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侦探小说模式的创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从《莫格街血案》、《窃信案》等5篇侦探小说入手,对艾伦·坡在西方侦探小说方面做出的特殊贡献进行了深入阐释,对这一小说样式的独特模式的四个要素及各个要素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剖析。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爱伦·坡开创了小说史上一个新的类型——侦探小说,这种“类型小说”在行文上有着作家独特的奇崛怪诞的风格,但最大的特征却在于在“效果统一论”思想的指导下,巧妙地运用了悬念手法,达到了扣人心弦的悬疑效果,又彰显了智性推理的魅力和人的理性力量的强大。而这一切,又都是超越于小说的道德讽喻性之上的,从某种程度上看,倒正是道德讽喻性的退居次席,成全了爱伦·坡以“窥探”为手段、以悬念为生命的侦探小说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Edgar Allan Poe is a famous American poet,shor fiction writer and critic.He is good at writing horror tale and detective story.Many of his short stories show the narrator's abnormal mind.The Tell-Tale Heart is one of his famous shor stories.This paper will analyze Poe's The Tell-Tale Heart by using Freud's psychoanalysis theory:the three-level personality.  相似文献   

4.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是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评论家。他一生贫困、坎坷又遭非议,充满了悲剧的色彩。他的恐怖小说内容独特,手法新奇,以死亡、凶杀为主题,以幻想、怪诞为特点。在其塑造的恐怖小说中,他把人性中最丑陋、阴暗、残忍和阴蔽的一面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本文主要分析爱伦.坡恐怖小说形成的原因。一、家世的影响;二、受时代和颓废派的影响;三、受当时报刊杂志的影响;四、受他自己创作理论的影响;五、受哥特式小说的影响;六、受亲人死亡的影响;七、受自己性格嗜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松本清张开创了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先河,被称为“社会派推理小说的鼻祖”。挣脱与逃亡的人性表现是贯穿其推理小说创作的主线。小说《兽之道》中主人公的鲜明形象是对这一主线的完美体现。通过分析以《兽之道》为代表的松本清张社会派推理小说中主人公人性表现上的“挣脱”与“逃亡”的共性,以此探究这一文学创作特色的形成根源。  相似文献   

6.
通过阅读比较可以发现,爱伦·坡小说中的“眼睛”意象的内涵非常丰富。针对爱伦·坡的三个短篇《丽姬娅》、《黑猫》和《泄密的心》,具体分析研究文本,发掘其中的“眼睛”的共同性,并研究比较它们的区别性。通过讨论这三篇作品中“眼睛”的深沉内涵,深入地理解爱伦·坡对恐怖的诠释及他对于人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海外英语》2012,(15):225-226
Edgar Allen Poe had written a lot of excellent short stories during his lifetime and had a strong influence on American Litera ture.His famous masterpiece,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shares a lot of features that other short stories of Poe have possessed,and is also an excellent collection and conveyance of the art of paradox.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a rough analysis on the paradoxical art by careful reading and comparing details in the short story.  相似文献   

8.
埃德加·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总是能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奇和酣畅淋漓的阅读快乐,这与他对小说从形式到内容的独具匠心不无联系.在短篇惊悚恐怖小说《一桶白葡萄酒》中,爱伦·坡选取了独特的叙述视角,通过谋杀者之口,讲述了一桩蓄谋已久的报复事件.为了营造压抑恐怖的气氛,爱伦·坡在小说中运用了一系列的象征元素,为小说的故事情节蒙上了浓浓的神秘气息,将小说的整个氛围推向了极致,充分体现了其一贯秉持的“效果论”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9.
生存、死亡、复活以及“提前埋葬”,一直是爱伦·坡怪诞小说高度关注的主题。在这些文本中,生存和死亡都被描述得极为痛苦、恐怖。由此可以发现坡与叔本华的联系。坡对叔本华的“意志理论”或许存在某种误读,但是他的许多作品都充分体现出与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及其悲剧理念的契合和感悟,从而深刻地展示了个体生命的生存困惑与焦虑,具有令人心悸的悲剧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以埃德加·爱伦·坡的恐怖小说为切入点,论及其恐怖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认为在作品主题上,爱伦·坡把目光投向了对死亡与恐怖的书写,致力于揭示人类精神世界的阴暗面;在艺术风格上,他强调作品统一的整体效果,通过怪异、骇人的情节来制造震撼读者心灵的恐怖感.  相似文献   

11.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is one of Poe’s bestknown horror short stories.Based on Stylistics,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is stor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mes,characterization,point of view,syntactic and lexical features,to reveal Poe’s excellent skills and the artistic charm.  相似文献   

12.
The project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was designed to test the feminist hypothesis that the Cinderella‐style fairy‐tales promoted by Anglo‐American society harmfully reinforce restrictive images of girlhood and womanhood. The research was based on work with over 100 boys and girls aged 9‐11 in five Cornish primary schools. Responses came from the children through group discussion, drawing pictures and writing stories. Although the figure of the pretty princess predominated in the girls’ pictures, it was apparent through the children's discussion and stories that few girls identified with this image. The girls favoured ‘upside‐down’ fairy‐tale scenarios that gave their heroines independence, while the boys clung to the traditional image of the prince for the same reas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irls of this age are ‘resisting readers’, able to criticise and manipulate — as well as enjoy — the gender images presented to them in the dominant fairy‐tales of our culture.  相似文献   

13.
爱伦.坡在其恐怖小说中对环境的恐怖渲染,对复活、活埋、死亡等场景的描写,对病态人格题材的偏好和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使他的恐怖小说产生了无可比拟的"恐怖"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论《莉姬娅》中埃德加·爱伦·坡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莉姬娅》是埃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之精华,是他美学思想的集中代表。精心选择的故事主人公和叙述者,用心安排的故事发生时间和地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敬畏之美、毁灭之爱和不灭之意志交织而成的壮美而恐怖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5.
《百家公案》作为我国小说史上的第一部公案小说集,对其他明公案小说集具有重要影响。在题材上,该书有大量的故事直接被其他明公案小说集吸收;在文体方面,《百家公案》初步奠定了明公案小说文体的基础,并启发了传记体和书判体公案小说的成立。  相似文献   

16.
武则天故事经历了一个从历史到文学的转移过程,其间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人物形象从普通凡人转移成灵异神人,感情色彩上从逐渐贬低到真心褒扬,结构内容上从只言片语到连缀全篇。武则天神秘类故事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官方记载和民间传说。立场不同产生不同的褒贬倾向,官方的记载以贬低武则天为主,而民间故事多以颂扬武则天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丽姬娅》是爱伦.坡优秀的心理恐怖小说之一。文章尝试从意识流分析角度出发,从叙事视角、构建作品的时间和所使用的意识流技巧方面入手研究之,指出正是由于意识流方法的尝试,爱伦·坡的《丽姬娅》才如此恐怖,如此"激荡读者心灵"。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西方侦探故事大量风行,而本土的公案类文学并没有如一般人所推测的那样消失.相反,近代的中国公案文学呈现多元流传的生存形态.小说、唱本、评话等公案形态互相激发,题材互鉴,曲曲相生,由此形成文人视野下公案小说的启蒙姿态、大众视野下公案类唱本的坊间姿态及表演视野下公集评话的艺术姿态等多元形态.清末民初,北京、上海等地大量出版的公案石印本小说再一次呈现强大的叙述魅力.近代文人对公案等传统元素不断借用与着重,其背后隐含着的是对民族身份的自我认同,其深层原因则是民族集体审美心理的呈现.  相似文献   

19.
清末,以《福尔摩斯探案集》为代表的侦探小说被大量译入中国,中国现代侦探小说家程小青随之塑造了“东方的福尔摩斯”——霍桑的形象。从《福尔摩斯探案集》与《霍桑探案集》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入手,可以探讨侦探小说作为一种外来的小说类型,如何被清末民初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接受和改造,并最终成为一种具有本土色彩的通俗文学形式。在此过程中,“启蒙性”和“工具性”成为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的重要本土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近十几年来,北欧的小说家们推动的犯罪小说的复兴引起了文学界的普遍关注。对于犯罪文学中是否存在科学因素以及具体表现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犯罪文学的文类属于文学,其下又可细分为侦探小说、悬疑小说、硬汉小说、警察程序小说、犯罪惊悚小说、历史性侦探小说等。从对典型的三种犯罪文学样式中科学因素的具体表现考察分析后得出结论:犯罪文学中科学的因素贯穿始终,但原因和目的并非为了科学本身,而主要在于文学自身:增强艺术感染力,提升作者在文学界的地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