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碰撞问题,需要从动量和能量这两个方面去分析,由于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因而碰撞过程遵循动量守恒。而在碰撞过程中,动能一般来说是有所损失的,除非是那种理想情况,即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动能才不损失。所以,在解决碰撞问题时,如果能理顺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以及动能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现在来研究下面的两道例题并作分析。  相似文献   

2.
建构弹性碰撞模型的深度教学,首先是以教师深度的教为前提,教师要清楚教材编排的意图、研究碰撞类型问题的高考考查要求、研究学生现有解决碰撞问题的基础及其想要达到的学习效果;其次是以学生深度的学为根本,是以会解答碰撞类问题为目标导向,学生需要深度学习碰撞基础知识、领悟碰撞特征、正确建构碰撞基础模型以及学会弹性碰撞的拓展应用,最终实现学生学习的深度输出.  相似文献   

3.
中学物理中经常遇到碰撞问题,碰撞过程一般分为完全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其中,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为什么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笔者给出以下证明.  相似文献   

4.
刘华 《中学理科》2007,(2):39-40
碰撞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非常普遍,它的特点是物体相互作用的时间极短.由于物体的运动速度是有限的,所以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的位移也是非常微小的,在通常研究碰撞过程中,可以理解为物体来不及发生位移,同时碰撞过程中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碰撞力极大,其他的重力、摩擦力等非碰撞力与之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5.
碰撞是力学中重要的物理模型,它的特点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时间极短、作用力较大,碰撞双方组成的系统在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在解答碰撞问题时除了考虑动量守恒外,一般还要考虑能量和速度对碰撞过程的约束,从而综合运用能量、动量的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薛协召 《物理教师》2000,21(7):47-48
1碰撞问题的基本特点 人们是通过研究两个小球的相碰过程逐步认识碰撞问题的.对于两个由于碰撞而使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小球,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间极短:这里说的“时间极短”是指在计算物体运动时间时,通常可以把碰撞时间忽略不计. (2)动量守恒:由于碰撞时间极短,而两个小球通过碰撞动量的改变明显,故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外力,因而外力可以忽略不计,或者合外力本身就等于零,这时由小球组成的系统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设在一条直线上发生碰撞的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动量、动能分别为p1、p…  相似文献   

7.
动量守恒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难点,且有时作为压轴题考查.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对于动量碰撞问题的原理很清楚,但计算却很头疼,因为计算量很大,高考题中则只敢考查两物体发生弹性碰撞后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很明显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其实对于弹性碰撞问题,大家都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列方程求解,但大部分学生是得不到正确的结果.今天笔者用“速度增量法”带大家用口算来解决动量碰撞类问题,对于碰撞分为三类即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  相似文献   

8.
弹性碰撞类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如果作用时间极短,作用力F=△P/△t极大,即内力远大于外力,系统的动量就可以认为近似守恒.但是弹性碰撞不损耗能量.却是碰撞中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9.
碰撞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及生产中处处可见,如打夯、锻压、击球等;在用分子或原子的观点研究热现象时,也会遇到碰撞现象;人类关于原子、原于核及基本粒子的很多知识也是由观测及分析它们之剧的碰撞现象中得到的.碰撞问题是高中物理的一个典型问题,碰撞由于时间短,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内力很大,外力跟内力比较起来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碰撞必然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10.
碰撞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物理学广泛研究的一个基本现象.在科学研究中也是常用的试验方法,如,为测定汽车的耐碰撞性能而进行的汽车碰撞试验、为研究物质结构进行的粒子碰撞试验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碰撞是重点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周异平 《物理教师》2000,21(1):9-11
教学目的: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比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碰撞的基本规律,更好地掌握碰撞的基本分析方法. 重点:(1)基本过程、基本规律的分析;(2)比较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教具:碰撞实验、多媒体装置. 教学过程:l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碰撞是一个非常基本、但又是十分重要的物理模型.然而,碰撞的出现并非是单一的、明了的,往往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如何解决形式不同、本质相同的碰撞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碰撞分析.2分析讨论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画…  相似文献   

12.
宋正怀 《物理教师》2010,31(12):48-50
碰撞问题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尤其在不明确何种类型的碰撞时,要分析碰撞有关可能值的范围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本文介绍3种方法有助于判定碰撞可能值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碰撞是力学中常见的问题,解答碰撞问题要求综合运用运量、能量等知识,所以同学们在解这类问题时往往会感到困难,或者因考虑不全面导致解题错误,其实,只有审清题意,建立正确的碰撞模型,然后抓住模型的特征,运用有关物理规律即可求解,碰撞模型具有下面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4.
1.引发“思维碰撞”,诱发“悟”的延伸 在教学中,学生对严谨而枯燥的化学语言未必能及时领悟,这时就有必要艺术地引起“思维碰撞”,让思维在碰撞中发生火花,让思维主体在碰撞中加深领悟。如在硬水的软化一节中,有个方程式:  相似文献   

15.
碰撞是一种常见而又非常重要的物理现象.碰撞类习题是力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出几种物理思想的表现,因此,也是高考能力测试的传统题目.现根据碰撞过程中系统内各物体间不同性质的内力把碰撞问题分为四种。  相似文献   

16.
碰撞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了解微观粒子的结构与性质的过程,碰撞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考物理命题时,碰撞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7.
第2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五题是求解由弹性碰撞引发的临界值问题.在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动能也守恒,根椐两个守恒关系,可列出二元二次方程组,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本文通过剖析弹性碰撞,探寻一种不必列出二次方程组的方法,巧解有关弹性碰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两体碰撞”是力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以物理规律为基础,提出了在一般情况下如何用计算机模拟“两体碰撞”的程序实现方法,详细介绍了由程序控制碰撞初值进行多次碰撞的基本算法以及编写程序应注意的问题;有坐标变换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任意条件下的两体碰撞问题,使教材中正碰和斜碰的分离问题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9.
对牛顿碰撞定律认识的一种误解沈娴碰撞定律是牛顿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通常表述为:对于两个给定的物体.碰撞后的相对分离速度《V’,一V’)与碰撞前的相对接近速度(V一V,)成正比,即卜’一h比例常数e称恢复系数,它反映物体碰撞后形变恢复的程度、由材料的弹性...  相似文献   

20.
倪一宁 《物理教师》2000,21(6):30-30,33
通常讨论的二体正碰撞过程中,由于碰撞前后两个物体都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不存在两者之间的切向滑动磨擦力.如果不是正碰撞,例如在碰撞前的瞬间这两个物体有横向的相对运动,在碰撞的接触过程中两者间便会有滑动摩擦力f出现.当f与纵向碰撞力N在数量级上相差不大时,其作用便不可忽略.碰撞的全部接触时间也是N的存在或者说N的作用时间,记为△tN如果将f的存在或者说作用时间记为西△tf,那么△tf必不可大于△tN,因为脱离接触后f便不再存在.f的作用使物体间横向的相对速度减小,如果在NtN结束之前,横向相对速度已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