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悦莉 《情报杂志》1996,15(2):58-58,60
图书分类的质量问题,以归入类目的确切性和一致性来衡量。前者指按照某部图书所述的学科内容,以科学分类作为主要标准,再依照图书分类法中类目的结构体系,以及类目之间的各种关系,给该部图书所论述的内容,找到一个正确、恰当的类目位置;后者指在同一个图书馆中,绝对不允许将同一性质的书,或者两部内容相同的书,分归不同的类。反之,则表明这个图书馆分类质量存在着问题。本文通过分类工作过程五个环节的分析,对影响分类确切性和一致性的现象,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刘莎 《情报杂志》1998,17(2):87-88
复分表是图书分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类型有通用复分表和专类复分表。而专类复分表是供分类表中某大类或某大类中的部分类目作进一步区分用的复分表,它是根据各类文献分类的需要而编制的。专类复分表对简化类表,增强主表中有关类目的细化程度,提高类表容纳更多概念的能力等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编制高质量的专类复分表对于提高图书分类法的质量与性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图法》三版修订时也把增设、扩充、改进复分表作为修订工作的重点之一,并着重加强对专类复分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文图书分类质量控制的探讨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 《现代情报》2005,25(1):147-149
认为分类人员的素质是保证中文图书分类质量的关键,分类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是保证分类质量的基础。为保证图书分类质量。必须对查重、主题分析、归类、确定类号和复核等相关环节作准确的控制,并要重视对图书类号的改编工作和保持分类人员的相对稳定。在思想认识上.应消除因在版编目的存在而产生的对分类工作的误会和偏见.在分类人员的配置上,人员之间的知识结构应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图书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中图法》第五版虽然已规范类目,完善参照系统、注释系统,调整类目体系,增修复分表,明显加强类目的扩容性和分类的准确性;但对网络图书的分类明显没有针对性的分门别类的分类号,故此笔者针对这一分类缺陷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参照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的《冒号分类法》使用分面组配分类法建设性地对中国图书中的涉及网络的图书进行了专门的分类。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同一主题图书分属不同类目的问题进行分析,本着分类是为使用的最终目的,提出在备馆可制定适合本馆的《中图法》使用办法,从而达到归类一致,最大限度地实现馆藏图书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子政 《情报杂志》1996,15(3):57-57,67
正确掌握图书分类知识,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是非常重要的,而掌握类目复分方法又是正确使用图书分类法的一个基本方面,也是图书分类学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本文就《中图法》(第三版)类目复分方法中加“0”与不加“0”的问题,结合多年业务实践谈点粗浅体会。1 正确理解《中图法》中的“0” 《中图法》中加“0”与不加“0”的问题,是类目复分方法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对层累制、小数制的正确理解,关系到很多类目的准确复分,因此受到了分类  相似文献   

7.
贺梅萍 《现代情报》2013,33(3):147-149
对《中国图书馆分类》(第五版)的修订情况进行了概括,通过与中图法(第四版)的对比,结合英语类文献分类实践,对现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H31"英语类目设置的不足,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8.
图书分类的确切性和一致性是图书馆分类工作中最重要的原则和要求。图书分类就是运用一定的图书分类表,按照图书的学科知识内容,结合图书的特点和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将到馆的图书分门别类地组织成一个严密有条理的逻辑系统。它是图书馆组织藏书的基础工作,也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因此图书分类工作质量的优劣对图书馆的其他各项工作影响很大。鉴定图书归类质量高低的最主要标志就是归类的确切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对《中图法》(第四版)医学类目应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必凯 《现代情报》2004,24(3):38-40
对《中图法》(第四版)部分医学类目如影像医学、美容学、个人卫生及社区医学等类目设置和图书分类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部分类目的设置、使用和图书分类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图书分类标引工作是一项技术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又是一种复杂的思维劳动过程,每一位图书分类标引工作人员由于知识水平的差异、文化修养的不同,对类目的理解就会有深浅不同之差,甚至出现误解,再者分类法(表)中的某些类目本身存在概念模糊不清的情况,往往会给分类标引工作带来一定困难,造成分类工作差错率偏高,因此,要做一名合格、胜任的分类标引工作人员,首先,应该熟练掌握图书分类的规则、分类法的体系结构,十分熟悉分类法(表)常用类目的位置、各类目之间的各种关系、号码的组配等等,但是仅仅掌握这些知识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献的分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网络文献现状、分类特点、类目体系的分析,提出关于网络文献分类体系的一些建议,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图法》中计算机类目设置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华 《情报杂志》1998,17(3):44-45,47
从计算机学科本身按其下属各分支学科的分类原则及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关系出发,来考察《中图法》中TP类下位类目设置问题,首先肯定了《中图法》用组配法来解决新兴学科交叉的优点,同时指出了计算机学科本身的归类和其下位类目设置上不够合理的地方,并提出了按该专业学科习惯和发展趋势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
于曦 《现代情报》2010,30(3):135-138
运用Unicorn系统的报表功能对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各类图书的种数、册数及平均复本数以及在5年内借阅频次较高和较低的各类图书的种数及其所属学科子类目进行统计。分析各类图书的使用情况,找出读者的借阅倾向,完善图书的复选工作,为今后图书的采购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分类标引与主题标引,它们都表征图书的主题内容,但是描述的角度、深度、方式有所不同.分类标引是把图书文献的中心内容置于所属的学科范围中,从更广的外延上加以描述和表征.  相似文献   

15.
李伟  金涛 《情报探索》2013,(1):106-107
通过对《中图法(第五版)》社会科学"政治思想与道德文明""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社会管理与社区服务"等主题内容相近类目涵义、注释的分析研究,结合CALIS联合目录图书分类检索对比,对《中图法》社会科学若干相近主题类目的入类原则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6.
重版图书是随着社会文化、经济和科学发展的产物。对重版图书理解角度不同,处理重版图书的方法也不尽同,结合分类规则和实际工作经验,探讨对重版图书分类标引的处理方法和辅助区分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杨雪琴 《科教文汇》2009,(13):281-281
本文根据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数量、范围的局限性,从利于排架和读者检索的角度介绍了对丛书、多卷书等图书的分类方法,阐述了图书分类不应是为了类分图书,应与有序的排架和方便读者检索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8.
学科导航库分类检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勇敏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28(3):315-317,299
借助于计算机屏幕的显示特点,学科导航库分类检索系统在大类的设置、类目的展开、同位类的排列以及类目的显示方面,都具有不同于传统分类法的对用户更加友好的多种形式,如采用多元划分类目和多维展开类目的方法,使得学科导航库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邓维维 《情报探索》2014,(11):127-131
根据图书分类工作实践,从历史沿革、列类原则、标记符号、类目设置等方面对《四库分类法》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了两部分类法之间的相同与差异。对《四库分类法》提出跳出《四库全书》,在现有古籍的基础上设置类目,添加详细易懂的类目注释,提出电子版、网络版分类法等建议;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分古籍的类目设置提出类目加细,影响较大的专著设置专类,并针对中华文化文史哲不分家的特点多设置交替类目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胡春华 《现代情报》2004,24(12):156-157
在图书馆工作中常出现一些分类标引的误差问题,直接影响馆藏建设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而分类标引是一项理论性和技术性相结合的细致工作。只有分类标引准确,管理规范,才能保证图书分类标引的质量。本文分析探讨了图书分类标引误差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