译理论与实践(尤其是文学翻译)的角度,论述了翻译是艺术,是美的享受,并认为译文有时甚至能够胜过原文。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作者认为译美是其中的难点之一,也是翻译的重点之一。要实现译美这个目标,我们就应用美学的眼光审视翻译,这就要求我们把翻译美学所研究的对象——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时,提高译者的文化修养、文学修养、语言修养和审美修养,发挥译者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灵感思维。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原文的美。其次,要在译文中体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作者认为译美是其中的难点之一,也是翻译的重点之一。要实现译美这个目标,我们就应用美学的眼光审视翻译,这就要求我们把翻译美学所研究的对象——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时,提高译者的文化修养、文学修养、语言修养和审美修养,发挥译者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灵感思维。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原文的美。其次,要在译文中体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20.
中英语言文化大相径庭,两个文化群体审美倾向有异,要实现对等转换,译者就得有艺术性创造发挥,尤其是文学翻译,而艺术性讲究的是美,所以,翻译与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罗慕士译本对《三国演义》的音韵美、形式美和形象美作了逼真的传译或创造性的转换。从中可以看出,典籍外译要求译者对两民族的语言、文化和文学有高深的造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