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孟 《神州学人》2000,(6):31-31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科技人员王宏、李凤林等,最近首次发现塔克拉玛干沙漠有“凝结水”。这一发现对认识塔克拉玛干沙漠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科技人员王宏、李凤林等,最近首次发现塔克拉玛干沙漠有"凝结水".  相似文献   

3.
《快乐阅读》2008,(12):116-116
在寂寞、荒凉、到处充满着死亡威胁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有一棵老胡杨树。在老胡杨树旁,一棵小胡杨树破"沙"生长出来。  相似文献   

4.
谭振华 《地理教育》2010,(12):15-16
“鸣沙”是一种引人注意的自然现象。在漫无边际的沙漠中跋涉,常常可以听到如飞机掠过天空发出的轰鸣声。这轰鸣声,有时因风而起,有时无风而作。在我国就有多处著名的“鸣沙山”。  相似文献   

5.
胡杨树     
《广东第二课堂》2008,(10):10-10
胡杨树,或称“胡桐”,它和一般的杨树不同,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在地下水的含盐量很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照样枝繁叶茂。人们赞美胡杨为“沙漠的脊梁”。  相似文献   

6.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我目睹过万马嘶鸣着竞相扬蹄飞驰的场面,那景象是异常壮观的。不过,在塔克拉玛干发生的另一幕更令我难忘:满身沙尘、双目炯炯,一只年迈的骆驼背负着两个驼峰,步履缓慢又坚定地走着,昂着头朝着它的那片孤独的绿洲。那是沙漠中孤独的旅人,风沙中坚韧的过客,骄阳下不屈的勇者……你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孤独的羁客在茫茫沙漠中探寻,狂劲的风沙捶打着它的身躯,却侵蚀不进它的灵魂。只为追寻心中那一片绿洲,即使了却一生,也不愿“随沙而去”。你看,沙洲上,又多了一个昂首的身影……一望无尽的沙洲,毒辣的太…  相似文献   

7.
提起沙漠,似乎总是与孤寂,与死气沉沉相关———无边无垠的撒哈拉,“鸟不回”的罗布泊,不见生命的塔克拉玛干……它们吞噬了太多的生命:不起眼的鸟兽,忠勇的余纯顺,还有那永远消失了的神秘的楼兰古国。沙漠中惟一能让人想到生命的是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它是沙漠中顶天立地的巨人。是的,我为胡杨的精神折服,但我这里要讲的,却是另一种柔韧的生命———塔克拉玛干柽柳。就算在江南,我们也应该为它的美惊呼———杨柳般纤细袅娜的枝条,喷泉般向四处散开,将绿色倾泻;粉色的花朵小喇叭一样精神昂扬,却娇嫩可…  相似文献   

8.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有关植物生理基本知识的一节内容,如何开展教学及使教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呢?笔者经过实践,通过“找水”、“分析图片资料”、“解读实验数据”、“评诗、改诗”、“角色扮演”(萎蔫的菊花、沙漠中的仙人掌)、“给萎蔫的菊花浇水”、“了解家乡的水资源以及植被分布情况和缺水地区极其珍贵的水资源”等一系列探究、主体活动,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国海军一艘新型核动力潜艇在青岛港外海发射了一枚“巨浪二型”导弹。导弹飞行几千公里后,准确击中了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目标。这次发射,在国际上引起不小震动。有人说,中国军队已经具备二次核打击能力。  相似文献   

10.
“响沙”是在茫茫大漠中时而出现的一种浓重、悠长、和谐、震耳欲聋的声音。十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旅行家和专栏作家都记载过这种奇特的鸣沙现象。回顾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的记载。他写道:“这些沙漠中的精灵用各种乐器声和武器碰撞声将空气填满”,这是他根据中亚地区沙漠中的轰鸣沙写下的文字。如今,世界上  相似文献   

11.
沙漠奇遇记     
话说陶渊明隐居后便种起了菊花,随着菊 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花日益增多,陶先生便想拿出去卖。 刚下飞机陶先生就品尝到了这里的特 毕竟打着“渊明菊花”的牌子,生意怎能 产——黄沙。不红火?买花的人比他种的花还要多! 这里的生态环境实在是糟透了!狂风卷着沙 一日,陶先生遇一顾客,曰:“先生,生意 子,往他脸上打,生疼生疼的。他吃力地抬起如此兴隆,何不搞点网络贸易?”先生曰:“何 头,向前方望去,但他只看到了茫茫沙海。为网络贸易?”顾客曰:“新华路右街有一家电 陶先生却毅然决定亲自到沙漠中考察。他脑培…  相似文献   

12.
“死亡之海”是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别称。维语“塔克拉玛干”意即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沙漠为我国第一大沙漠,位于新疆南部。一望无际荒凉寂静的沙丘中,鸟兽绝迹,渺无人烟,历史上还没有人活着横渡千里沙漠的记录,“自古沙海无人渡”的碑文犹存。加之这里气候恶劣,风暴频繁。一旦狂风大作,干燥平坦的沙漠毫无遮挡,漫天黄沙遮天蔽日,使人望而止步。沙丘随风移动,更是惊心动魄,人畜皆可吞没。每到夏日,白昼一片酷热,太阳直射温度可达70度以上,不幸死  相似文献   

13.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33.8万平方公里,等于江苏、浙江、福建三省面积的总和。 “塔克拉玛干”维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这里流动沙丘起伏连绵、沙尘暴频繁,昼夜温差极大,是有名的“死亡之海”。历史上,曾有瑞典、美国、俄国以及日本、法国等国的著名探险家向它挑战,均已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4.
本对副词作状语带“地”的问题作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只有情态副词、程度副词、时间副词、语气副词等作状语可以带“地”,这些副词作状语带“地”与否不仅与副词的音节有关系,而且与副词的构成方式以及修辞等都有关系。章还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重叠式副词作状语多带“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塔克拉玛干的腹地,有一片纯沙漠地带。所谓的纯沙漠,就是年降雨量不足一百毫米,又没有水灌溉的地方。然而,就在这无雨无水、干旱、盐碱、人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里,却有着一种古老树种——胡杨树。  相似文献   

16.
友之道     
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的幕处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相似文献   

17.
高良连 《作文与考试》2023,(Z3):120-122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握手以表友好在中国文化中颇有渊源。甲骨文“友”和金文“友”都是由两个“又”字构成,形同两只手伸向一处,也有人认为状似两只右手紧握,但均意指协调、配合。范晔《后汉书·李通传》有云:“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据此衍生出成语“握手言和”,现多用于消除隔阂,化解矛盾,重新和好。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水危机”水是哺育人类的乳汁。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繁衍:地球上因为有了水,才变得生机勃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方面人类对水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存在人为的浪费。另外还有人们对水资源的污染,使水资源不断枯竭,造成“水资源危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现实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讲台上放着一只装有半杯茶的玻璃杯。教常识课的李老师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茶杯,然后他问大家:“杯里装的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装的是茶。”李老师又问:“还有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补充说:“有水”,“开水”,“茶叶”,“茶色的液体”……李老师再问:“还有什么?”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做声了。李老师告诉大家:“还装有半杯空气。”刚说完,只听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李老师笑了:“没想到吧?茶杯么,总是用来装茶、装水、装饮料的,所以一见到茶杯,你们就自然地会想到它盛水一类的功能,而不容…  相似文献   

20.
这是发生在小学一年级课堂上的一件真实的事。一过“五一”节,天气渐渐炎热。学生们下午到校,都带些矿泉水、果汁水来喝。李小果(化名)太渴了,一口气将一大瓶果汁水全喝完了。课上了一半,突然有个学生说:李小果拉尿了。李小果又羞又怕,神色十分紧张。此时,全班几十双眼睛都聚在老师身上,等待“暴风雨”降临。老师走到李小果身边,含着笑,轻轻对他说了几句什么,又找了些纸巾将他的裤子吸干,拿起放在墙角的拖布,迅速将地上的尿拖干,继续上课。这件事虽然十分平常,但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流淌着真情,流露出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