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从词汇的角度考察美国英语从殖民时期的语言融合到9·11事件后的发展态势,通过不同时期词汇的变化及一些新词的产生,透视语言发展变化的社会背景及这些词语的文化内涵,以期更好地了解美国英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词汇与语言文化密不可分.汉语词汇十分清晰地记载了汉语的国情文化.该文以不同时期我国先后出现并流行的汉语词汇为例,分析其在不同时期所反映的国情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言变化的真正原因从来只有两个:一方面是作为内因的构成言语的事实;一方面是作为外因的使用语言的人。人类聚居构成社会,相互沟通依赖语言,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新鲜事物产生,旧事物消亡,都会对语言的发展变化造成影响。而在语言各要素中能够将语言的发展变化最鲜活快速呈现出来的要素便是词汇,故而语言的双重性也在词汇变化的一静一动之间得到了很好的呈现——一是共时的某时状态,一是历时的历史过程。旨在结合索绪尔语言学观点来研究归纳现代汉语词汇在两个汉语词汇变动明显的历史时期(五四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变化特点,以便能够更加规范地运用现代汉语词汇。  相似文献   

4.
林晶晶 《学语文》2007,(4):48-48,36
词汇是词的集合体,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基础。幼儿期是大量积累词汇的时期。词汇量有两个高速发展期:一个在3岁,一个在6岁,也就是说幼儿时期是词汇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相关的调查结果表明,2岁儿童已能初步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幼儿掌握词汇的多少、理解的深刻程度,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质量,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闲散时间、户外活动、区域游戏以及教学活动中来丰富幼儿的词汇。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是一位语言大师,他作品里的词汇是十分丰富的,真可以说是现代汉语词汇的宝藏。为了利于教学,我们有必要对中学通用语文教材中十九篇鲁迅作品的词汇认真分析,细致研究。五四前后,书面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变迁,当时正处在从文言到白话的交替时期。由于几千年  相似文献   

7.
英语是一种世界语言,历史也非常悠久,从古英语到现代英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1066年发生的诺曼征服,在英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预示着盎格鲁一撒克逊时期的结束和中世纪的开端.诺曼人征服英国后,法语对英语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诺曼征服使大量的法语词汇涌入到英语中,据统计,那时有一万多法语单词被引入到英语中,其中75%沿用至今.现代英语有50%的单词源于法语和拉丁语,其中有一半是在诺曼征服时期借入的.法语词汇在英语中不仅数量多,而且所涉及范围也相当广泛,本文着重谈及诺曼征服对英语法律词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历来是多民族聚居区,其语言在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在群众广泛的接触中形成了它鲜明的特点:多民族语言的杂用;借用其他民族的语言中的词汇、句式、结构;语言中保留了部分唐前汉语信息和元明清时期的口语词汇。三江源地区语言包含的文化信息很多,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语言就像是一道密码锁,而开启这道门的钥匙就是词汇,在语言交流中词汇更像是一个密码,缺少了便不能进行。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词汇就是那么不可缺少。可是,在初中时期学生学生英语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难题,而单词的记忆更是难上加难,学生基本上都会因为学习词汇太过困难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别提对学习的知识和语言进行使用了。目前,怎样在英语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运用记忆规律,让学生不在畏惧学习英语单词,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学习英语词汇的乐趣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单词记忆力和英语水平,成为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词汇是语言教学中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础。让学生熟练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记忆力好,仍然保留着儿童时期勇于实践、不知胆怯的优点,而且又具有较儿童时期更强的理解力和自制力。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笔者认为词汇教学应采用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吴崑 《培训与研究》2009,26(4):8-10
自相继发表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后,有评论根据上述作品中父亲形象的变化,认为余华叙事风格发生明显变化是其由先锋重又回归传统的表现。余华是否已然向传统回归?文章通过解读余华作品中的父亲形象,认为余华虽已进入转型期,但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却仍然保持着与其“先锋期”相似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代文坛著名作家,自新时期以来,余华一直颇受关注。2012年,余华及其作品研究近200篇,呈现出以下特点:小说《活着》再度引起评论热潮;《兄弟》、《现实一种》和《许三观卖血记》等的解读繁花似锦;对余华创作渊源的考察,突破了以往川端康成和卡夫卡影响研究的藩篱。今后的余华研究应该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上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3.
余华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是在文革中度过的,文革的潜在记忆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通过对余华小说文本的解读可以看出,余华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作品中言说有关文革记忆的,其言说的方式是记忆与想象,言说的口吻是冷静与狂欢,言说的主题是暴力与温情。  相似文献   

14.
从第一篇余华研究论文《一月清新的风》到2007年5月,对余华的研究已有23个年头。到目前为止,余华研究大体上从五个方面展开:1.在对余华创作观的探讨方面,余华主张的"精神真实"及其文本背离现状的"虚伪的形式"是研究热点。他以决绝的姿态对不可信的现实进行反叛和颠覆,往往把生活提纯后放在自己的逻辑框架中,结果阉割了生活的原生态,给批评者留下了把柄;2.在先锋精神与创作转型领域,研究者难以达成共识,怀疑者认为余华从1980年代愤怒地写作到1990年代虚伪地活着;肯定者认为余华与现实的敌对关系并未根本缓和;3.在其作品的表现世界里,批评家相继发现了暴力、死亡、苦难、欲望几个关键词,指出这缘于他对暴力形式的迷恋,也缘于其童年在医院长大的经历;4.在关于余华"怎么写"的文本形式研究中,对其作品的叙述语言、文类颠覆、重复叙事等层面的研究经久不衰,而且呈现出"细化"倾向;5.在关于本土和外来影响层面,余华和鲁迅的许多小说都因关注了人性的阴暗残忍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至于川端康成如何影响了余华的创作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  相似文献   

15.
《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转型期的代表作,它包含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潜在发展方向,然而在其后的写作中,余华基本上放弃了这些线索,改变了创作方向。这种选择虽然是个体性的,却在客观上迎合了时代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6.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他在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小说依然是读者和文学批评家所津津乐道的对象。基于后现代话语支配下余华写作思路的起承转合,从消解人物和暴力叙述两个角度回顾了他在先锋小说创作时期对文本结构和内容的突破,并从暴力与温情的张力中彰显余华小说写作的当代魅力。  相似文献   

17.
余华的暴力书写与南方气质的曲折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域文化角度解释余华先锋时期的暴力书写,认为:余华深受浙江地域文化的影响,具有细腻敏感的南方气质,这种气质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挤压形成了余华与现实的紧张关系,现实在其内心成为非理性、混乱的现实,经过卡夫卡、川端康成等作家的文学启蒙,形成了其暴力书写。  相似文献   

18.
暴力、鲜血和死亡是余华小说常见的主题,原因是:童年的恐惧长久地伴随着余华,以及内倾的心理,这使他内心同现实一直保持了一种紧张关系;特殊的经验使余华习惯了鲜血和死亡,甚至于迷恋;直觉内倾型的心理特征。另外,余华的小说缺失高大的男性形象和具有“弑父”的倾向,原因是余华童年记忆中形成的不完美的父亲形象。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文学中,儿童的出镜率很高,许多作家也都偏爱儿童视角的叙事。在余华的小说里,儿童的身影更是随处可见。特别是在男孩形象的塑造上,余华的书写更深入骨髓,也更震撼人心。余华小说中的男孩常常与快乐绝缘,他们的成长岁月充满艰辛和苦难。在劫难逃的饥饿命运,无法抵挡的肉体暴力以及灵魂无家的四顾茫然让这群少年陷入一种失乐的困境。挨饿、挨打、挨弃这三种人生命运是余华对男孩世界的独特理解和反映。  相似文献   

20.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余华的文学真实观产生了最直接、最集中、最深刻的影响:关于“个人的真实”的看法、关于“文明、秩序”的态度、关于作家要处在“不断发现之中”的观点及对非理性层面的把握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可以在生命哲学里找到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