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新闻写作中的跨越跳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坚 《当代传播》2006,(3):101-102
西方新闻的行文节奏风格善于跨越跳跃,即按照新闻事件的内在联系(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来行文。与中国传统的“三段式”新闻相比,西方新闻大多段落短且多分段,段与段之间,看似互不关联,实则上下衔接,紧密连贯,段与段之问跳跃极快,跨度很大。  相似文献   

2.
写应用文首先要明确应用文的写作中心就是它的行文目的,不同的行文目的决定了不同的应用文种有不同的惯用格式和习惯用语。因此应当把弄清应用文各文种行文目的作为学写应用文的思路和方法,作为思考应用文各文种的具体写法和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从而真正具备写作应用文的基本能力。 我在教授应用文某一文种的写法时,先不去讲该文种的惯用格式和习惯用语,也先不让学生去读典范的例文,而是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现象,引导学生讨论这种应用文体行文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怎样写才能达到这一目的。然后让学生根据从讨论中获得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消息是新闻的主要体裁,但是近几年来,消息的写作不很景气,以至于中国新闻奖的评委们一再呼吁新闻界要重视消息写作,不少新闻界的知名人士亦有同感。改进消息写作,多出消息精品已成了新闻界同仁们改进新闻写作的共识。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前夕,笔者重新学习了毛泽东同志亲手撰写的部分新闻作品,颇受启发。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而且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写了许多新闻作品。他的新闻作品,特别是为新华社写的消息辞约意丰,简练洒脱,堪称是消息写作中的精品和典范。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新闻实践,对于改进我们的消息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同时,总是十分重视新闻工作,他不仅为党的新闻工作拟订很多政策,而且还抽空写了不少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4.
形象思维与新闻写作陈宗安新闻写作与形象思维,这是近几年国内新闻界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从报上也能看出,新闻界近几年在这方面所作的探索以及由此带来的变化和进步。然而,规范化、程式化的思维定势仍根深蒂固,并不时地反映在报纸版面上。所以,适当运用形象思维写新...  相似文献   

5.
华尔街日报体,指的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其行特点是:从某一具体的事例(或人物、场景、细节)写起,经过过渡段落,进入新闻主体部分,叙写完毕以后又回到开头的事例(或人物、场景、细节),有时也用总结、悬念等方式结尾。这种写法有利于从小处落笔、向大处开拓,引导读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地了解新闻事实,所以颇受读欢迎。现在这种体裁也常为其他西方报刊所采用。我国新闻界这些年也有人借鉴这种写法。这里介绍《华尔街日报》的一篇原汁原味的报道,以供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 《短些再短些》,胡乔木同志的这篇短文,发表至今已近半个世纪,新闻界的同志还在不断发出多写短文的呼吁。然而在新闻写作实践中,怎样做到短些再短些,任务依然艰巨,同志仍须努力。 我们提倡多写短文章,但又不要短而空。毛泽东同志说:“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他提出:“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反对党八股》)“短些”,“精粹些”,也就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短而精。 新闻作品怎样做到短而精?古代优秀短篇传记文在写作上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1979年全国好新闻评选揭晓了。这是建国以来的首创,受到新闻界的重视。它对新闻工作者是一个鼓励,对新闻写作是一次检阅。无疑,对正在进行的新闻改革也具有推动作用。我有机会参加这次评选委员会工作,也深受启发。新闻,是报纸的主体。在我们的国家里,每天都要发生很多重要的事情,人民群众都想知道,也应该让人民群众知道。因此,报纸上的新闻越多,越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也就越能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生活。然而,这正是我们的报纸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弱点,也是我们新闻改革正在解决的一个问题。这次北京新闻学会和《新闻战线》编辑部发起的1979年全国好新闻评选活动,目的就在于提倡多写新闻,写短新闻,写好新闻,以充分反映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更好地为四化建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编辑新闻稿件的过程中,我发现构成新闻要素的五个“W”,一个也不能丢;丢一个也影响新闻的真实性。 一条新闻要写清五个“W”,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故(有人叫何因),五个“何”。无论是我们无产阶级新闻界的老前辈,还是西方资产阶级他们的老前辈,都是这样主张的。这似乎已是新闻写作的常识。可有些人偏偏在这个常识问题上发生问题:写新闻只写三个四个甚至只写一个“W”;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新闻写作来源于成功的采访,这已经成为新闻业中人士的共识。新闻界的前辈们曾有“采访是新闻写作之母”、“七分采三分写”等论断。但如何取得采访成功,新闻界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历览中外“大家”的采访,我们就会发现,成功的采访无一例外地都是抓住了事物发展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10.
顾晓平 《采.写.编》2001,(3):34-34,36
成功的新闻写作来源于成功的采访,这已经成为新闻业中人士的共识.新闻界的前辈们曾有"采访是新闻写作之母"、"七分采三分写"等论断.但如何取得采访成功,新闻界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历览中外"大家"的采访,我们就会发现,成功的采访无一例外地都是抓住了事物发展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11.
新闻真实性缺失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真实性命题是新闻界争论很久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写作实践中积重难返的现实困惑。探讨新闻写作真实性问题,既有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新闻的本质,又对新闻传播实践活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应该说改革开放这几年来,有点散文色彩的新闻确确实实是比前一个时期多了起来,但和实际的需要比起来还很不够。从穆青提出用散文笔法写新闻到现在,新闻写作中的死板、老套、枯燥乏味的形式依然存在。新闻体写作还真存在着“作者不愿写,编辑不愿编,读者不愿看”的“三不”现象。因此,写点散文式的新闻有重新提倡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素以真实、公正、客观地再现自然和社会事件为己任,长期以来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保持着清晰的距离.但是排除文学作品中虚构的成分,文学写作中的许多叙事手法被新闻从业者所接受和借鉴,在西方新闻写作报道的教材中,新闻常以"新闻故事"(news story)而代替,写新闻也被称为"讲故事"(story-telling),与此相关,一种名为"叙事新闻学"(narrative journalism)的概念以及围绕这一概念展开的新闻实践活动在美国的新闻界和学界已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党政机关法定公文中的四个上行文种,即请示、报告、议案和上行的意见,在对照它们的用途、找到相同或相似之处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不同之处,认为以上文种在形成使用的主体、行文目的、行文时间、写作内容与要求、提出事项的适用情况和重要程度、行文规则、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5.
提倡散文式新闻,是新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来,一些新闻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已引起了新闻界和广大读者的兴趣和重视。早在1963年,穆青同志就提出过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他说:“我国有很好的散文传统,我们应该继承这种传统,充分吸取散文写作中的那种自由、活泼、生动、优美、精练的表现手法,彻底解放思想,敢于创造,新闻写作就一定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然而,这个关系到新闻改革与发展的重  相似文献   

16.
作者必须找到一种能够让读者得到圆满感觉的写作形式,要让读者感觉到事件中的一切都很自然地发展演变到最终的结果。著名新闻学者梅尔文·门彻说过,"学习正确地报道、精确而生动地写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用有目的的语言表达核心事实,要求经历严格的训练"。业务训练在新闻写作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在"采、写、编、评"各个环节中,写作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新闻作品的质量。在新闻写作教育领域,不乏经典之作。但一些著作成书相对较早,不适应新闻界  相似文献   

17.
导语是以精炼而生动的文字提示消息主要内容的,开头第一段话或第一个单元,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则消息中最先与受众见面的部分。导语写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全篇消息的质量。正因为如此,西方新闻界十分重视消息导语的写作。美国新闻学者威兼·梅茨说:“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应该全力以赴地写好导语。“英国新闻学家赫伯特·里德认为:“新闻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美国现代新闻学  相似文献   

18.
报告的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如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事宜、传递信息应该用函.不能为讨好对方而用报告。又如报告要逐级上报,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紧急情况下越级行文也要抄送所越过的上级机关。再如报告就是报告,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拿起笔来撰写论文。论文可以作为个人成果,也可作评定技术职称之用;论文可有效地指导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采写技能,也可给新闻界同(以启迪。笔者从事新闻论文写作多年,已在全国50多家新闻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百篇(次)。曾有朋友问我,你工作在基层,并非专]”」从事新闻理论研究,哪来这么多的论文题目。其实,写论文与写新闻一样,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会有v不尽的题日。这里,笔者将个人的一些粗浅体会简述于后,供参考。一是适时总结,撰写作会性论文。一个人在新闻工作[1。肯定会积累一些采编经验。对此,我们…  相似文献   

20.
怎样写新闻特写呢?新闻界有位研究者说得好:“特写写作的功夫在写作之外,首先要把功夫下在现场观察上,一面观察,一面进行形象思维,把现场生动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然后再流到笔尖上。”这个意见,可供我们写新闻特写时借鉴。下面按照新闻特写的特点和要求,再具体谈谈从采访到写作应注意的几点: 一、通过立体观察,抓住现场生动的形象。新闻特写不同于消息之点,写作时不仅要用事实“说话”,主要的是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生动的形象,既不同于抽象的概念,也不等于具体的事例。因为具体的事例不一定是形象的,更不一定是生动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