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明清时期,江南各种商业、手工业市镇大量涌现。这些江南地区的市镇在经济方面蓬勃发展,显得繁荣富庶.已经形成了当时最发达的商品经济体系之一;但是在行政管理方面,这一市镇体系却始终未能在清王朝的行政体系当中占据一席之地。章练塘镇是江南地区一个典型的小跨界市镇。清政府面对这一特殊的跨界市镇,采取了一些特殊的行政管理措施,对这一跨界市镇的影响深远。相比而言.这些特殊的行政管理措施的效果却不十分理想。通过对这一地方权力运作模式的考察。对搞清行政分隶对市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明清时期,受社会经济变化的影响,江南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动.反映在民间信仰上,各种违反国家礼制的现象不断出现,成为考察江南社会结构及社会变迁问题的重要视角.考察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民间信仰现象,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1.从城隍信仰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江南社会经济结构的变更导致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变动,才造成了江南地区民间信仰的相应变更;2.从解钱粮习俗与一镇多城隍现象,则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江南社会交往整合发生变化的两个层面,即城乡之间和市镇内部.总体而言,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与江南社会在互动中发生着变迁.这种变迁的推动力是江南社会经济的变迁,其方向则是以一种曲折、变异的形式改变着传统社会的二元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3.
宋元时期话本小说,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史料和社会的价值,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从宋元话本小说中可以看到宋代妇女的婚姻状况。如择偶权、贞节观念、改嫁、媒约等方面,由此我们得出宋代妇女地位较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嘉兴是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其商业和市场异常活跃。徽商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商帮之一,在嘉兴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徽商的活动,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进了其市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沟通了商品流通渠道、推进海外贸易事业的发展和推动了当地封建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此同时,徽商在嘉兴经营活动,为徽商的资本积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早期的话本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描写当时人的故事,自然离不开他们生活的环境,在《三言》中对当时有影响的经济繁荣的大城市的面貌进行了真实的描写.  相似文献   

6.
话本小说是民间口头文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宋元时期,商业经济发展繁荣,城市文化随之兴起,市民阶层日益壮大,由是,反映着现实市井生活,渗透着市民思想意识,洋溢着市民文化色彩,迎合着市民审美趣味的话本小说盛行一时。朦胧的人文精神宋元时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时期,在崇尚功利的社会心态影响下,儒家思想的影响逐渐削弱,市民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话本小说作为一种市民文学,其撰写者"书会才人"、表演者"说话艺人"和接受者都是社会中下层的人。  相似文献   

7.
11-20世纪的中国江南地区自宋以降已经迈入农商社会的门槛,而与此前建立在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之上的汉唐社会和同时期的华北地区相区别.从商品性农业的成长,市镇网络的形成,早期工业化进程的启动,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以及交换手段、商业信用、包买商和雇佣劳动等角度概括出江南农商社会的五大特征.江南农商社会形成于宋元,成熟于明清,自晚清以后发生调整和分化.历史上中国宏观经济盛衰变化的长波受到生态、战乱和制度三个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尤以制度要素最为重要.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之下,东南沿海地区自宋元至明初已现开放型市场经济的雏形,却因明清专制集权政府闭关锁国政策之打击而步履蹒跚,终在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之后落后于政治民主、经济自由之世界演进大势.江南区域经济近千年的变迁轨迹表明,经济现代化历程是先从市场化发轫,再发展到工业化、城市化,即由商业革命引发工业革命,从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8.
权力书写是文学里的一个普遍现象.中国现代市镇小说里关于权力的叙事,承载了丰富的内涵,既是作家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也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追问;作家们通过对权力的书写呈现了小说的独特意义,中国现代市镇小说里的权力叙述彰显了作家们的叙事立场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9.
"三言""二拍"是明代话本小说乃至中国古典通俗短篇小说中的翘楚,其中存在着大量为城市市民的主体--工商业者立传的"商贾小说",它们是中国商贾小说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商贾们的形象在"三言""二拍"中被描写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主要简要分析这些商贾的观念及其在当时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话本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话本小说中入话和头回存在的原因及其存在意义,诸多学者多有论述,但多是站在说书人的立场对其进行分析探究。本文以"三言"为例,从书面文学的角度来探讨入话和头回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明代拟话本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较魏晋南北朝小说、唐传奇和宋元话本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充分展开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精微的心理描写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形象从类型化典型到个性化典型的转变中,明代拟话本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宋元小说话本的断代研究进入了困境.虽然研究者对宋元小说话本的断代方法不一而足,但普遍应遵循话本断代的整体原则,对宋元话本细分时,采取重要篇目从严,一般篇目从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6世纪,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市镇诞生,中国社会步入经济社会转型期。朱泾镇依托其传统资源,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纳入到以苏州为中心的传统商品经济体系之下,融入到江南乃至全国的市场网络中,逐渐成长为金山区域中心市镇。朱泾镇的发展代表了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一种成长模式,探讨其成长道路,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江南市镇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不是写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的反封建反腐败的政治小说,也不是写新兴商人悲剧的经济小说。《金瓶梅》是一部性小说,是全方位揭示晚明社会性纵欲风气的性小说。它在中国性文化史上、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小说艺术发展史上、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章提出了明清小说作家在选择创作题材上与其所生活地区之交通状况有密切之问题,并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描述的说明,从而认为:处于交通条件较好地区的作多写商业社会生活小说,处于交通落后地区的作则往往写志异题材小说,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于古代小说的研究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中国社会,工商作为末业历来受到压抑。这种情况至明代中期以后有了显著的变化。尤其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重商思潮弥漫到社会各阶层,经商治生得到人们的普遍肯定。随着全民经商热潮的出现,士、商关系渐趋融洽。但是,对于江南地区全民经商、士人弃儒从商现象也不能评价过高,因为这种现象并非完全是商品经济推动的结果,而且经商只是手段,求仕仍是人们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明代通俗小说刊刻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通俗小说的出版中心是从福建建阳,逐渐转向以苏杭为中心的江浙地区,这是出版商业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小说作为一种商品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江南商品性农业发展迅速,农业产出较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中,集约化经营和种植面积的扩大导致了对肥料的需求逐渐增加。在本地肥源短缺与经济需求的推动下,江南地区出现了农家肥的买卖活动,其中饼肥和粪肥是最为重要的商品肥料。随着外地输入江南饼肥数量的增加与本地粪肥买卖活动日益频繁,江南农业缺肥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江南的农作物产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尽管受制于自然经济和农民有限的购买力,江南农家肥的商品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有限的,但其仍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9.
船是江南水乡的重要交通工具,而游船则是明清江南旅游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明清时代,江南游船的经营区域广泛,游船种类因时因地而异。随着时代的进步,游船的制作技术也不断改进,采用新材料、新式样,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游人。游船业的发展除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外,还可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和商业贸易往来,从而提高人们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明清江南地方政府游船业的正反两方面的政策、做法及其效果,使我们对旅游服务业应采取较为弹性的态度,深入挖掘江南传统旅游文化资源对推进今天江南乃至全国的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历史悠久,市镇商品经济发达。近代以来,在工业主义的影响下,江南市镇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明清时期奠定的工业基础和上海工商业发展的辐射影响,实现了人口迁移增长,推动了江南地区人口城镇化进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