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依照中方统计数据,日韩对中国大陆的贸易总额长期是逆差,这种贸易失衡状态说明日韩的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中国,中国经济带动了日韩经济发展。但是三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区却长期没有建立起来,与这种紧密的经贸合作状态极不协调。目前,三国政府已经正式启动了建立自由贸易区谈判的进程。但是建立自由贸易区遇到的问题仍然不少,突出的问题有:岛屿领土争端,民族主义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存在。岛屿领土争端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应当在克制态度下和平解决。中日韩三国都有爱国主义传统,但是狂热的非理性的民族主义从根本上看阻挡不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各国政府不能屈从于民族主义。消除贸易保护主义是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主要任务,中方需要接受日韩成熟市场准入标准,而日韩需要放弃许多非市场限制性准入标准。通过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降低关税和提供交易便利,让市场竞争在中日韩区域经济中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最终受益的是三国的消费者。中日韩共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就为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创造了前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1996年1月至2011年4月中日韩美四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分别建立四国模型和三国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从经济相关性的角度,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互惠互利,可行性较强;(2)在样本区间内,中国因素对日韩经济波动的解释力度均大于美国因素,日韩同中国加强合作关系有益于其增长;(3)美国因素对中日韩三国一致指数均有较为显著的解释率,其经济下行往往会给中日韩三国造成巨大危害,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中日韩更应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减小经济风险,促进经济发展.最后本文从贸易和投资方面分析了三国当前经济合作呈现出的特点和不足,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结合本文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中日韩文化产业的合作与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经济时代,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迅猛发展。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日韩文化产业的合作与发展成为一种趋势,这将促进三国经济的发展,优化各国产业结构,拉动东亚地区经济的发展。该文介绍了中日韩文化产业合作与互补的战略意义、理论依据、现实要求,及其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4.
中日韩成立自由贸易区(FTA)的可行性分析和战略选择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对中日韩经济整合方式的相关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近期中日钓鱼岛争端、韩日竹岛(独岛)争端对中日韩经济合作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中日韩FTA合作在未来2~3年内仍将停滞不前,中国更应当面向世界,营造一个完善的FTA合作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与建立东亚经济圈的呼声越来越高。从国际环境来看,北美自由贸易区将在2006年变成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也将由15个加盟国扩大到26个,成为名副其实的欧盟。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潮流中,东亚只  相似文献   

6.
旅游所产生的“人流”给中日韩三国带来了巨大的“物流”、“财流”、“技术流”、“交通流”、“信息流”,促使中日韩三国经济稳步发展。分析中日韩三国旅游交流的现状与前景,期待通过形成以中国、韩国、日本为中轴的东亚旅游经济圈,谋求客源互补、资源共享,加强相互间的旅游经济合作,促进中日韩三国经济乃至东亚经济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0年底日本宣布加入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其宣布加入是近年来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必然给本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带来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日本宣的布加入TeP的原因,认为日本加入TeP谈判将冲击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有路径,分化有关国家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立场,不仅使得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主导权的争夺复杂化,还对中日韩三国合作产生负面的影响,同时对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标准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8.
"10+3"区域合作机制以东亚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为核心,演化出首脑会晤机制、中日韩东北亚合作机制、部长级会议机制、东亚峰会等多层次独具特色的合作机制,并将东亚各国自由贸易区建设和第二轨道活动纳入其中.这些机制纵横交织,一起构成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平台.东亚合作机制的不断创新发展将极大地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持续进步.  相似文献   

9.
中日韩三国同属亚洲国家,通过对中日韩三个国家的体育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中日韩三国不仅在社会制度存在着差异,在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也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三国体育教学目标的共性都是为学生健康化、终身化打基础.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日韩三国的体育教学目标,旨在为我国体育教学目标建立新的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不断演进,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俨然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潮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由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在对中国及东盟乃至全世界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从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速推进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两大潮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多边贸易谈判日益陷入停滞状态,各国转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并相继提出本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在国际领域对市场、能源、技术、资金等资源的争夺。为有效应对国际竞争,中国也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本文旨在通过对主要贸易伙伴与中国贸易潜力值大小的测度,具体解决应该和什么样的伙伴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以及面对不同的合作伙伴关注点有何不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WTO和EU分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产物和典型代表。从这两个国际组织法律制度的分析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这两种存在形式的协调与共同发展,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并且也可以偃息法学界关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互关系的争论。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达成了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坚实的基础,并将对中国、东盟乃至世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应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我们带来的机遇,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的合作,推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自90年代初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辽宁由于其地域与文化上的优势,与韩国交往频繁。辽宁对韩贸易额的迅猛增长和韩国企业在辽宁直接投资的不断扩大,对辽宁经济的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推动效应。这里运用相关统计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对韩贸易与吸收韩资对辽宁经济所产生的推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由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由贸易区是国家为发展经济允许外国企业免税进入的特区,是目前世界上开放最高的非关税贸易区,同时也是推动我国经贸一体化的形成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手段。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外资,进一步搭建与国际接轨的桥梁,同时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并能够带动其他城市贸易区的建立,促进改革开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东亚各国的地理位置相近和经济发展程度相似成为了该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天然基础。东亚各国贸易结构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东亚各国之间以及与东亚整体的贸易相似程度较高,如能建立自由贸易区,会呈现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同时,各国之间的贸易结构又不完全趋同,出口商品的适度差异性说明在结成自由贸易组织以后不会遇到过大的政治上的阻力。  相似文献   

17.
自由贸易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一种类型,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占据着重要位置。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接壤的省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要建立广西、越南自由贸易区,就要解决好一系列国际法和国内法方面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服务贸易自由化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服务业成为21世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服务贸易日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标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服务贸易领域逐步取消限制,实现自由化。在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下,作为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环渤海经济圈与东北亚经济圈联接枢纽的大连市,面临的是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常黎 《教学与研究》2007,39(10):47-54
本文在"泛东亚地区"的框架下探讨了1995-2005年中国与周边经济体贸易关系的演变.期间,中国与周边经济体迅速贸易一体化,成为更多周边经济体的前三大贸易伙伴,日本和美国的地位则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中国与接壤邻国的贸易模式显著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东亚地区的经济体.笔者认为,东亚地区已经出现竞争性的"轮轴-辐条"格局,中国应努力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向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更高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内容。文章从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进展情况入手,运用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着重对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了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