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个标题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什么样的书读者不会买。本文基于网络调查而成。网络跨越时空,没了距离,同时也让人更放松和自由,避免了面对面时的局促与拘谨。读者买什么样的书,会坚定出版该书的出版社的选题方向,坚定信心。不买,听起来似乎不顺耳,但可以避免出版社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对于出版社沿着正确方向前行更有价值。调查的结果只能算是一些碎片,可以串成糖葫芦,以点带面引发更深  相似文献   

2.
刘鹏 《新闻知识》2000,(9):12-13
报纸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公费订阅在发行中的主导地位渐渐动摇,街头报摊成了报纸竞争的另一个重要阵地。我们有必要研究读者通过报摊购买报纸的行为模式,并据此调整、改进内容编排,以更符合读者的购买习惯和阅读心理。 最近,笔者对上海市部分报摊进行了观察和访问,发现读者的购买表现,大致可分三类。 三种购买模式 常规型购买很多报摊,都有一批固定客户,他们在大体相同的时间出现,每次购买同一种或几种报纸。对于这些读者来说,买报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些是在买菜时,有些是在上、下班路上。买什么报纸,事先也很明确,…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图书出版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每天扑面而来的新书简直浩如烟海.我们该为还不具备完全判断能力的少年读者提供什么样的阅读文本?该为他们选择什么样的书才能既让他们读得有趣,又能提升他们的精神素养?最近,笔者读到了一套三卷本的<最佳少年文学读本>(明天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并认为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4.
有什么样的书店,就有什么样的编辑。这句话似乎应该反过来说,有什么样的编辑就有什么样的书店。很明显,编辑是书籍的核心制造者,是生产链的一端,而书店是销售链的一端。书店卖什么书,取决于编辑生产什么样的书,但逆向思维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书店卖的书,也在间接启迪编辑该做什么样的书。  相似文献   

5.
在商品经济社会,商品生产的目的是消费。而作为消费者购买哪家企业的产品将直接影响哪家企业的效益。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已发展到信息时代。消费者在消费决策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商品也借助多种媒体传播的信息。而广告在消费者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从表面看,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只不过是买或不买,但如果细致观察,消费者  相似文献   

6.
书店悄现为读者个性化配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文 《出版参考》2009,(13):I0006-I0006
某公司的李某最近遇上了一件烦心事。公司为给员工“充电”,准备开设一个小型图书馆,由他负责去采购书籍。 几百号人的公司,该买多少书、买什么书,才能让上上下下都比较满意?他的烦恼没多久就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7.
当一本书遇到读者时,这本书就诞生了。也有人认为,在计划阶段书就诞生了。从一般的概念上说,从制造部门出来的成品书,就是书的诞生。不过即使成品书经过流通部门到了书店,但还没人购买,那么这本书就没有完成它本身的使命,它将成为返回品,或者变成废纸,或者变成粉粹厂的纸料。因此,出版的书必须有读者购买,才是出版界最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王乾任 《出版参考》2007,(11S):27-27
对于退书率居高不下,业者大都认为是出版量激增、购买力衰退所致。出版总量的增加一方面是政府/非营利与个人出版的增加,另外则是某些阅读次类型出版量过大,同质竞争激烈。笔者并不能认同台湾读者不买书是造成退书率激增原因的说法。读者的确不买某些书,而如果你正好生产这些书,那么就很容易认为读者不买书。事实上读者买书,只是买的书和从前不一样了。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因素推波助澜,才让这两个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浮上台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我们经常收到来自边远地区和农村读者的来信,反映他们买书的困难。有的基层团委反映:“为了买《共青团员怎样要求自己》这本书,跑了几个县,路费化了一大笔,书的影子还没有见到。”有的农村青年来信说:“要买本有用的书,真比找对象还难。”有的少数民族读者甚至说:“在他们那里,想买一本心爱的书,比等兔子头上出角还难。”读者一再呼吁,要求帮助他们解决“买书难”的问题。鉴于读者的这种迫切需要,从去年五月起,我们决  相似文献   

10.
读者是怎样阅读报纸的,他们的习惯和偏好如何,他们会被什么样的标题所吸引,通常喜欢什么样的版面,这些是报人需要了解的.因为改进报纸编排的依据主要来自于读者的反应,而最好的依据就是一些科学的实验数据,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感性臆想.  相似文献   

11.
指导读者读书,馆员义不容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人员在为读者服务时,不但要帮助读者选书,而且 还要教会他们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辅导他们合理利用时间,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访书     
韦泱 《出版史料》2003,(3):74-75
青灯黄卷,常常捧读前辈书人的书话文章,读到黄裳的《姑苏访书记》,姜德明的《沪上访书记》等,我心头便会怦然一动。多好啊,把找书、选书、买书称作为访书,蕴含着读书人多少的亲情,儒雅的风度便款款而至。我想,他们的学问就是这样一点点“访”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论读者丢书的赔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者丢书主要是保管不善引起的,应该赔偿,但不能乱罚滥罚,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本文提出赔偿应包括“赔书”和“赔款”两种形式,重点阐述了赔书的三种方式和赔款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图书自我营销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斌 《编辑之友》2003,(2):36-38
虽然真正决定读者购买与否的主要因素还是读者对图书内容本身的需求,但从引起读者注意到他们产生兴趣、联想,再到欲望、比较,图书的自我营销在读者购买活动的心理变化过程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孩提时代的我,可能是受做编辑工作的父亲的影响,就特别喜欢读书.记得才七八岁时,逢星期天,常常拉着父母,去书店买书.当时,父母的工资加起来才100多元,哪能次次都满足我的要求.有时书暂时没能买到手,还不高兴,其实,他们给我买的书,已经有一抽屉了.  相似文献   

16.
一本畅销书面世,多本封面相似的“克隆”图书就会紧跟步伐出版上市,对于读者来说稍不注意就会买错书,抄袭的书不仅封面相似,而且内容粗糙,给读者带来了不少困惑,在业内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新民网对此报道:有业内人士称,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一本畅销书面世,多本封面相似的“克隆”图书就会紧跟步伐出版上市,对于读者来说稍不注意就会买错书,抄袭的书不仅封面相似,而且内容粗糙,给读者带来了不少困惑,在业内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新民网对此报道:有业内人士称,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
有什么样的书店,就有什么样的编辑.这句话似乎应该反过来说,有什么样的编辑就有什么样的书店.很明显,编辑是书籍的核心制造者,是生产链的一端,而书店是销售链的一端.书店卖什么书,取决于编辑生产什么样的书,但逆向思维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书店卖的书,也在间接启迪编辑该做什么样的书.因为编辑总是会逛书店,总是会从琳琅满目的书中发现自己的选题方向和目标读者.  相似文献   

19.
庄葳 《编辑之友》1997,(1):56-56
我国有好几百家出版社,每家出版社又有不步编辑.成千上万的书籍就经由他们的手发稿出版。他们为读者出版了各式各样的书.可是我们却很步看到直接为编辑写作的书。最近.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编辑出版规划教材”中的《编辑应用写作》(吴添汉编著)一书,这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相似文献   

20.
陈颖青 《出版参考》2007,(11S):28-28
大概在出版业呆过十年以上的朋友,多少都会碰过,一本默默无闻的书,上市以后,忽然就莫名奇妙地吸引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出版社什么事也没做,就看见书卖起来了,有人为它写评论,书店订单持续不断,销售量开始升高,出版社惊喜莫名,向他们询问为什么会如此时,他们比较诚实的答案通常是:“我也不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