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它包括城市内部从一般地域向更繁华的地域的转变过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其中,发达国家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和发展中国家的过度城市化和城市化不足现象尤为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一下册在讲解城市化问题时提到了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在一些习题中出现了有关郊区城市化的问题。然而,一些把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混为一谈或没有真正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现将二者做一下简单的区分。郊区城市化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特大城市人口激增,市区地价不断上涨,加上生活水平改善,人们追求低密度独立住宅,汽车的广泛应用,交通网络设施的现代化等原因,郊区城市化进程加速。郊区城市化以住宅郊区为先导,首先,城市中上阶层人口为了追求优美的环境将住宅迁往郊区。而后,商业服务部门迁往郊区。其因有二,一是中上层人迁往郊…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发展中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即由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问题的压力逐渐增大,出现了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的普遍现象,城市出现“空心化”,城市发展进入逆城市化阶段。本文分析逆城市化的具体问题,指出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这两个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区分度不大,学生很容易弄混,从而影响学生对城市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发展问题的判断.为了区分这两个概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分析比较: 一、概念辨析 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不同阶段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刘俊利 《新高考》2005,(5):47-50
一、根据下列提示,回忆基础知识 城市化是指城市数量增加或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现代大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其结果表现为城市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一般说来,其发展速度在发达国家将逐渐缓慢,而在发展中国家将趋于加速。当前发达国家城市化具有起步早、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逆城市化一般都出现在城市人口比例达到75%的时候,以人口向非大城市中心区迁移为主导,人口还是在城市,并不是像我国近期出现的向农村迁移或不愿迁往城镇的情况。当前的我国的非转农现象决不是城市人口向农村分散和农村化,更不是城市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农村化,而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城市化阶段的一种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counter urbanization)现象.它是发达国家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特点,主要表现在城市社会的人口重心发生变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社会的经济活动和政治影响力也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地区转移.这种转移最早出现在若干发达国家的城市中.为更好地认识逆城市化现象,本文着重就逆城市化的几种错误认识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发达国家一些城市人口增长的周期变动,提出了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周期变化理论,即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四个连续的变化过程。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近代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19世纪是工业革命在欧美国家迅速传播的时代,同时也是欧美国家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代。但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据统计,几乎40 0 0万(占全美国人口的1/5)的美国人因变换工作及其他原因,每年至少搬家一次,而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的中上阶层人口移居…  相似文献   

9.
三3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的过程。 f城市数目增多;掣各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刮黼黧飘?圈雌姜蓑同一蚓一┏━━━━━┳━━━━━━━┳━━━━━━━━━┓┃ ┃ 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 ┃┣━━━━━╋━━━━━━━╋━━━━━━━━━┫┃ 速度 ┃缓慢或停止 ┃二次大战以来很快 ┃┣━━━━━╋━━━━━━━╋━━━━━━━━━┫┃ ┃ 市区移向 ┃ ┃┃人口移动 ┃郊区,或昼夜 ┃ 农村流向城 ┃┃特点 ┃作“钟摆式” ┃市 ┃┃ ┃移动 ┃ ┃┣━━━━━╋━━━━━━━╋━━━…  相似文献   

10.
郊区化就是城市在经历了城市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后的一个绝对分散阶段,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郊区化模式表明,交通条件、工业化进程、通讯技术、郊区的基础设施以及规划政策等是城市化进程后期阶段郊区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中国郊区化的驱动因素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土地制度改革、工业园区建设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形成了中国的被动郊区化模式。中国大都市的发展历程表明,小城镇的充分发展是中国城市化充分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过程是个客观的历史过程 ,也是生产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城市数目增多 ,各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加大 ,从而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比重的大小正是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程度的最重要指标。发达国家比重一般达到 60 %~ 80 % ,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却超过发达国家 ,但许多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主要不是随国内农业和工业生产的持续上升提高的 ,而是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以及人口增长过快 ,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造成的。近几十年来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 ,由…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计(一)[教材版本]本文属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教学内容分析]人口从乡村迁移至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如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城市化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相当人口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居民点 ,它随生产力发展而产生 ,并随生产力发展而发展。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两种表现形式。社会生产的发展导致城市化的产生 ,它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延续和发展 ,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所谓城市化 ,是指非农产业在某地形成和集聚所引起的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其主要表现有三点 :第一城市数目增多。早期城市因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 ,劳动生产率低 ,不能为更多的非农业人口提供必要的生活资料 ,这时城市数目少 ,城市化还没有开始。城…  相似文献   

14.
一、流行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不当表述我们注意到,现在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2006年11月第4次印刷的《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第33页,在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有关加速阶段的说明中,有如下表述: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市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小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在34页又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城市化 何谓城市化,关于城市化这个词,因不同的研究领域,或同一研究领域的不同人员有种种不同的解释。不同学科,侧重城市化的不同侧面。经济学家强调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化,认为“城市化是人口、社会生产力逐渐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社会学家以社群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的密度、深度、广度作为研究城市的对象,因而认为:城市化是指人际关系的改变,具体说,城市化过程就是社群网的广度不断扩大,密度日益降低,人际关系逐渐趋向专门化与单一化的过程。 人类文化学注重乡村文化向城市文化的过渡,认为“城市化并非简单地指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或城镇,而应该是指社会中城市与非城市地区之间的来往和相互联系的日益增多的这种进程”。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化定义为:“城市化通常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域集中和乡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可见、学术界至今对城市化解释尚不统一。地理学非常重视人类活动与地域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认为,城市化作为一个社会过程和地域扩散过程,无疑包括人口流动、地域景观、经济领域、社会文化等诸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正地理概念是指反映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知识概念如同金字塔的基石,如果学生缺乏明晰的地理概念,就会影响到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掌握。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地理概念教学。在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和城市化"一章教学中,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等几个概念形意相似,较易混淆。下面,笔者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7.
一、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都将越来越大。但不同发达程度的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会产生不同的城市化进程,具体见表1:表1世界部分国家、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980~1998年)(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00年)从上表可以看出:(1)高度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均达到70~80%以上,此时城市化发展速度开始趋于平缓,如上表中的加拿大、日本、美国、法国、德国等。(2)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人口的城市化发展也非常迅速,如上表中的韩国,在…  相似文献   

18.
在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以他那铿镪有力的声音向世人宣布:到2000年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其核心和实质是农村现代化。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路在何方?纵观世界的近代史,我们不难发现,发达国家走过的是一条“城市化与工业化齐头并进,农村人口大举向城市转移”的所谓“西方模式”,而勤劳质朴、勇于创造的中国农民则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风采,那就是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开创了以农村工业化推动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就必须了解城市化的规律。研究表明,城市化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都曾经历或正在经历逆城市化。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另一种表现。本文在充分探索了一些主要国家“逆城市化”过程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理论角度通过分析区位地租衰减以及级差地租规律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居民点的布局一般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其结果,现代城市最终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生产、消费和污染集聚之地,人口和经济的集聚状态成为衡量现代城市化的两项基本指标。11个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往往快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产业发展在国家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存在着由强变弱的趋势;与之相比,第三产业发展对人口城市化发育的影响则要强烈的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