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猪鬃为我国重要的外贸出口物资,也是国外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抗战爆发后,基于猪鬃运销困难,为防止敌伪走私、抢夺,保证易货偿债的顺利实施,1939年9月国民政府颁布统制条例,依法对猪鬃实施贸易统制。通过对猪鬃统制,国民政府逐渐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贸易管理机构和对外国营贸易公司,通过预付货款、外汇补贴等具体措施,扶持鬃商,促进了战时猪鬃贸易的繁荣。同时还培植猪鬃资源,致力于猪鬃产量之增加与品质之改进。但猪鬃统制也损害了从业者的利益,制约了国外市场的拓展,不利于猪鬃贸易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统制经济政策与茶业的发展——以湖南安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实行战时统制经济政策,设立统制机关,实施统制措施,安化的传统茶业利用这一时机,不仅摆脱了衰败的边缘,而且通过改良品种、革新工艺、机器制茶等措施,扩大了生产,提高了茶叶产量,调整和开拓了原有的茶叶贸易线路。统制经济政策不仅促进了安化传统茶业的振兴,而且对于抗战时期的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直接扶植下,中国沦陷区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汉奸傀儡政权——汪伪国民政府。汪伪国民政府成立以后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在沦陷区大力推行"经济统制",这既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也是其巩固殖民统治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汪伪统治集团的经济利益需要。  相似文献   

4.
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伪满洲国后,最具代表性的侵略就是劳动统制政策。其演变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劳动政策的形成期、战时劳动统制的展开期和战时劳动力动员全面强化即劳务新体制时期。研究日本在伪满洲国时期的劳动统制政策,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日本的侵略给我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战争后,国统区的对外贸易遭到严重摧残。在战时统制政策的指导下,国民政府通过易货偿债的贸易方式极力恢复和扩大对外贸易,以期争取抗战的早日胜利。  相似文献   

6.
抗战初期,政界与学界在粮食统制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偏旧偏新"倾向:一是中国素来无粮食管理的传统,而主张粮食放任政策;二是期望借鉴西方国家粮食统制模式来解决战时中国出现的粮食问题。随着政、学各方讨论与研究的深入,他们又力图寻求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粮食管理道路,采用政治与经济力量相结合的方法,恢复古制"田赋征实",控量以制价。关于粮食统制问题的论争反映出抗战时期政、学界良性的互动关系,为国民政府粮食统制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与选择。从学术史角度来看,该时期围绕粮食统制问题进行的讨论与研究,对中国历代粮食政策进行了总结,也开创了现代中国粮食史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后开始推行粮食统制政策,此政策的实施,不仅化解了粮食危机、保障了军粮供应,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根据地的经济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教育统制思想的兴起与九一八事变之后国内思想发展的脉络相关,更是直接针对当时的教育放任所带来的弊端而来。支持教育统制者希望通过强有力的国民政府教育部的领导和管理,实现教育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科学化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振兴,为国家的复兴奠定基础。这种以国家为主导的教育统制,是20世纪30年代国进民退高潮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此后教育统制逐渐从思想走向行动,对其后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财金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税、发钞、举债和外汇统制等财金政策是应付大规模战争的国际惯例。在我国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实施了一系列的战时财金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中国的抗战事业。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执行的统制经济政策多持否定态度。近年来很多同志开始探讨该项政策是否具有合理性的问题。如何全面地进行评价,笔者发表管见于下。 一、关于统制经济是否具有合理性的问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采取何种经济政策,这是关系到民族抗战能否坚持下去和赢得胜利的大问题。战争,尤其是大规模战争  相似文献   

11.
英国对外贸易在生产、原料、资本等方面推动了英国工业生产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条件;工业革命与英国对外贸易同步发展,说明工业革命与对外贸易互动促进;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英国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从前工业化时期干涉贸易自由的立场上向自由贸易政策迈进,从根本上推动了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间接地推动了工业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明清江南与江西地区的经济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地邻江南地区,因其地利之便,明清时期江南与江西的经济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两地在经济上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大庾岭商路作为清代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外贸大通道,从经济学角度讲,是非经济的,它是政府海外贸易尤其是清代实行一口通商的结果。明清江西与江南地区密切的市场联系也并非江西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真正体现。清代江西地区过境贸易的繁荣更多地是政府经济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与实证研究都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进出口贸易呈弱相关性。究其原因,在于出口商理性行为、出口沉淀成本、出口商定价决策等微观因素及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对外贸易政策等更为重要的宏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汇率变动的贸易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14.
当地成分要求是一种违背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的政策,从根本上看,它将减少国际直接投资的总量,但它究竟对国内产业和外商直接投资产生何种影响,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主要焦点,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差异与劳动力成本差异的特征,可以得出结论:当地成分要求将促进发展中国家国内产业的发展,但减少消费者剩余,而对其总体福利效应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同时,它将减少跨国公司的利润回报。  相似文献   

15.
加工贸易技术溢出中的联系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加工贸易技术溢出中的联系效应。前向联系与后向联系是加工贸易联系效应产生的主要途径;跨国公司的国内采购率和本地企业的国外采购率、本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加工贸易产品的性质与东道国国内金融发展水平是决定加工贸易联系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随后分析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6.
古代钦州湾地区的对外交往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汉代起,以合浦、徐闻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钦州湾地区成为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和贸易的重要出海通道。钦州湾地区古代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以朝贡贸易为主到以市舶贸易为主的两个发展阶段,贸易中心经历了从合浦到钦州再到北海的一再变易,民间贸易一直长盛不衰。其中钦州港及其港外海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和必经通道。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以及中国外贸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中国涉外经贸迅猛发展。我国涉外经贸活动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带有外语因素,在涉外经贸活动中需配置语言翻译资源这一特性。要使我国经济持续迅速、稳定地发展,经济界与外语界应共同关注涉外经贸发展与语言翻译的依存关系以及为什么依存、怎样依存、依存程度与其依存意义与价值,从而寻求经贸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我国外贸增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发展服务贸易、调整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大力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清代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政府对外贸易上所实行的闭关政策被认为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但闭关政策的形成实际上是经过禁海-开放-闭关发展过程的,清代海外贸易政策的发展是清代政治、经济环境所造成的,同时它也反映出清代各个时期政治、经济上的变化,以及它对各个时期海外贸易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