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我们带着敬佩与自豪,走近刘义权,去感悟和体味他执着又非凡的档案人生.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刘义权总是那么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朴实的话语:"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却最能打动人心.年轻时他曾说:我要一辈子爱档案、干档案.他的话语发自内心,充满真诚,他也用自己38年的兰台生涯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相似文献   

2.
2014年10月13日,一位名叫高露的姑娘来到门头沟区档案馆,把一本名为《我的回忆——难忘的岁月》的书捐赠给区档案馆.她说:"这是我父亲的回忆录."笔者翻开书,两张照片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姑娘指着一张单人证件照说:"这就是我的父亲鲁鸣,原名谭潾,土生土长的斋堂人."接着又指着一张与毛主席合影的照片说:"这是我父亲1964年与领导人的合影,毛泽东身后的这个人就是我父亲."接着高露讲起了她父亲鲁鸣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董瑛 《陕西档案》2014,(2):43-43
最早与档案结识,一部分是受父亲影响。父亲50年代初毕业于凤翔师范,一生做人正直、慎独、条理。一天父亲把我叫到一边说“这些东西是该给你的时候了”。只见他拿出一个发黄的牛皮纸袋子郑重其事地交给我,我打开一看,有小时的照片、毕业证、病历、住院诊断证明等,父亲称之为"家庭档案",叮嘱我要妥善保存,以免日后用到。  相似文献   

4.
爸爸是扇门     
这扇门颓然倒了。时间是2005年6月12日23点15分。“父亲去世,我才知道父亲像一扇屏风把死亡和我隔开;父亲去世,我才看见了自己前途上死亡的海面。”十九年前,我翻译过井上靖写的《怀亡父》一文,里面的这段话我一直记得,只是把他说的屏风记成了是门。爸爸是在5月30日下午住进医院的,当时天上下着小阵雨。120救护车开到家里,把他像粽子一样地捆在担架上,哥哥和我送他住进离家最近的民航总医院。一去就住进了监护病房,那时谁也没想到,爸爸此去就再没有回来。爸爸的毛病是在肺上。他的肺年轻时就不好,经年地咯血,老年后似乎反而好些,好多年没有…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回忆     
偶尔翻开家庭相册,看到父亲的慈颜,回想起他在世时的音容笑貌,禁不住潸然泪下,情不能已。父亲支持我学完了省广播电视大学档案专业,又扶我走上了档案管理的道路,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兰台人。……  相似文献   

6.
耕耘之苦苦亦乐———孙菁和她的书籍装帧艺术邹园印象中的孙菁清丽娇小,热情开朗,是一位典型的江南玲珑女子。深谈之后才知道其父亲是山东人,母亲是满族人,生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照孙菁自己的说法:“我太像杭州姑娘了,以至于所有认识我的人都不相信我是带满族血统的...  相似文献   

7.
上班伊始,档案员小左就迎来了一位客人,他激动地握住小左的手说:"同志,太感谢了,你帮我解决了大问翘呀!"小左定定神,认出这是前些天来查招工档案的老王,忙说:"没什么,这是我们该做的."老王不会用什么华丽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但从他脸上的神情可以看出小左给他帮了大忙,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守护记忆     
<正>父亲马上就要退休了。他辛劳半生,年少求知时却经历上山下乡,中年生计艰难时又遇上企业下岗,辗转花甲,终于等到退休年龄,可以放下重担迎接悠闲的老年生活了。因为自己从事档案工作,深知档案在办理退休时能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他去办理手续之前就反复提醒他准备好自己的个人档案材料,并陪同他去查阅了他当知青的印证材  相似文献   

9.
终于,1962年8月5日,一个星期天的清晨,玛丽莲做了又一次尝试. 她在电话中对他说:"别离开我."她恳求着. "已经结束了,"他答道,"我永远不会离开我的妻子,也不会再见你." 他挂断了电话,而她则竭力想把自己扔到睡梦中去.床边就是一瓶50片装的安眠药.这药是她的老朋友了,总是给她带来一片安宁.  相似文献   

10.
到福州参加祖国大陆的全国书市,一个出版社的老板开车带我四处跑. "今天下午没活动我就不陪你了,因为我得回家陪陪我娘,让我娘多看几眼."一天中午,他对我说. "好极了."我笑笑,接着好奇地问他,"为什么先说你回去陪你娘,又说让你娘看几眼,不说你去看你娘几眼呢?""这不一样啊!"他作出一副很有理的样子,"我把自己的事放下,专诚回去,当然是去陪她,可是我并不想看她,是她想看我,所以我是把自己送回去,给她看两眼."  相似文献   

11.
档案是一座山,从古至今积淀着历史痕迹;档案是一条河,由远及近流淌着往日记忆;档案是一部尘封的书,一页一页记载着世事沧桑。 档案管理是我的工作,我能有幸和档案结缘,也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是一个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老教师,我小时候经常看到他把上课的备课笔记、出的考题、自编的教材讲义,甚至是手画的解剖图稿分门别类放在不同的档案夹子里,并标上编号,在封面写上题名;  相似文献   

12.
在1997年7月下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三门峡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市委副书记张兰印同志参加卢氏县代表团讨论时,同代表们亲切交谈.当他得知女代表胡秀云是县档案局长时,张书记非常高兴地说:"你是全市档案战线唯一的一名党代表,也算是一名"档"代表了,这不仅是革命老区卢氏县的光荣,也是全市档案工作者的光荣."张书记又详细询问了该县档案工作情况,当听到县档案馆去年达到省二级标兵档案馆时兴奋地说:"档案工作很重要,你们的工作做得不错,要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我还要抽时间去看看你们的档案馆."  相似文献   

13.
老炳校长身体不好,已多次向教育局递交辞职报告.今年又恰好是全县各乡镇联校领导班子大换届的时候,他心里想,自己可以卸下担子了.虽知7月27日在全县教育行政干部会议上,一纸任命状,不由分说地又将他留在了奎溪镇联校校长的岗位上.他苦笑着说:"这是聋子杀猪,叫也要杀,不叫也要杀."尽管如此,可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对组织的安排他没有讲价钱.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片云     
上小学时,我无论如何也写不好自己的名字,我的老师干脆以同音字代之,“苾雯”成了“必文”。只有一个人一直固执地使用那个复杂而生僻的符号。那就是我的父亲。正因为他的固执,我才在离开学校时恢复了我的名字。父亲为什么要给我取这样一个让人感到麻烦而且常常写错的名字呢!几年前,父亲来省城开会,闲聊时,我问及此事。父  相似文献   

15.
火海     
朋友说,偶尔与某文人有鱼雁回还,随口提过自己的家事。后来,该文人出书,朋友惊奇地发现文人一字不易地引了这一段,连他的真实名字都没有略去--这么若无其事伤害人。朋友说那一刻的心情如同置身火海,他苦笑道:我巴望该书早朽,因为我不想我的私生活遗臭万年。也有一片火海,我刻骨不能忘,是芥川龙之介的《地狱变》:大公向画师良秀的女儿求欢不遂,恰好良秀又说画不好地狱的烈火罪人,大公遂吩咐安排火场,一声号令:"点火!"他要当着父亲的面,烧死他的女儿。火焰升起,良秀茫然向车子奔去,眼睁圆,嘴吓歪。但又在刹那间,良秀忘却  相似文献   

16.
三毛导语:那天,小二跑家来看我,说<山西档案>不见了老三毛,挺急!(这是撒谎,他什么时候看过<山西档案>?)我告他没病,稿子太多,不好排版,下期还见.他没话了.我琢磨他准有事儿.  相似文献   

17.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王九华,来自宜章县档案局.我的父亲也是档案人,我是子承父业来到档案部门的.27年来,我一直用心呵护着两代人的档案情缘,从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我父亲解放初期参加工作就在乡镇当文书,父亲没读过多少书,但对有文字记录的东西非常看重,平时喜欢收集整理一些文件材料、报刊书籍.家里有间小房子,父亲专门用来放他的这些宝贝.  相似文献   

18.
我父亲赵景深已于1985年1月7日不幸在华东医院故世,时间一晃过去了20年,我今年也已79岁了.父亲生前除了担任复旦大学教授外,还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委员.父亲留给我们子女的箴言是:"多想想别人,少想想自己."父亲一生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给我的一封信里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20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现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喜欢幽一幽自己的我的那位档案界朋友.其实才三十过八.然我却还比他大两岁哩。他是半老徐爷,我便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20.
我今年78岁,我家祖孙三代与档案结缘,三代人对档案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可谓苍天可鉴,且有许多故事可表。我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虽没进过学堂,但精明能干,在一百多口人的村子里,他制作的篾器,做工最精,品相最好,买家最多,当然卖价也是最高的。父亲尤其对数字反应敏捷,心算速度快得称奇,族人夸他"一口准"。我在六姊妹中排行第五,父亲最崇拜的是先生,他发誓要把我培育成家里的读书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