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业信息污染的产生,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信息污染产生危害严重,本文对农业信息污染产生的原因、途径、危害及净化农业信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是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区域性战略规划。《规划》中特别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本文从教育功能的角度,阐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二者的相互关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选择了海城地区生活污水、畜禽粪尿污染、精养鱼塘污染、化肥污染等几种主要污染源产生的CODcr、TP、TN和BOD5等,进行污染负荷量估算,计算各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和"等标污染指数"等指标,确定了各区域的面源污染负荷和污染发生几率。充分了解了海城市各区域面源污染的情况及特点,对于制定控制海城市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管理策略、工程技术措施、产业结构调整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南昌段水质污染特征为富营养化有机污染。土壤呈重金属铬、镉、汞污染趋势。来源为入湖的赣江和抚河及沿湖周围的农业面源、城市生活污水、工业企业排入的生产废水和相关湖泊畜禽养殖废水。笔者提出了不同污染形式的控制措施,并就水污染损失货币化成本测算提出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各地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破坏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河道型水源地会受到通航、农业灌溉、养殖等的影响,溢油、化学品泄漏、农业面源污染等造成的不确定性水污染事件影响供水安全,难以满足城市化进程中用水量增长、水源地安全供水等要求,故转变思路对平原河网地区河道型取水进行安全供水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相比,利用生态方法净化微污染原水具有成本低廉、低碳环保等显著优势,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都在尝试采用生态净化法处理微污染水原水,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然而一方面微污染水原水净化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国内尚无相应的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另一方面取水由河流改为湖库后,由于初期生态系统的不完善以及水文条件的变化,还将面临着富营养化的风险。上述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直接导致以往很多科研成果迟迟无法实现产业化转移。  相似文献   

6.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对耕地与农产品质量构成严重威胁, 还损害民众的身体健康, 影响社会稳定。目前迫切需要根据我国区域土壤污染现状和污染特征, 研发集成各类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材料和装备, 以污染重、影响面大的矿山开采及其下游流域为治理单元, 建设若干技术体系相对完备、示范效果比较突出的重金属污染连片综合治理示范区。通过综合治理技术的集成示范应用, 大力提升土壤污染治理效率, 探索产业化发展途径, 并在全国同类区域推广应用, 加速解决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7.
“白马湖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由淮安市水利规划办公室主持实施,该项目从健康湖泊的理念出发,通过清除内源污染、减少外源污染、净化水体水质等措施,实现湖泊原有功能的恢复、水质改善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等目标,创立湖泊生态保护新思路。在具体实施中,针对白马湖的现状,主要从清退围(圩)网养殖、恢复湖区水面,退圩清淤、去除内源污染,重点污染源截流改道、削减外源污染,植物生态修复、净化湖体水质,体制机制研究、形成湖泊管保新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组织实施。该项目获国家水利大禹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水利科技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淮安市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奖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河流污染程度加剧,治理的难度也在增加。如何选用适宜的技术实施污染河流的水质净化,以及如何评价其工程措施的效果,是污染河流治理实践中面临的难题。结合国内外河流治理的物理,化学的技术研究成果及经验,综述城镇污染河流物理,化学治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和发展前景,为我国城市河流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科学评价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既有利于摸清家庭,为区域发展提供依据,更有利于进行区域环境规划和国民经济总体规划。然而,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要素众多,层次复杂。同时,农业生态系统又具有模糊性、多输入,模糊综合评价、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综合指数  相似文献   

10.
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将农业碳排放与农业面源污染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分别从省域与区域层面探讨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并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中国近60%省域的农业技术效率未达到生产前沿;东部地区效率值最高,中部地区最低;东部沿海地区农业技术效率处于最优生产前沿面,长江中游地区处于较低水平;粮食主销区效率值最高,粮食主产区最低;农业技术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U型关系,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农业财政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种植结构存在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